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g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ghao

博文

无穷位编码的镜像数和p-adic整数

已有 10407 次阅读 2013-3-12 21:26 |个人分类:学术交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numbers, 郝克刚, 实数镜像数, 无穷位编码, p-adic

 

 

无穷编码的镜像数和p-adic整数

 

郝克刚

2013.3.12.

 

 

尽管我对何华灿教授提出的《统一无穷理论》并不认同。不过他提出的无穷位编码数,作为单位区间[0,1]实数集合的对称物倒还有些意思。所以才写了那篇博文论无穷编码的实数镜像数[1]。文中曾说作为单位区间实数的对称物,即它的镜像究竟是什么样的对象?在文献中我过去还真没看到过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

博文发表后,网友yang32012-12-9 发出跟帖说对于‘作为单位区间[0,1]实数集合的对称物’,数学家们已有过研究:数论中的p-adic数,见华罗庚的《数论导引》(1979年版)第15章。不过,何华灿先生的工作与那儿的研究无关。

看来我见识有限,是孤陋寡闻了,毕竟不是学数论的数学专业人士,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好在现在网络方便,很快就找到了《数论导引》[2]的原文,还查到不少p-adic数的资料[3]。看了后确实是有收获,大开眼界。

p-adic数(p-adic numbers,也有人翻译作p-进数)1897年首先由德国数学家库尔特.亨塞尔(Kurt Hensel1861-1941)提出。他是德国马尔堡大学(University of Marburg)教授,因提出p-adic 数而成名,对数论的进展有重要贡献。

     

 

我们讨论的无穷位编码的单位区间实数的镜像数,实际上就是p-adic整数。现就其最基本的概念和感兴趣的内容简述如下,同网友共享。特别是p-adic整数关于加法和乘法的定义和构成的可换环,以及对负整数的表示等。有意思的是作为无穷位编码的p-adic整数竟然可以定义除法和表示分数。这些都是我原来在讨论镜像数时所未曾涉及和未曾想到的。

 

1. 无穷位编码的p-adic数和p-adic整数

如果给定一个素数p,则任意正整数m可以写成p的幂级数展开式如下

 

其是中ai{0,…, p-1}中的整数。例如352基展开式是1·25 + 0·24 + 0·23 + 0·22 + 1·21 + 1·20,通常简写为1000112.

类似的方法可以扩展至p的无穷幂级数展开式,这就是所谓的p-adic数,也就是说我们把用下式表达的数α称为p-adicp-adic numbers)。

 

 
其中k是某整数(不必一定是正的,也可为负)。也可简记为α=ai)。

如果k=0或者说对于所有i < 0ai = 0,如下式所示,则称其为p-adic整数p-adic integers

p-adic整数也可简记为α=ai)。实际上它就是我们讨论的镜像数。

显然,任何正整数(如前所示的展开式)可以看作是对于所有i >n-1ai = 0p-adic整数。

 

2. p-adic整数的加减法定义

如果令α = (ai) β = (bi) 是两个p-adic整数,我们来定义它们的和。先用用归纳法定义由{0,…, p-1}中的数构成的无穷序列(ci)和由{01}中的数构成的无穷序列i)即各位的进位:

ε0  0.

ciai + bi + εiai + bi + εi − p 根据其是否属于{0,…, p-1}来决定,如果是前者,则εi+1 = 0 ;是后者,则εi+1 = 1.

我们把这样定义的(ci) 称为αβ的和,记=α+β=(ci)下面是7-adic整数加法的例子:

类似地也可用归纳法定义减法,定义αβ的差,记作α-β例如0-1=-1

不同的是这里需要向左传递的是借位而不是进位信号。

由以上定义可知p-adic整数不仅可以表达所有的非负整数(以某位开始左边高位全是0为特征),还可以表达所有的负整数(以某位开始左边高位全是p-1为特征)。负整数的编码类似于计算机的补码,等于求反码再加1。反码是相对于p的,即ai的反码等于p-1-ai。。不同的是计算机位数有穷,这里位数无穷。

我们在讨论镜像数时没有想到这点,其实可以把镜像数的最大族同最小族合并成一个族,其内部可用加1、减1可达,关于加、减法关闭,该族镜像数表达所有整数(包括正负)

可以证明这样定义的加法形成阿贝尔群(abelian group

 

