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中国股民

已有 2635 次阅读 2011-10-25 14:5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股市, 炒股

中国人习惯于把投资股市说成“炒股”,炒,就是要不停地翻来覆去操作,否则就糊啦。对此,炒股者自然振振有词,中国的股市不值得长期投资,巴菲特在中国行不通。的确,中国资本市场许多问题,很严重的问题,法律和规则都有问题。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所有的股票都没有长期价值,譬如大型的能源和通讯公司,长期必然看好,却很少有人能守住10年。

既然是炒,就必然期望短期获利。这利从哪里来?几天内不可能期望从企业来,自然是从别的炒股者身上来。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自己可能聪明一点或幸运一点,能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这样,炒股必然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个体的决策成败取决于同类炒股者的决策。根据从动物本能继承下来的逻辑,最安全的策略就是拷贝别人的行动。譬如一群鱼,一群羊,或一群鸡,最安全的策略就是扎堆,别把自己暴露在外围。这样的安全感,不是说能更有效地对付捕食者,仅仅是“死的不是我”。这样的集中,也必然导致动荡和剧烈起伏,中国式的炒股,就决定了中国市场的特点,也决定了一部分人更容易获利。

从意识层面看,入市是为了赚钱,在具体的操作中,潜意识的恐惧感/安全感却占据了上风,这样的感觉不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是以周围的同类个体的风吹草动为基础。这种心态正好被一小撮(其实是一大撮)有背景的家伙利用,多数人的血汗钱被少数人轻而易举地掠夺。

任何东西,上升到群体的层面,其本身的价值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普遍的认可。开个玩笑,如果我们把“**发展观”或“*个代表”上市,依然会有不少人一夜暴富,因为不管股票的价值在哪里,只要有人认可,就有价值。或者说,股票的唯一价值就是普遍的认可。这普遍的认可,不是巴菲特自己天天喝可口可乐觉得味道不错,而是“概念”,就像康熙的夜壶,说100万有人认可,说1000万还是有人认可,那个最后、最高价的认可者,可能就是某个新闻中的“死者”。

国人的群众运动心态导致牛市--坏消息压不住,熊市--好消息刺激不起的普遍现象。这样的反复局面,正好让别有用心的人有足够的时间建仓,有足够的时间出逃,从众并恐惧的股民总是能在高点买入,在低点割肉。

总之,在“炒股”的股市,所有股票的价值都是消息,都是别人的买卖(成交量),就像一件艺术赝品,几个昏庸的专家说值24亿,就会有一万个人抢着要。如果说 “政策市”是官方问题,那么“消息市”就是普遍的国民心态使然。两者叠加,就是中国股市,支撑这个市场的,被称为中国股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4394-500841.html

上一篇:从阶级斗争到冷漠
下一篇:利比亚的一夫多妻制?
收藏 IP: 210.44.63.*| 热度|

2 郭桅 杨月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