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Science China Chemistry最新出版有机光伏专辑

已有 8010 次阅读 2015-1-30 15:59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有机光伏专辑

       当前世界各国十分关注能源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是未来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研究的课题,其中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和产业开发的重点。目前研究和开发的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多晶硅、无定型硅、CdTe和CuInSe2薄膜无机半导体、TiO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等。前几种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已实现了商业化,其能量转换效率为8%~18%左右。其缺点是器件制备成本高、原材料生产过程能耗高、较重,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推广和应用。而近年兴起的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特别是溶液可加工性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由于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可制备成柔性器件等突出优点,成为具有极大发展和应用前景的一类太阳能电池。

       通过发展新的光伏材料和优化器件结构,单节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能量转换效率(The highest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已经从10年前的2.5%,提高到10%以上。国内华南理工大学曹镛院士课题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课题组、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课题组等均对该领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促进有机光伏太阳电池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该领域研究,同时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中国科学:化学》编辑部邀请该刊编委李永舫院士及该刊副主编曹镛院士作为特约编辑,为英文刊Science China Chemistry 组织出版了“Organic photovoltaics”(有机光伏)专辑,发表在2015年第58卷第2期。

       该专辑报道内容涵盖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有机小分子给体光伏材料、有机小分子受体光伏材料、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等。

       其中,李永舫、吴宏滨、黄飞等分别对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国内最近突破性进展进行了亮点介绍(Highlights)。

       李永舫等系统地评述了(Reviews)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侧链工程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侧链对光伏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被选为封面文章。浙江大学陈红征等综述了溶液可加工的等离子激元效应应用于有机光伏的最新进展。

       近几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最高纪录不断被刷新,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该专辑中中科院物理所孟庆波等结合自己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简要介绍了国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情况,重点阐述了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沉积方法、器件结构的优化以及界面工程等方面的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成本、稳定性及环境因素对其实现商业应用及产业化的影响。

       对太阳能电池内部机制的理解有利于找到控制给受体界面和电极活性层界面动态光伏过程的关键因素,从而进一步提高太阳能量转换效率。胡斌等在其专题论述文章(Feature articles)中介绍了利用两个独特的磁光实验手段,即光诱导电容和磁场效应测量,研究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条件下给体:受体界面及电极界面处的动态光伏过程的进展。

       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s)中,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侯剑辉等通过在活性层中加入添加剂并调节添加剂的比例,优化了PBDT-TS1/PC71BM异质结材料器件,实现了单层异质结有机光伏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超过10%。该文章被选为热点文章(hot paper)。华南理工大学黄飞教授对该研究进行了亮点介绍(highlights)。

 

更多内容可登陆期刊网站免费阅读:

http://chem.scichina.com:8081/sciBe/EN/volumn/home.shtml#

 

 

了解最新科研进展,请关注《中国科学》杂志社公众微信

搜索:scichina1950  或  中国科学杂志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64128.html

上一篇:中科院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呈前低后高趋势
下一篇:科学出版社1月新书快递
收藏 IP: 219.23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