3. p-adic整数的乘法

有了p-adic整数的加法,一个整数n同一个p-adic整数α的乘积就很容易定义为nα相加:nα =αn =α++α。另外p kp-adic整数α=ai)的乘积就是在α右边补k0,即p kα=ci),其中c0 ==ck-1=0,其余ck+i= ai。令

 

也就是说,可以这样来计算两个p-adic整数α同β的乘积。从上式的i=0开始,从i=01,2逐项计算。对每个i项先计算α乘bi,然后乘以pi(即右边补i0)。最后从低到高逐位对这些项求和。这里要注意两点。一点是计算α乘bi时并不是一次就将乘积αbi的所有位都求出来(乘积有无穷位,不可能在有穷步内完成),而是计算足够位后就转去计算相对于下一个i+1的内容,待到必要时再返回来接着计算。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尽管是无穷项求和,但是由于是从低到高逐位对这些项求和,对于这些项的每位来说只有有穷个不为0,例如考虑第k位,对于那些i大于或等于k的项,由于补了i0,所以所有这些项的第k位必然都等于0。这就保证了乘积计算的可行性。下面是两个p-adic整数相乘的例子。其实这同两个普通整数相乘的算法并无本质不同,只是涉及到有无穷位的计算,只要合理安排,乘积的各位可以从低到高逐位求出。

可以证明全体p-adic整数的集合,同其上的两个二元运算加法和乘法形成一可换环(a commutative ring)。这意味着,加法是可结合和可交换的,有零元(即对所有α0+α=α)存在;乘法是可结合和可交换的,同加法满足分配律,有么元(即对所有α1α=α)存在。

 

4. p-adic整数表示的某些分数

令人惊奇的是p-adic整数不仅可以表示所有的正负整数,还可以表示某些整数的倒数,即分数。我们看下例。考察7-adic整数α=…3333334.。计算2α=α+α如下:

结果2α=1,说明α=1/2。不仅如此还可以验证:

1/3=…44445

1/4=…51515152

1/5=…541254125413

1/6=…55556

1/8=…60606061

1/9=…613613613614

1/10=…620462046205

1/11=…623550431162355043116235504312

……

但是所有7的乘幂的倒数,如1/71/141/21…不在其列。容易证明所有1/pi不可能是p-adic整数。原因很简单,p-adic整数乘以p,必定以0结尾,但是1作为p-adic整数是以1结尾的。

既然整数(p的乘幂除外)的倒数可以用p-adic整数表示,那么乘以整数,即可得出几乎所有的分数(以p的乘幂作分母的除外)都可用p-adic整数表示。

有穷位的编码数表示的全是整数,而无穷位的编码数在以自然的方式定义了加法和乘法后,有些编码数竟然表示的是分数,这真是我没有想到的。

 

5. p-adic整数的除法

可惜p-adic整数只构成环,而不能像有理数那样构成域(field)。不过可以证明,只要不用以0结尾的p-adic整数作除数,p-adic整数的除法也是有意义的。因为p-adic整数的乘法有意义,所以只要证明所有非0结尾的p-adic整数的倒数也是p-adic整数即可。

我们先求以1结尾的p-adic整数的倒数。

假定γ是任意以1结尾的p-adic整数。令α=1-γ,则α是以0结尾的p-adic整数。令β=1+α+α2+α3+。由于α0结尾,αii0结尾,所以此式虽是无穷个项求和,但从低到高逐位求和时,每位只有有穷个项不为0,这就保证β计算的可行性。

由于γβ= (1-α)β=1-α+α-α2+α2-α3+α3-=1,所以β=1/γ,即所求之β就是γ的倒数。

假定δ是任意以d(不等于01)结尾的p-adic整数。求数f使df=1mod p)。此时fδ就以1结尾。取其倒数乘以f于是有1/δ = f/(fδ)

这就证明了任意非0结尾的p-adic整数都有一个p-adic整数作为它的倒数。同时也就给出了以非0结尾的p-adic整数作除数的p-adic整数的除法。

 

参考资料

[1] 郝克刚:论无穷编码的实数镜像数-沟壑满布《统一无穷理论》难以逾越  

科学网博客2012.10.2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6146-625639.html  

[2] 华罗庚《数论导引》 科学出版社1957-07

[3] David A. Madore  A first introduction to p-adic numbers Revised 7th december 2000  http://www.madore.org/~david/math/padics.pdf

 

 

 

(全文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6146-669710.html

上一篇:请网友关注《统一无穷理论》评论园地的评论
下一篇:p-adic整数和p-adic数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4 何华灿 杨正瓴 xuewentian tenecneic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