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wufp 真实,自由,诚挚,平等 (个人天地,纯属消遣)

博文

认识是引导出来的 精选

已有 4904 次阅读 2012-3-11 15:2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人才, 认识论

    闲着也是闲着,外面虽阳光灿烂,料峭的春寒却一点也不逊数九的寒冬,在家码码字也是一个不错的消遣。
    科学网上关于教育和人才问题的讨论几乎天天有,就像得了感冒孩子的鼻涕,一直在流,看看大家说的,不是引经据典,就是基本原理,说来说去,大多都是大家知道的所谓教育知识的宣传,只是从不同视角整合罢了。俺老人家本不想插话,闲着没事说两句孤魂自己的认识。
    先说说认识,即人对事物的看法,首先是在广博知识基础上的思考,而思考的动力是有问题,而有问题的前提是不知道或者不懂,而不懂的原因则是没学过或者没学好。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可能具有很高的智商,却很可能因为我们教学的系统化,导致在面临所谓的问题时全都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象庖丁解牛一样的解决很难的考题。这样的学生却因为没有问题而失去思考的机会,也失去训练独立学习的能力,成长过程中不仅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必然缺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想象力,说白了。解题会,做事不会。
    问题出在哪里?原因可以找出很多,数都数不过来。不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水平太高,而传授认识的方法和机会太少。当一个大学象中学一样选老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象中学老师一样系统的传授知识时,学生很容易就掌握该课程的知识,那么,学生就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丧失了问题、也丧失了思考、自学和认识的能力。大学已经不用再用升学率说话,更不需要用考分来证明自己教学的成果,为何仅仅醉心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不是热心于学生认识以及相关能力的提高?现在甚至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也采用同样的思路评选教师的优劣,奇哉怪哉!俺一直没有搞懂这个问题。
    大学之所以称其为大学,最重要的在于多样性,不是学科的多样性,而在于教学方法和思路的多样性,各种不同老师的性格和习惯以及思考的多样性带来学生的多样性,只有多样性才能成其为大学之大。
    大学可以有讲课犹如说书唱戏的老师,也可以有推理和逻辑极强的老师,也应该允许那些科研能力很强,却在很多领导眼里不能象中学老师那样采用各种教学法把课讲得很清楚的老师。专业课留下一些空白点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那些上课不掌握大纲却喜欢讲动态和自己的认识的老师,在本人看来更适合大学。
    提高学生认识能力是创造和发明的基础,一个没有自己的认识论的学生,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什么人才。即便从事科研后其论文可以在顶级杂志上发表,也不是那种有高度和深度的思考,往往只是苦力的干活,外加花财童子的角色。这样的科学不是不需要,但这样的所谓科学家不应该是大多数人崇拜的偶像。
    所谓创造性人才只能在不断思考中培养出来,而教学中留有问题是启发思考的开端,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是基础。
    还是不要训练所有的老师都按一个模式讲课比较好,更应该尽早放弃学生给专业课老师打分的恶习,放弃一些鸟龟腚可能失去一些控制的手段和权力,获得的应该是民族未来的人才和能力。

     让大学的老师多一点色样吧,别整天这个检查那个督导的,要纪律、自律,不要一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814-546523.html

上一篇:姑苏城内有故乡
下一篇:昨日圆明园的大雾和今晨的雪
收藏 IP: 221.218.156.*| 热度|

55 蔣勁松 曹聪 刘庆丰 李学宽 刘艳红 郭桅 迟菲 陈湘明 马红孺 陈安 张资平 武夷山 庄世宇 杨正瓴 吕喆 姚羽 徐迎晓 陈永金 吕乃基 余昕 张玉秀 褚昭明 刘颖彪 张骥 蒋继平 李宁 李志俊 陈志刚 王晓明 王善勇 李宇斌 唐常杰 王修慧 吴宝俊 王金伟 刘波 王光辉 曾新林 孟津 秦川 苏德辰 杨晓虹 张伟 吴吉良 wgq3867 xiaxiaoxue86 zzjtcm ddsers fishman936 bridgeneer myyddd grooming ahsys zengfeng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