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芳草——周浙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浙昆

博文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点体会(下) 精选

已有 47417 次阅读 2017-9-5 11:05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申请

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点体会(下)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一点体会(上)》(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727&do=blog&id=1060219)在科学网发表后竟然有了上万多次的阅读,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看个话题还真是个热点,可接着往下去写,我却感到有点骑虎难下,颇为犯难,因为接下来该要写如何写本子了。科学网本来就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一定不乏拿基金百发百中的高人,我这个一路上磕磕绊绊之人去写如何写好本子,且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不写吧,又和我做事有始有终的原则相悖,谁让我在上篇博文标题后写了(上)字呢,有上就得有下呀。再想一想,成功的本子都是一样,不成功的本子却各有不成功之原因。我那点教训或许对大家申请有所启示,避免少走弯路。我虽然偶尔在学生面前会有点好为人师的冲动,但断不敢在科学网这么做。大家不必太当回事,且看且笑吧,让我硬着头皮往下写吧。


1. 选题

准备基金的第一步就是选题,选题对基金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选题,选择什么题目,开展什么研究是来自科研人员自己的学术积累、经验和兴趣,这是一种学术本能,这个无人能教,要靠自己通过大量阅读文献结合自己从研究去领悟和选择。关于选题我的一点建议是:选题不能太窄,太小,自然科学的选题要有一定科学意义,要尽可能地去接近国际前沿,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敢于去选择那些有一定难度和关注度比较大的科学问题去研究。选题代表着自己的学术品味,虽说“自由申请”是国家自然科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自由申请不等于随意申请。选题不好,如同带上了致命的硬伤,获得资助的可能很小。

选题确实以后,建议先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拟申请项目的核心科学问题是什么? 2)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3)你要做的问题,是否有同行(国内外)在做?如果在做,做到什么程度,已经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广泛而认真地阅读文献来回答。在科学研究已经十分深入的今天,我相信仍有大量的问题没有被解决,但是,在许许多多没有被解决的问题中,鲜有未被所关注过的,那种完全没有被关注的“处女地”是少之又少的。有一些选题,看上去很好,也无人问津,仿佛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个时候务必认真冷静地分析,即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也不要轻入泥潭。

选题选择之后,最好是围绕选题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实际是对自己的工作“谋篇布局”。如何准备,我个人有几点不成功的经验:1)做一点预研究,试试自己想法的可行性,找找实验的难点,获得一点初步的结果,这样在基金的申请书中对问题的阐述会更加深刻和准确。2)收集必要的材料和样品,我所从事的古植物学的研究是以发现为基础的,在申请基金之前应该有部分材料到手,从事植物系统演化的研究,研究材料特别是关键地区的材料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有这些关键地区的材料无疑是为基金的成功加上了一个大大的砝码。3)学术思想和科学假说是基金申请书的核心和闪光点,但是由于篇幅有限,你很难在申请书长篇大论地论述你的假说,而且对于全新的观点一时半会很难被评审人理解和接受,如果能够在申请基金前写一篇综述文章,把自己的假说和观点也展示出来,然后在申请书中引用这篇文献,这样你的观点更容易被评审人所接受。信任经过同行评议的文章,可以提升其可信度。

2. 申请书的写作几点教训

选题确定以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案和研究基础说清楚。一个申请书不外乎是要讲清楚这么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这就是立项依据;2做些什么事情可以解决你提出来的科学问题,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是研究内容;3)如何去做这些事情,这就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4)为什么我能做这个事情,这就是研究基础。一百个申请书,可能有一百个写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习惯和表达方式,绝对没有可以模仿的本子,用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说清楚以上四个问题,最为关键。成功的本子都是一样的好,不成功的本子却各有缺陷。这里说一些自己的、研究组的和学生在写本子时所犯错误供大家借鉴吧:

