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科学通报》热烈祝贺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已有 5389 次阅读 2015-10-5 22:41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杂志社|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诺贝尔奖, 屠呦呦

     北京时间10月5日17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在发现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奖,独享一半奖金;另外两名获奖者爱尔兰学者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因发现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分享了另一半奖金。屠呦呦对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重大发现,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千百万人的生命,也因此成为了我国问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第一人。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了对抗疟新药的研究,1967年又组织全国7大省、市全面开展这项工作,由原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卫生部、原化工部、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参加,共同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523”为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屠呦呦1969年加入了该课题研究组。她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方药集,继而组织鼠疟筛选抗疟药物。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她改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终于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的中性提取部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1973年,提炼出的青蒿结晶物被命名为青蒿素;1976年,课题组成功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合成蒿甲醚等抗疟新药。

     1977年,《科学通报》首次记录了这一重要科学发现。在当年的第3期上,发表了署名“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公布了关于青蒿素的研究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在《科学通报》1977年第3期发表的文章

[原文网址如下http://csb.scichina.com:8080/CN/abstract/abstract352988.shtml]


 

附:诺贝尔奖网站官方公告

http://www.nobelprize.org/

 


《中国科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关注请加:scichina1950/中国科学杂志社 或扫描识别二维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925599.html

上一篇:“两刊”祝您国庆快乐!
下一篇:用科学史实揭开西藏早期历史的神秘面纱
收藏 IP: 23.89.137.*| 热度|

6 苏力宏 田云川 黄庆 杨正瓴 crossludo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