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红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hwang

博文

惊闻黄教授逝世,我一怔:不可能是他,他那么年富力强、那么活力 精选

已有 12016 次阅读 2011-8-18 12:2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流行病学, 卫生部, 习惯性, 洛杉矶, 协和医学院

怀念黄建始教授
   
    今晨,查资料时,先生习惯性地打开科学网浏览,他突然惊呼道:“科学网博主黄建始逝世”。我一怔:不可能是他,他那么年富力强、那么有活力!打开网站一看,音容笑貌!确实是他:     
 
   “2011年8月16日凌晨2:40,中国健康管理的倡导者、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在美国洛杉矶凯泽医院不幸因病去世。”他1953年10月5日出生,享年57岁。
 
    想起八年前与他的相遇。2003年5月,我第一次遇见并采访黄建始先生。当时,北京正在防控“非典”关键时期,应该是5月5日上午,卫生部、基金委和科技部等联合在科技部召开部委抗击非典联席会议,我作为科学时报采访基金委的记者,随陈佳洱主任一行到科技部。当时与会的还有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主持人请刚应卫生部之邀刚从美国回来的黄建始发言,他是弗罗里达州卫生厅达德郡卫生局的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说,国内“非典”情况让他万分着急,接到卫生部邀请,便立即启程回国,昨天刚到北京,他介绍了美国公共应急管理的方式。具体的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他的专业精神和热情深深打动了我。会议休息时,我找到他说,希望能采访他,将他的意见和建议发表在《科学时报》上,他欣然同意。我根据这次会议采写的报道:"流行病学教授黄建始谈公共卫生应对系统建设"发表在2003年6月16日出版的《科学时报》第一版上。
 
   在这次会议中, 我和佳洱主任有一张合影,记得那一天我穿的是蓝色中袖毛衣、蓝色长裙、黑色皮鞋。
 
   采访之后,黄建始告诉,好像应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之邀,他将去做一个有关公关卫生应急管理的报告,我表示愿意去听,他说进军事单位可能需要事先批准,如果我不能去,他会将录音资料给我。演讲完件后,他真的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将录音资料整理出来,既帮助他整理,也作为我的写作资料。我说没问题,他很高兴,邀请我和先生在中关村的金白领餐厅共同晚餐,晚餐时他给我聊了许多公共管理的知识,以及中国在这方面的缺失和需要做的地方,以及他想做的事情,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但我能感觉到他对事业火一样的热情。这是我与他最后一次会面。
 
   席间,他给我一个有些老旧的小录音机(不是今天我们用的录音笔),还专门给我了一对新电池。这个录音大概有3个小时,我花了一个星期日的时间将之整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整理录音资料。 资料整理完后,我请即将要去参加香山会议的同事赵彦将录音机还给同时也参加这次会议的黄建始。
 
   2011年,报社计划邀请黄建始到报社为记者们作专题演讲,我还特地致信林珺,请代问黄建始好,我想他一定还记得我。但后来这场报告因故取消,我还有些遗憾。没想到,这成为永久的遗憾!
 
  今天上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网上查黄建始先生的资料。他在科学网博客上的最后一篇文章发表于2011年5月24日17:18分,标题:“我心中的科学院”。看到他在2011年5月25日和26日的两条微博:
  
    2011年5月25日 10:00  微博  “我之所以详细描述是想说明健康道理我们都懂,其实关键是真正摆在什么位置。身体力行比什么都重要。要理论,更要去做。舍得舍得就是要有舍才有得。这个月底前我将推掉一切活动,休息恢复为首要。这也许是我这次感冒的最大收获。与大家分享。”
 
  2011年5月26日 微博:“本该好好休息,让身体有个恢复的过程。6号又去了长沙。这期间还熬夜审稿改研究生毕业论文。结果7号讲课后马上不行,发烧,躺了一天。第二天抱病回京。继续忙。接着又上井冈山7天紧张培训。身体受不了有病了。”
   这个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的人!   一位网友感叹:“神采熠熠的照片,医者不能自医,人生无奈。”
   人生无常,我怎么会写下这样的文字?
 