教训之一立项依据和研究内容之间,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研究基础与整个项目不协调,不统一,整个申请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逻辑链。一个好的申请书必须在上述四者间建立一条完整的逻辑链,做到环环相扣。研究内容支撑立项依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服务于研究内容,已有的基础保证项目成功的可靠性。

立项依据提出的科学问题和设计的研究内容之间不统一,是最常见的问题。有一些申请书提出了很好的科学问题,立论也很充分,但是所设计的研究内容确不是去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或者说所设计的研究内容解决不了所提出的科学问题。

研究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完全针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和立项依据中所提出来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关的研究内容,都不应该放到申请书中。有一些问题,你自己很有兴趣做,但是如果和立项依据中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关的话,都要忍痛割爱。还有一些申请书,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之间也有不统一。在申请书中所提及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是为研究内容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展示方法的先进和技术的精妙。我见过一个做形态学研究的本子,把目前所有的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都罗列在其中。这几种显微镜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不同问题而设计的,对样品的要求完成不同。

教训之二、研究内容要针对性。研究内容不恰当是申请书常见的问题,既要避免小题大致,也要避免大题小做。研究内容设计面面俱到,内容缺乏针对性是申请书常见的问题。基金申请的研究内容是为了解决申请书所提出的科研问题而设立。基金申请书中的研究内容不等于你科研工作的整体规划,有限经费,有限目标是基金委一贯的原则。科研工作的整体规划可以通过若干个基金项目去实施。纵然你有一颗狂野的心,有一个宏大的研究计划,但是务必记住再宏大的计划都得一步一步去实施。一个基金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能够想出一个宏大计划,就要有去设计分步骤去实施的方案。

研究内容设计过多在青年基金申请中尤为突出,很多年轻人干劲十足,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在这个三年做了。青年基金资助强度也就20多万,从性质上来讲是一个人才项目,三年的时间在青年基金的支持下,独立开展一些研究工作,能够发表2-3篇文章,为申请面上项目奠定一个基础就相当不错了。我鲜有看到青年基金是研究内容过少而得不得资助的,恰恰是研究内容过多,评审人认为你在三年的时间内完不成这些内容而不同意资助的。

教训之三、把研究内容写得太简单。基金委申请书的版本变多几次,但是无论是那个版本的事情都特别强调“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申请书应该重点阐述的内容。在这个部分要写清楚做什么,怎么做。有些本子的研究内容就只写了一个标题,或者寥寥数语,这起码给了评审人一个不认真的感觉。我个人觉得对于研究内容要适当的展开以及详细的描述。最好写出所设计的研究内容是针对解决那个科学问题的,或者说是为解决那个科学问题的铺垫。

教训四、研究队伍的组成不合理。如果一个基金的本子在研究队伍的组成上出了问题,如同阴沟里翻船,不能接受。虽但是确实有不少申请书是在研究队伍的组成上出问题的,我自己也吃过这方面的亏。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研究内容是人员组成不吻合这个上面。如果你的本子有四项研究内容,每项内容都应该有相关研究背景的人员负责。我第一次申请重点项目的时,研究内容由于涉及了地层及地质年代,而研究队伍中没有一位是搞地质的,有位评审专家就指出了这个问题,认为我的项目做不了这个事情,进而认为我的研究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第二年,我找了一位地质学背景出身的同行,项目得以顺利过关。这个背景并不是毕业那个学校,而是看他发表的论文是否与你项目要开展的内容相关,这大概是申请书中为什么要有每个人的简历原因。研究队伍人员组成太少也是一个问题,这很容易给评审专家一个研究队伍太单薄的口实。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研究队伍组成有负面的因素。什么是负面的因素,如果你的研究队伍中出现了“某某长”,肯定是不能给你的项目的加分的。双肩挑的科研人员有的是,在基金申请书中,就只谈科研的身份。还有一点也务必注意,申请书中没有必要把本该颐养天年的老同志请出来压阵,这样只会给评审人一个申请人不自信的印象。

