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加的空间-留下生命的痕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伍加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博文

巴塞罗那:圣家教堂(二)

已有 5663 次阅读 2011-11-8 19:17 |个人分类:旅途见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style, color, 巴塞罗那


【天涯足迹(10)】

巴塞罗那:圣家教堂(二)


伍加,2011年11月8日,周二



照片是把三维立体世界映射为二维平面图形,这种映射的结果必然会丢失掉许多信息。比如,许多女孩有优雅的气质和悦人的语音,这些在照片上就看不出来。对于像圣家教堂这样的著名建筑,光看照片也绝对领略不到它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它的内部结构,有许多景致似乎只能亲临其境去感受,而无法只用图片来展示;有些精妙之处,甚至用语言描述也难以完全表达清楚。

走进圣家教堂,你首先会发现它的内部空间非常高大、开阔、恢弘。通常哥特式建筑是靠拱券、扶壁和飞扶壁结构制造高大空间的,而圣家教堂采用的是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安东尼·高迪采用的是树状的柱子,每根柱子的下部是“树干”上面分叉出“树枝”来支撑顶棚,在“树枝”分叉的地方还有“树结”(下图)。 所以,走进圣家教堂的大厅,就像走进一片树林。在高迪的时代并没有计算机,也没有电脑辅助设计软件,高迪是怎么计算出树干的高度,或者分枝的粗细以及树枝倾斜的角度呢?在参观圣家教堂的时候,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据说,高迪并没有画出圣家教堂的详细图纸,那他是如何设计这座宏伟教堂的呢?



在圣家教堂地下室,有个小型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安东尼·高迪的工作间,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模型。原来,高迪的诀窍就是制作模型,而且要“师法自然”。他认真观察和研究自然界中植物的形状和结构,他所使用的树形柱子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高迪设计的建筑物中,你会发现许许多多建筑零部件采用了植物、动物、甚至矿石的形状、构造和机理。比如棕榈树叶、松塔松果、柏树花果,这些自然生物经过成千上万年的风吹雨打、千锤百炼所形成的形体和结构必有其内在的道理。

通常的天主教堂内部都比较暗,而圣家教堂的大厅却明亮辉煌,这是因为设计者安东尼·高迪采用了崭新的采光结构。自然光不仅能从教堂四周墙壁上的立式窗户里投射进来,而且还能从教堂的顶棚上直射下来,再加上室内特殊的灯光,使得教堂内部的大厅格外明亮。



另外,彩绘玻璃窗的角度、玻璃的颜色都有精心的设计,使得在每天不同的时间段里,太阳光通过彩绘玻璃窗照射进来时能在对面的墙壁上形成色彩斑斓的投影,如下图所示。



科学界普遍认为,“仿生学”(Bionics)是二十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如何模仿生物的形态和功能,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 机器和其它装置,从而创造新技术,促进科学发展。其实,安东尼·高迪早在十九世纪末就自觉把生物作为设计思想和创造发明的源泉。

比如塔顶模仿松果,柱子模仿树枝。值得说明的是,高迪不仅模仿生物,而且模仿自然现象。比如在决定整个教堂的结构时,高迪用绳索吊悬着水泥带子,组成教堂的 “吊袋模型”(下图),把这座绳索吊袋的结构反转 180 度之后,就成为圣家教堂的主体结构。这种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重力是由地球引力形成,方向向下;支撑力是建筑物存在的力量,方向向上。用绳索吊袋形成的重力稳定结构,反转 180 度之后也会形成支撑力的稳定结构。应该说,这种构思还是挺巧妙的。




安东尼·高迪的这种设计思想也许来源于他的宗教信仰。自然景观之美是上帝恩赐,而上帝是完美的,千姿百态的生物形体结构必有它们的道理。建筑师所能做的就是在建造人工物体时师法自然,所以人们把最优秀的建筑作品称为“巧夺天工”。


伍加,2011年11月8日,周二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350-505973.html

上一篇:巴塞罗那:圣家教堂(一)
下一篇:令我尴尬的会议
收藏 IP: 173.163.4.*| 热度|

6 鲍得海 丁甜 周海华 田灿荣 洪锋 poetofsou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