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傻帮讲座(6)--- 上帝存在吗?
【前言】
如果您觉得本文的标题有些误导,那绝对不是我的问题!也不是上帝的问题!
何为“存在”?
这才是问题!也是本文将试图讨论的问题。虽然自从有人类以来,大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不打算讨论宗教,我们只讨论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请大家先仔细看看下面张图:
中间那个正立着的白色三角形“存在”吗?
。。。
【第一节】“物质”只是音符?
我们先摘《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作者:朱清时院士)中的几段话,作为历史的简要回顾和我们新思考的起点【REF-1】:
(1)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中写道:
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 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 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 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2)究竟什么是物质? 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一的起点和终点。 物质作为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实体者,“实实在在”的客体之谓也。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有某些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质点概念本来是对作整体运动的固体的一种抽象,但它在液体、气体乃至热现象中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
对于所有这些能够具有机械运动的物质形态,物理学称之为实物。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又称之为实体。把物质归结为物体,进而把物质看成实体,这同质量在牛顿力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关。
牛顿之所以把质量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就是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质量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实体不变原理的具体表现。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唯物主义成了在二十世纪处于支配地位的哲学,正如前面引用的施太格缪勒的名言所讲的。
然而,二十世纪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始揭示出了物质的实体观的谬误。首先,相对论证明质量与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质量就有不同的值。
既然质量不再是不变的属性,那种认为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
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实体”,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3)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
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一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 --- 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
二傻突然想起了“六指琴魔” --- 一个不男不女的东东,挥舞着六指,从上古时代就存在的古琴中,拨弄出各种音符:电子、质子、中子。。。妖龙、鬼怪。。。如放射线一般,杀敌无数!
【第二节】 “鬼球”是否存在?
二傻拜过很多师傅,学过很多物理,知道有好几十种基本粒子呢!还知道夸克不仅有颜色,还有味道!哈哈!好奇怪哦?。。。据说有人还在找什麽“上帝粒子”(HIGGS)。。。如果有“上帝粒子”,则可以通过“鬼场”机制使世间万物获得质量,云云。
可是二傻还是总问师傅:
您看到过原子吗?您看到过夸克吗?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利昂-莱德曼在与迪克-泰雷西合著的《上帝粒子》中说:“对一个早已接受原子的客观存在性的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恼人的问题,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你没法让人看到原子和夸克,所以你说的东西的真实性总是不让人觉得可信和容易想象。利昂-莱德曼和迪克-泰雷西在他们合著的《上帝粒子》中还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的说法来说明他们所说的基本粒子存在的真实性【REF-2】:
让我们想象一下从“特维洛”行星来的某种智能物种。他们看起来和我们很像,也像我们一样交谈,能像人类一样做任何事情—— 只有一件事情例外。他们的视觉器官比较特殊,这样就无法看到黑白对比比较鲜明的物体,比如斑马或者足球。(顺便说一下,这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现象! 地球人就还有更奇怪的地方 --- 比如我们看不见红外线和紫外线,我们也听不见超声波……)
一组“特维洛”使者肩负友好的使命来到了地球。为了让他们感受一下我们的文化,我们就带他们去看这个星球上最受欢迎的文化盛事之一:世界杯足球赛。当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看不见那个黑白相间的足球。所以,他们虽然很礼貌地坐在那里观看比赛,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很困惑。他们看到的不过是一群穿着短裤的人在场地上跑来跑去,在空中毫无目的地踢腿,相互撞在一起,人仰马翻。有时一位官员会吹一声哨,一个运动员就跑到边线上,在其他运动员的注视下将双手举过头顶。有时守门员会莫名其妙地倒在地上,观众中就爆发出一阵欢呼,而另一方就加一分。
特维洛人大概在前15分钟都是非常困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尝试着去理解这种游戏。有些人采用了分类技术。部分是由于服装的缘故,他们推断是两个队在相互争斗。他们还根据场上队员的跑动绘制出图表,发现每个运动员看起来都或多或少在场地的某一区域活动。这样,特维洛人为了阐明他们所发现的世界足球赛的含义,就像地球人一 样,给场上每个运动员的位置都起了名称。他们还对位置进行了分类、比较和对照,并把每个位置的优点和缺点都标在一幅巨型图表上。当特维洛人发现了足球比赛中存在的对称性时,他们就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也就是对于A队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在B队中也有相应的位置一一对应。
离比赛结束还有两分钟了,特维洛人已经画了几十张图表,绘制或总结出数百个表格和公式,还有许多足球比赛的复杂规则。虽然这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都是正确的,但是没有一条真正把握住了这种比赛的实质。
这时,一个一直保持沉默的年轻的特维洛人说出了他的想法。
“也许我们可以设想,有一个看不见的球?”
