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食蚊鱼适用于控制登革热病毒吗?

已有 7610 次阅读 2017-1-6 22:39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办公室养了几种条食蚊鱼,眼睛盯屏累了的时候,给鱼缸换换水,去看看鱼儿轻快地游动,不失为一种放松的好方法。时间久了,倒也对这种貌似平淡无奇的小鱼产生了很多好奇。

 

这几条食蚊鱼是我2016年秋天从武汉的一个公园里面捕捞到的。从分类上来讲,武汉常见的的食蚊鱼也叫西部食蚊鱼(Western mosquitofish,Gambusia affinis ),属于鳉形目胎鳉科;外形和中国本土的青鳉(Oryzias latipes)有些相似,区分别在于臀鳍的形状和背部鱼鳍的位置不一样。青鳉是青鳉科青鳉属的,这个属我国有4种:青鳉、小青鳉、中华青鳉和弓背青鳉。

 

成年食蚊鱼雌鱼可以长到7公分左右,雄鱼性成熟后就不再生长,只有4公分左右,雌性大于雄性。但在幼体的时候并无差别,下面图3、4中的幼体大小均在1公分左右。区别雌雄主要可以看臀鳍的形状,臀鳍中拖着长长的交配用的“交配器”的是雄鱼,这是其鳍条的第三、四、五支特化而成的结构。

 

 

食蚊鱼属于胎鳉科,就是说小鱼在母体肚子里面由卵孵化成小鱼后再出生,属于卵胎生的鱼类,这一点和青鳉科的卵生的繁殖方式也截然不同。卵胎生的鱼类采用体内受精的方式受精,所以食蚊鱼雄性有长长的交配器,而青鳉雄性则无,所以雌雄差异不明显。

 

食蚊鱼繁殖力很强,每次可产下200多条小鱼,而且生命力很强,对水温水质的适应性也很强。我曾经在办公室的鱼缸里面混养了几种鱼,结果在一次出差之后,只剩下这几条食蚊鱼存活了下来。在野外也是这样,武汉的池塘和湖泊之中,食蚊鱼已经取代了青鳉的生态位,现在野外捕捞到的基本都是食蚊鱼,已经很难看到青鳉了。而且相对而言,本土缺乏食蚊鱼的一些原产地病原微生物以及其它天敌来控制种群数量,所以短期内,食蚊鱼的优势地位不会被动摇。

 

顾名思义,食蚊鱼的食谱以蚊子为主,实际上,他们取食的是蚊子的幼虫——孑孓。据统计,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只到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所以历史上,食蚊鱼曾经用来杀灭蚊虫防控登革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疟原虫等病原的传播,在有些地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经举办冬奥会的俄罗斯的索契甚至为食蚊鱼树立了纪念碑以表达其在疟疾防治方面的贡献。但是也有不少报道说,食蚊鱼并不是特别喜欢孑孓,澳洲人就认为它们杀灭蚊虫的效果实际上还不如本土的一些土著鱼类。近些年,我国广东省不少地区爆发登革热病毒,所以广州市也曾经在2014年采用了在自然水体中投放食蚊鱼的方法控制蚊虫密度,但是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统计评估;至于食蚊鱼对鱼类、甲壳动物等当地水生生物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在取得有效数据前,恐怕还是在静态水体中投放比较合适。毕竟,在澳大利亚,有观察认为食蚊鱼对当地的鱼和青蛙造成的巨大竞争,造成布里斯班附近的亚热带河流中彩虹鱼的绝种。在华南地区,也有食蚊鱼影响唐鱼捕食及繁殖行为的报道(陈国柱等,2010)。所以,生物防治还是应该尽量采用本土的物种为宜。实际上,有些本土物种捕食孑孓的能力并不比食蚊鱼差。

 

虽然在中国,食蚊鱼已经堪称泛滥成灾,但是在美洲,有些种类的食蚊鱼反而已经灭绝了,比如原分布于北美洲美国德州格兰德河流域的得克萨斯食蚊鱼(Texas Gambusia,Gambusia amistadensis ) 以及栖息在美国德州中部的乔氏食蚊鱼(Joe's Gambusia,Gambusia georgei),前者灭绝年代不详,后者在1983年以后就不见有记录了。

 

既然是入侵物种,又容易养殖,看起来也很养眼,那么不妨到野外捕捞几条回来养着试试,至少,可以激发一下孩子们对于鱼类的一些求知欲望呢。

 

后记:一不小心就找到与病毒的关系。我这是要往病毒科普上靠的节奏吗?有空再查查原始文献吧。这篇算是初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1025960.html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申非遗成功
下一篇:及时秀出你自己 祝贺苏老师地质之美出版
收藏 IP: 159.226.127.*| 热度|

8 杨正瓴 李竞 朱晓刚 徐长庆 张晓良 李学宽 李土荣 黄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