    愿黄教授安息,愿他的亲人节哀保重!
    谨以此文怀念黄教授!
 
   美国西部时间 2011年8月17日 晚9时
 附: 我在网上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纪念馆,有他的生平简介:http://www.fenfenyu.com/Memorial_Static/5726/PerIntro.html
   
    愿逝者安息,生者保重!
    1953年10月5日,黄建始出生于一位中学教师家庭。
    学习经历
  1966年毕业于三里街小学(现逸夫小学)。“文革”期间,随父母上放农村,续学于三湖公社珠湖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三湖公社中学。1973年毕业于其父任教的玉山中学高中部(现玉山一中),再次被下放到玉山良种场知青分场,做过农工、出纳、会计、赤脚医生和报道员。后被招工到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在六分厂做机修钳工。   
    1978年,黄建始考取广州中山医学院(即现在的中山医科大学)。在校期间,他不但连续三年获“三好学生”称号,1979年还被评选为广东省优秀大学生,而且参与了全国第一份医学生杂志《中国医学生》的创办工作,且是该刊物的主要编辑和撰稿人之一。同时,他也是国家优秀科技期刊、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医卫科普杂志《家庭医生》的创始之一,并一直担任该刊的记者和撰稿人。1983年医大毕业,他被选派进北京中央卫生部工作。1986年考取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WHOFellowship),到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深造。1988年获医学教育管理硕士后继续攻读卫生资源管理博士学位,以优秀成绩修完博士课程(GPA:4.95/5.00)。1989年,他放弃读完博士学位而改攻第二硕士学位。1990年获伊利诺大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硕士学位。在留美学习时,黄建始曾任该校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联谊会主席,连续两年获得校长学生服务奖,以及JohN and Grace国际优秀学者奖和Marin Gershon 纪念奖。
 
    工作经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黄建始医师先后在美国、加拿大多所大学和卫生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卫生行政管理工作。他还参与了加拿大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学会的创立工作,是加拿大萨省针灸学会的发起人和第一副会长,也是萨省流行病学报告(杂志)的编委;曾应邀为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审稿。他现为国际流行病学学会、美国医学学会、美国公共卫生学会会员。  
 
    黄建始医师在过去十几年中发表了数十篇文章,独立编写和参与编写了五本中英文书籍。他受聘担任过中、加、美三国8个专家工作小组或委员会成员。他任加拿大阿尔伯特王子城开发公司工商顾问时,曾率该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访问中国,促进中加合作。1996年,他专程回到母校中山医科大学,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合作交流。1997年,中山医科大学聘请他为该校流行病学学术顾问。由他任海外总编辑的《家庭医生》国际版也已问世。  
 
    黄建始又于1997年5月获得美国俄亥俄州Ashland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美国佛里达州卫生厅达德郡卫生局的流行病学专家,与妻子萧进博士及两儿一女住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同年8月,出版了专著《英特网探奇》。先后在美国和加拿大三州一省地方政府卫生局任流行病学专家和部门负责人,联邦和州省政府公共卫生顾问,并兼教于美加三所大学。   
 
    2003年5月4日应科技部和卫生部领导邀请回国参与防控SARS工作。现从事健康管理和中国突发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包括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整合,循证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和科普创作等。
 
 相关阅读: 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杨远帆博文: 记忆中的黄建始老师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640&do=blog&id=476971
 
 
  


悼念远行的博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886-476729.html

上一篇:谢晓亮:美国学术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有能力的年轻人能获得很大支持
下一篇:往日再现: 科学记者澳洲行导言
收藏 IP: 71.231.195.*| 热度|

38 刘立 张钫 方丽 李学宽 杜建 肖重发 孙军昌 薛名山 王鸿飞 熊尚凌 谢鑫 陈安 张学文 罗岚 梁建华 陆家海 陈永金 梁进 陈龙珠 许培扬 麦立强 林勇 虞左俊 唐小卿 高建国 徐耀 印大中 赵福垚 汤治国 吴锦宇 刘钢 杨远帆 柳林涛 杨正瓴 small03 xqhuang haoye happy2000981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