那些年长者们还在检查什么才有可能是这场比赛的核心,想弄清是各个运动员们的来来往往还是场地的划分时,那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擦亮了眼睛,去注意那些很少出现的事件(小概率事件)。而他确实发现了一点。就在裁判宣布得分之前的一瞬间,以及人群开始沸腾之前那一刻,这位年轻的特维洛人注意到门网后面在一刹那间凸起了一块。 足球是一种低比分的比赛,所以只能观察到很少几次凸起,而且每次持续的时间都很短。即使这样,也有足够的事例能使那位小人物注意到那个凸起的形状是半圆形。所以他就得出了一个疯狂的结论,认为足球比赛需要有一个看不见的球(至少对特维洛人是看不见的)。
使团中的其他特维洛人听了这个“足够疯狂”的理论,经过激烈的争论,他们认为,尽管经验证据不足,但这个年轻人说的还是有点道理。其中一位年长的政治家——他其实是位物理学家——指出,为数不多的稀有事件有时会比那些出现了上千次的寻常事件有意义得多。而这种比赛的无可辩驳的结论就是肯定有一个球这一简单的事实。假设确 实有一个球存在,虽然由于某种原因特维洛人看不到这个球,但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迎刃而解。这场游戏是合乎情理的。不仅如此,他们在那个下午得出的所有理论、图表和公式仍然是正确的,而球则解释了这些规则的合理性。
虽然上面这个故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编出来的,目的是力图说服大家去相信“原子”、“夸克”、“上帝粒子”的真实存在性或存在合理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顽强且愚顽地追问:
问题1:这个鬼球是否应该存在?
问题2:如果鬼球应该存在,夸克也应该存在,那么上帝存在吗?
上面这个故事其实很幼稚!只能骗骗幼儿园小孩(天狼星的)。该故事的通俗版其实很简单:
大傻问:您说鬼球存在,您看到鬼球了吗?
回答曰:尽管我们没有直接见过鬼球,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间接证据(如门网的偶然凹陷、队员的运动轨迹等),证明鬼球的存在。
二傻问:您说原子存在,您看到过原子吗?
回答曰:尽管我们没有直接见过原子,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间接证据(如花粉的布朗运动、云室轨迹等),证明原子的存在。
小傻问:您说上帝存在,您看到过上帝吗?
【第三节】“概念”是什麽?
如上节讨论,我们明白:“原子”、“上帝”和“鬼球”一样,都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而得到的一种“抽象概念”。。。比较严重的问题是:
“原子”和“上帝”这两个概念到底有没有原则区别?
如果有区别,则可以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一些“自在实体”(如:原子?夸克?超弦?)。
如果没有区别,则所谓“自在实体”都是虚幻的(如:神仙?上帝?灵魂?),一切都是“人心”所为。
而如果不存在“自在实体”,一切皆属“人心所为”,则好像可以推断出:
我们能够从纯数学的方法,得到全部的物理定律!
但是,这个推断好像有些过于大胆了?因为:
所有“物理定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概念”集合上的,而这些“物理概念”并非纯数学所能定义的。。。
(9)但是,如果没有一些最基本的"泛概念",理论无法凭空而生...这是另一个悖论!? (请参阅【第五节】)
【第四节】 “存在”是什麽?
当人们说“存在”时,常常将两种东东混淆了!
[东东1] --- 是所谓“真实的存在”,如:牛、羊、水、树木、空气、西瓜。。。
[东东2] --- 是理论和信息意义上的“概念的存在”,如:负数、虚数、道德、上帝、阴阳五行、傻瓜。。。
通过简单分析,我们容易知道:
所谓“真实的存在”(东东1),其实是靠我们的肉体五官能够感知的那些信息。
所谓“理论的存在”(东东2),其实是靠我们的思想和理论能够“体会或定义”的那些信息。
目前人类认知领域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
通过“五官 + 仪器 + 理论”得到的信息是哪一种“存在”?