如前所述,青年基金是一个人才项目,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年轻人而设计的项目,有些青年基金也拉上一大堆人,把自己的导师也来进去,这也没有必要的。在我看来青年基金的人员组成就应该少而精,如果明确青年基金人才项目的属性,基金委就应该进一步改革,青年基金项目仅写申请人一人。

3. 基金写作中的几点经验

在我自己的申请书中,我觉得有几条经验可供借鉴:

   1)把自己的初步结果,所采集到重要的材料等放到申请书中。基金虽说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但是在项目评审时,审稿人都会把是否能实现预期目标作为一种考量。把自己的一些初步结果,图表等放到申请书中,这个既能丰富本子的表达形式,又可以表明你对所提出的问题是有研究的,也是有基础的。系统演化的研究材料的收集是关键,给一个图表说明你已经获取的关键的材料,能够增加实现预期目标的可信度。古生物学是一个以发现为基础的学科,你应该在申请书中展示一些基本的材料,起码向评审人表明,你的研究材料是有可能获得的。化石材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你的申请仅仅是建立在文献上,在申请之时还无任何材料,是很难说服评审人支持你的项目的。如果确实有材料,在申请书中放几张照片有百利而不一害。从零开始的基金申请书获得资助的可能并非没有,但是少之又少。

2)务必写好摘要。申请书的摘要规定是400个字,务必要写好这个400个字。把立项依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都在摘要中表现出来。这是申请书最先出现在评审人眼前的部分,要从一开始就给评审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可能有一些评审人,可能仅看摘要和发表文章的目录就做出基金资助与否的决定。我见过一些申请书的摘要,要么草草了事,不到200多字就结束了,要么说了一大堆话,别人还不知道你要干什么。对于摘要的400个要做到惜字如金。

3)运用好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申请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好。在申请书中,务必要参考本领域最新的文献。如果一个申请书的参考文献都是10年以前的,很难让评审人相信你的申请书有新意的?这是有些申请书被否定主要因素。另外,务必要引和参考本领域的顶级期刊的文献,这不是单纯技巧性的问题,引用什么样的文献,反映了一个科研人员对本领域学科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你引用的文献全是来于本领域的二流三流期刊,起码科研说明你没有完全掌握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还有一点,你可以引用一些国内同行的文献,这些同行很能就是什么潜在的审稿人,这不是教你诈,申请书明确要求论述国内外同行的进展,如果对国内外同行的进展置之不理,也是不客观的。同时读一读国内同行的文献既是对国内同行的尊重,也是避免低水平充分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是支持自己观点最重要的材料,我自己的申请书不仅在立项依据中使用参考文献,而且在描述研究内容的时候也使用参考文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合理运用的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改版后的申请书,在最后设计了一个“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这么一个栏目。但凡有过基金不中经历的人,对于评审意见很难做到心服口服。对于有些评审意见欲说无处的困惑。地学部的项目通常建议和鼓励申请人对评审意见进行答复和说明,如同修改文章的“response letter” 然后放到一个信封里,随同申请书一并提交。但是现在的评审看的都是电子评审,你放在信封里的答复新一轮的评审人看不见。我觉得可以利用这个栏目答复一下评审人的评审意见,但是这个答复必须是心平气和,有理有据的。

4 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务必认真阅读基金申请指南,基金委每年都会颁布申请指南,这是基金申请的指导性和政策性的文件,在申请前务必多读几遍。虽然说基金委的指南是相对稳定的,但是每年也都会有一些调整,了解指南的精神,避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2)查阅基金委颁布的《资助项目汇编》,基金委资助的项目都是公开透明的。凡是受基金项目在基金资助的网站上都是能够查到的,查阅以往资助的项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如果你的项目在名称上和已经资助的项目相似,会给评审人一个这个项目已经资助过,不必再资助的印象。

