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企业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问题 精选

已有 7552 次阅读 2020-4-6 15:29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安全管理, 行为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 安全观, 发展动态

企业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问题

 吴超/STIPC

1.行为安全概念的内涵

行为具有非常广泛的内涵,行为通常可分为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因此行为安全管理的研究重点不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且还包括范围更宽广的组织行为,当然,组织行为也是由人来组织实施的行为,所以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是相互联系的。总的来说,所有的微观安全管理和宏观安全监管都是组织安全行为。行为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和核心内容。

就本人的理解,我更愿意把人的行为安全分为内隐安全行为和外显安全行为,人的内隐安全行为表征了人的复杂安全心理过程和人性特征以及其安全素养(包括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等),人的内隐安全行为左右着人的外显安全行为,这种分类方式更容易关联出安全管理涉及人的本质原因。外显安全行为又可分为个体外显安全行为和组织外显安全行为。这种分类方式也非常有利于我们开展行为安全管理时需要涉及的更深层次的人因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从人的行为动作去判断和开展安全管理。更详细的内涵见(吴超,王秉.行为安全管理元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02):5-11.)一文,该文章就是专门针对这个问题来建模的。

2.海因里希事故统计规律应用的注意事项

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不安全行为是现象,而安全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还有更多的内涵,如应急管理、事故灾难统计等。海因里希的事故统计在规律上总的来说是正确的,到当今也不过时。但海因里希统计的事故是上百年前的生产作业场景条件下发生的,与现在的生产和作业方式已经大不相同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和不同生产力水平及不同层次的人群等,由人因引发事故的比例具体数值肯定有所不同。当然,当今世界上也还有一些工厂和工人停留在美国一百年前的水平,这种情况海因里希的理论还很管用的。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也是属于链式事故致因模型,算不上是什么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他只不过是对在他之前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做了些补充而已。现在世界上用于安全管理的理论模型有数百个之多。各种模型也谈不上有什么好坏之分,因为世界上的企业千差万别,一款安全管理模型只要适合某一具体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是相对最好的。我讲课常说一句话,企业安全管理理论不用的,只用的。

安全管理应更多关注人因问题,因为人因安全问题一直是主要的,工程和技术都是在人之下并由人造和为人用的。人因思维是许多理工科人才的短板和应该补足的。

3.内隐行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如果认为由安全管理制度就能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这是非常外行或不专业的表现。其实,一些安全管理工作者在谈人的不安全行为时,基本上指的是人的外显不安全行为。人的外显不安全行为是由内隐不安全行为支配的,而人的内隐不安全行为与人性和个体安全文化素养(安全观念、认同、意识、习惯、知识、技能等)等密切关联,而且是从人出生就开始接受安全教育的熏陶和塑造而形成的,是长期养成的。我们国家很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缺失系统的安全教育,对于这类人企业公司是很难为他们补课的。因此,国际上有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员工的安全素质要做严格的考核,因为企业没有能力和义务来为缺失安全素质的人群补上一二十年的安全课。

另一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很难避免的,其中有很大成分是由人性和人的生理等所决定的。如果企业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岗位作业条件本身就不人性化,不符合安全人性规律,则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其导致的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两个方面是行为安全管理的难点和工作重点之所在,也是做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知道的基本问题。

4.科学安全观念植入人心任重道远

科学安全观念内化于心非常重要,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常态下人是同时有多种需求的,而安全和不安全并不是仅在01两种状态,而更多的是在0~1之间的无穷多种状态,机械的强调安全第一实际上是不现实的,何况生理需求是排在安全需求之前的。当人们在多种需求的同时做出权衡和选择时,对安全与否的判断和是否把安全放在优先的位置,这就需要取决于他对安全的认同。有关安全第一的逻辑思辨,在下面的论文里面有很详细的论述(吴超.“安全第一的逻辑思辨[J].企业经济,2017,36(09):5-11.

红线意识其实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安全的问题都是模糊的,而且各种人造工程的设计都是有冗余系数的,一些安全意识淡薄和利益熏心的人往往会钻安全边界模糊和冗余设计的空子,获取各种利益。这些人也是安全监管需要重点管控的对象。

现在信奉富贵险中求人为财死,鸟为死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等俗语的还大有人在,这些话的历史和影响远比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等新安全观悠久得多和大得多。科学安全观念内化于心还需很长时间是显然的。

5.安全文化对行为安全的作用很大

这一问题的答案从安全文化学原理(王秉,吴超.安全文化学核心原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01):199-204.)就可以清楚看出,安全文化在解决行为安全问题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替代的功能。例如,安全文化原理中有一条是安全文化的组织原理,安全文化是组织的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规范的集合,它通过组织体系对组织系统施加影响。组织作为安全文化形成、存在和作用的基础,安全文化的组织原理就显得极为关键。安全文化的组织原理的具体内涵有:1)组织安全文化以组织安全至上为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组织安全管理的手段;2)组织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规范,自然对安全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3)组织安全文化的传播载体是由个体和组织构成的组织体系,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规范首先影响的是组织成员的个体观念或行为,各组织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一旦汇集成为组织的观念和自觉行为,就会产生升华、聚集成组织的观念或行为,成为组织的安全文化;4)组织安全文化的影响作用可以体现在由成员、设备、环境和制度4要素构成的组织系统;5)组织安全文化建设以组织体系作为核心,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等各种手段措施改善组织体系中的个体、组织这2个不同层次主体的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规范,最终目的是提升组织系统中的4要素的安全状态。更多的安全文化作用原理不便在此处论述。

6.对企业行为安全管理研究发展动向

企业微观层面的行为安全管理研究动态可参考以下文章的相关部分(吴超,王秉.近年安全科学研究动态及理论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02):588-594.):

1行为安全管理深度方面:需要从表层的安全行为管控研究,转向更加深层而本质的安全人性、安全心理过程与基于安全信息认知的安全行为干预等领域的研究。因此,近年和未来,安全人性学、安全心理学、安全认知心理学、基于安全信息的安全行为干预等领域的研究和新学科分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与重视。

2)行为安全管理方式变革方面:需要从侧重普适性的安全管理,转向侧重个性化,使安全管理更加精准化和人性化。长期以来,人们习惯针对同种安全问题运用相同的安全管理方案或措施来解决。但安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对不同个体或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或措施的效果存在极大差异。显然,了解与研究此类差异的机制,对于安全管理实践和新安全管理方案或措施研发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这方面的研究将逐渐得到重视。此外,行为安全管控将更体现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精神,如基于安全人性的安全管理和情感安全文化建设等。

3)行为安全管理研究对象方面:需要从侧重于个体安全行为,转向侧重于组织安全行为。若追究个体行为所引发的人因事故的根本原因,则是组织安全管理体系(即组织安全行为)不完善所致。此外,组织安全行为会显著影响个体安全行为。因此,行为安全管理研究对象将更加侧重企业组织的安全行为管控。

4)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及职责方面:未来职业安全人员需要把提升个人与集体的安全感作为所有领域的安全工程目标加以实施,提升安全感也将成为安全科学发展的新领域。

 

注:本文内容主要引自作者接受《现代职业安全》杂志采访时的回答,见文章:刘亚民. 关注内隐行为”  重视文化建设”——访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吴超教授[J]. 现代职业安全, 2018(05):12-1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227125.html

上一篇:对研究生教育设立“应急管理”二级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议
下一篇:图文并茂教你免费享受8D的神奇感觉!
收藏 IP: 42.48.113.*| 热度|

6 郑永军 黄永义 宁利中 王秉 赵凤光 杨文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