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新编

已有 4929 次阅读 2018-9-26 13:59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罗孟飞, 徐杰, 科学出版社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新编


IMG_1179.JPG


现代化学工业、石油加工工业、能源、制药工业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使用催化剂。催化科学技术对国家的经济、环境和公众健康起重要作用。我国已经把催化技术作为国家关键技术之一。中国的催化科学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催化大国。

 

随着催化科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催化表征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相应的催化表征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急需进一步提高。


为了夯实本领域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练就广博扎实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培养催化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辛勤老师,退休后把全部精力热忱扑在人才培养和教育上,自2007年起,组织多次全国各大催化主题讲习班、报告会,与其他知名催化学者专家一道,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2009 年《现代催化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作为培训班配套教材一经问世广受好评!截至2017年,销售量达近7000册!


IMG_1180.JPG

第一届  催化表征技术高级讲习班


IMG_1181.JPG

第二届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高级)讲习班


IMG_1182.JPG

第三届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高级)讲习班


IMG_1183.JPG

第四届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高级)讲习班


IMG_1184.JPG

第五届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高级)讲习班


IMG_1185.JPG

第六届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高级)讲习班


IMG_1186.JPG

第七届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高级)讲习班


IMG_1187.JPG

第一届  现代催化化学高级讲习班


近两年,不断有老师向编辑询问,听说这本书要更新了,什么时候出版?翘首企盼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正式“新编版”马上要和大家见面啦!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新编(上、下册)

作者团队主要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包信和  冯兆池  韩秀文  贺鹤勇  李  灿  梁长海  刘  云  鲁继青  罗孟飞

盛世善  苏党生  孙立贤  田志坚  王颖霞  辛  勤  邢  巍   徐  芬  杨  帆



根据目前催化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状况,考虑到国内各科研单位从事催化、材料相关研究的队伍相当庞大,对新知识的需求是大量的、多方面的。尽快普及和提高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更为了与时俱进,跟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在从全国选出的造诣精深的知名教授主讲的七届“现代催化研究方法(高级)讲习班”的讲义基础上,作者团队对《现代催化研究方法》进行了如下改造:


充实、更新、添加新内容。更注重新技术、新原理的引入和与生产实践相关联的实用性,并考虑到新能源的研究进展,增加了对相关新领域的介绍,作为“新编版”(辛勤、罗孟飞、徐杰主编)出版。



2017年,以“现代催化研究方法(高级)讲习班”为基础的《基于科教融合的研究生课程探索与实践》获得2016年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祝福我国的催化事业在年轻一代的不断进取和开拓下,继往开来,早日实现由催化大国向催化强国的迈进!

 

关注《现代催化研究方法新编》,您还将关注“催化与材料化学研究生教学丛书”系列其他分册:


IMG_1190.JPG


IMG_1191.JPG


IMG_1192.JPG


IMG_1193.JPG


IMG_1194.JPG


IMG_1195.JPG


IMG_1196.JPG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新编(上、下册)

辛  勤  罗孟飞  徐  杰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030580511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新编(上、下册)》在《现代催化研究方法》一书的基础上,根据催化与材料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状,及时充实新内容、扩大新领域,以“新编版”呈现。本书更注重新技术、新原理的引入和与生产实践相关联的实用性,并增加了能源科技等相关新领域的介绍。全书共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物理吸附和催化剂的宏观物性测定、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分析方法、多晶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技术、催化过程的拉曼光谱方法、原位红外光谱方法;下册包括:核磁共振方法、表面分析技术基础、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电化学催化研究方法、扫描探针显微镜与纳米光谱技术。

(本期编辑:安静)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书名、作者、封面可购买本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137129.html

上一篇: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动态及机制
下一篇:冰雹离子知多少?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1 王加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