3)认真编撰经费预算,几年前大家的申请书预算编撰都比较随便,在准备基金申请书的时候在预算编制上花的时间最少,也很少有专家在预算上挑毛病。这些年随着财务制度的逐步规范,要求按照预算执行经费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申请项目时,就要在预算上多花一点时间,做一个真正执行的预算。也有不少评审人在经费预算上挑毛病了。现在的财务制度同时有宽松和严格的两个方面,宽松是给了申请人实现经费的自由,在人员费,劳务费,国际合作经费等问题上有了很多的松动,严格是指要求按照预算执行经费。

4)务必重视项目组成员的签名,在基金申请书签名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不可轻视。在基金申请书完成之后,应该将申请书送给每位参与人阅读,获得项目组成员的认可,同时要求每位项目组成员在申请书上亲笔签名。绝对不要代为签名,不要低估基金委的认真程度,每年都一些申请书在形式审查时就被淘汰的。如果有项目组成员不在国内,或者说国外同行成员项目的,务必请项目组成员写一个邮件说明情况,实在是拿不准电话请教基金委的管理人员。

5)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基金申请书竞争激烈,好中选优,很多时候一点点低级的错误,比如项目组成员漏签名,合作单位漏盖章,甚至是几个错别字都会葬送你的努力,消除所有的低级错误是一个基金申请书起码的要求。我看许多单位的科研管理部分都制定一个表格,让申请人在提交本子前逐项检查,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低级错误毁掉一本本子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写任何文章首先要考虑的是阅读的对象,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基金的申请书是写给谁看呢?事实上,能到你到申请书仅有基金委项目的管理官员和五位评审人。基金委的项目管理官员是技术官员,他们有专业背景,其中不乏博士或硕士,到了基金委后他们不再从事研究工作,但是并非不了解,行业的研究状况,你的申请书首先得让他们看懂的能理解。基金的评委肯定是来自同行,五位评委中至少会一位是小同行,也有来自大同行的,要把复杂的问题说得通俗易懂。一份好的申请书应该是让大同行看懂,小同行认为有水平。在准备本子的时候,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一下问题和改进表达,也许是有好处的。

后记: 2017的基金已经尘埃落定,结果肯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今年对于我的学生们来说是好消息多于坏消息,近年毕业的学生们几乎都拿到了基金,个别同学由于超过了申请基金的年龄,无奈之下直接申请面上项目,也获得了成功。总结他们的成功的经验,我觉得有三条可以说:1)选题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无论是留所工作,还是到新工作单位的学生,我都鼓励他们第一个基金在原来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深入;2)有一定的篇数的论文,获得基金的同学至少有3篇以上的SCI论文,当你有一定数量的SCI论文,起码向评审人表明你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让他相信把基金给你,你有能力做出些事情来,尽管有些时候他(她)未必完全理解了你的本子或者说完全同意你的研究方案;3)坚持,去年这个时候公布基金结果的时候,我的学生们是喜忧参半。我告诫没有获得基金的同学不好怨天尤人,首先认真读读评审意见,特别重视评审人对选题的看法。如果选题得到肯定,自己对选题也有信息,那么应该针对审稿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申请书,补上申请书的短板,有两位同学就是这么做的,今年他们都顺利拿到了基金。








 




2018国基申请冲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727-1074333.html

上一篇:阅读大地的“天书”——青藏高原化石采集考察纪
下一篇:让人心酸的植物园
收藏 IP: 210.72.92.*| 热度|

49 王从彦 金诚 李颖业 吴斌 李学友 王国强 朱耿平 唐小卿 张建成 任文龙 赵姗 王恪铭 杨正瓴 黄仁勇 刘远超 蓝巧锋 张晓良 任胜利 孙瑜隆 陆宇振 陈进道 皮江 黄永义 李帮建 刘之远 梁志杰 张梦 黄育和 刘军胜 靳祯 徐绍辉 李坤 廖志勇 刘强 李鹏磊 王启云 陈智文 熊锡成 张芳 朱朝东 李红周 梅凡民 李东风 xchen xlsd yujianw fenjunlove biofans dongyingnan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