二傻先定义其为“东东3”,如:电磁场、原子、夸克、规范场、超弦、黑洞、暗物质。。。
唯物者喜欢将“东东3”理解为“东东1”(真实的存在);
唯心者喜欢将“东东3”理解为“东东2”(理论的存在);
唯物者的理解,有其本质问题 --- 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原来“真实的存在”(如:燃素、以太)就被证明“不存在”了。。。既然昨天是“真实的存在”,怎么今天就“不存在”了呢?这种“存在”还能叫“真实”吗?而今天的哪些所谓“真实的存在”(如:夸克、规范场),明天它们还“存在”吗?
唯心者的理解,也有其本质问题 --- 你看不到“鬼球”,你怎么知道其他人也看不到呢?你只有五官,看不到“鬼球”,就说它是“理论的概念”。。。天狼星人还有第六感,能看见“鬼魂”,就说它是“真实的存在”。。。
【第五节】 “泛概念”与形而上学
在【第三节】末尾,我们讨论了“概念”、“泛概念”及其带来的许多悖论。。。“理论”必须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而“概念”又只能在“理论”中得到确切定义,“概念”的泛化是危险的!但是如果没有“泛概念”,任何“理论”都无法凭空建立?
这里,我们来到了“形而上学”的领域。。。为了避免思路混乱,我们把一些最最基本普世的“泛概念”称作“元概念”,OK?
(1) 几何、代数、阴阳五行...都是典型的“形而上学”体系,是先定义一些“元概念”(如:点、线、面。。。阴、阳。。。金、木、水、火、土),这些所谓关于宇宙“本质”的东东,并非人类经验层次上的东东(虽然来源于经验)...然后用一些规定的“公理”...加上一些规定的“算法”...得到许多“结论(定理)”。
而我们一直都很清楚:
这些关于宇宙“本质”的元概念,本身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2) 物理学和科学, 原则上并不需要去关心“本质”,因为它们无法验明正身,甚至是否存在“本质”都有人怀疑...人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现象”,所以如果我们足够谦虚的话,就应该只研究“现象”(我们所能够观测到的东东)...“现象”是“本质”(如果有的话)与“观察者”之间互动的结果,谁的比例更高? 也许只有上帝知道!
(3) 但是, 物理和科学又往往很容易往“形而上学”方向发展...这便是那些“泛概念”之所以存在的主要原因(如: 时空、力、场、能量。。。)
以量子力学为例, 开始时的海森堡“矩阵模型”就很“科学”(只关心您能够测量的量,并不讨论任何“本质”)......后来, 麻烦的是, 薛定鄂证明其“波动模型”与“矩阵模型”在数学上是等价的! 于是, 大家又立即回到了“形而上学”的体系(虽然这个量子理论的形而上学体系极其简陋且自相矛盾)。。。认为还是有“本质”的! 虽然没人明白这个“本质”到底是“波”还是“粒子”还是其它什么东东???
(4) “泛概念”有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的理论, 有时也会阻碍我们"理解"新的理论, 就象量子理论中不得不出现的大量"经典概念"一样一样的......
弄得许多人以为世界上同时存在“经典世界”和“量子世界”?
正如许多人以为世界上同时存在“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又如许多人以为世界上同时存在“抽象概念”和“真实存在”?
千万记住:
世界只有一个
它就是您正在看的那个世界
您也在里面。。。包括您的梦
一切都是真实的,一切又都是虚幻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
。
参考文献:
【1】《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作者:朱清时)
【2】《上帝粒子》(作者:利昂-莱德曼和迪克-泰雷西)
【3】《宇宙逍遥》(作者:约翰·惠勒 著,田松和南宫梅芳 译)
【4】《物理学哲学研究》(作者:桂起权)
【5】《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作者:曹天予)
【6】《从相互作用实在到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作者:赵国求)
【7】《历史的虚幻的天空(系列博文)》(科学网:李亚辉)
【8】《“知识就是力量”VS“知识越多越反动”》(科学网:鲍得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