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也谈中国基金评审制度的改进 精选

已有 8143 次阅读 2011-8-28 00:07 |个人分类:基金申请|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基金, 改进, 评审制度

本来,我并不想谈论类似的话题的,因为从基金申请和评审管理上来说,我们都是门外汉,从来没有涉足过这些方面,我只是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申请和评审而已。今天刚好看到胡良军 对我一篇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2444&do=blog&id=478277)的评价与商榷《从欧盟FP7项目评审看国基评审改进空间:兼与赵斌老师商榷》 。这里我想接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将我未尽的想法说完。
---------------------
首先,谢谢胡良军朋友的问题和提供的EU-fp7 项目评审过程中所实施的办法,时间关系,我来不及认真研究EU-fp7的细节问题(如果以后了解了细节,再继续讨论)。下面就针对胡良军的建议:评审采用去掉最高、最低分这样的办法来遴选,谈谈我的看法和可行性。我理解,这个办法有点类似于体操和跳水比赛中靠主观评价来遴选的机制,那些比赛中的评委一般有10个左右,显然我们的基金评审目前不可能满足这样的条件,但至少需要增加评审人的数量到5个吧,否则,三个意见,去掉最高和最低,只剩下一个起决定性作用了,偏差会更大。
 
我们的基金评审制度,似乎也是年年在修改,至于是不是修改得越来越好,目前我找不到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暂且认为是修改以前的不足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2005年以前,我们的基金评审额定是需要5个有效意见的,之后改成了至少3个有效评阅。从侧面获得的消息来看,基金委送达的审阅人一般是大于3个的,如果收到了3个有效评阅的反馈(可以大于3个),就可进入下一轮程序了,当然,普遍不看好的本子,在这个环节肯定就被淘汰了(除非你有很铁的关系会出现一些意外,但这不是我们这里需要讨论的问题)。我问过,为什么要减少评审人的数量,基金委认为并没有真正减少,只是略有减少,其实有时候也送出去了5个评审人,只是有效评审平均看来只有3、4个而已。那么为什么不增加一些评审人呢,回答是申请者的数量比潜在评审者的数量增加得快,因为申请者没有门槛,但作为评审人是有门槛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加平均每个本子的评审人数量,可能性就有限了,只能通过增加平均每个专家的审阅数量来完成。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专家每年收到的本子已经不少了,至少大于10个本子了吧(没有精确统计过,这是非常保守的数据了)。就目前的这个数量,我觉得就已经太多了,许多专家都非常忙,他们能抽出时间来看完这么多本子,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还需要他们看更多,更认真看,目前来说只是一个奢望。
 
另外,在单方面要求增加审阅人数量的情况下,一定有许多本子送到了与本子的专业方向更远的专家,甚至外行专家的手中,这可能导致评审出现不公的风险更大:本子如果无法送到真正的同行专家手中,会出现更加让申请者感到恼火和莫名其妙的评价(我理解,这是前几年从5个评阅人降低到3个的主要原因吧),那样仅仅去掉一个最高分或者最低分也不够,因为有可能送到了两个外行的手中。但是,其实在减少评阅人的同时,基金委似乎增强了后面的会评环节,就是为了弥补这种基金评审人数量减少导致的评审样本减少吧,我没有参加过会评,所以这里无法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来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降低门槛,增加评审人的数量,让所有的申请者都成为来年的评审人,但这样也会导致另一个麻烦,就是评审人的平均水平和科研鉴赏力将大幅度降低(这应该没有疑问,高级职称的水平平均来看还是最高的吧)。至于这样是否更公平,需要更进一步论证。
 
我觉得这里的关键问题还不是评审人数量的问题,而是缺乏对评审人的评审结论进行反向评判的机制,让他们在评审的时候也需要自律。比如,细化评分体系,如果一个人的评判总是与其他的人有很大的出入,那么这个评审人的资格和信用等级就会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取消其评判资格。在目前的信息处理技术下,完善这样一个对评审人的反向评估机制并不困难。另外,考虑更加科学的复评申请和复评手段,目前的复评申请完全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如果被评审人能够提出足够的理由,反驳评审人的学术观点,并证明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来年这个项目自动获得批准,同时对相应的评审人进行一定的处罚(降低等级直至取消资格等),也许这样的机制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有没有被批准的项目都会提出复评申请,那么对复评也设定一定的门槛和甚至苛刻的要求,杜绝无理取闹,比如复评仍然没有通过的申请人,取消其申请本基金n年(n>=1)。这样,申请人可权衡一下是否值得,而不是一时赌气或者头脑发热。如果能采用这样的办法,保留申请人的实际的申述权利,相信可杜绝有明显学术评判错误的审阅,让公平、公正最大化。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认为一个制度不好,轻易否定之是容易的,但如果能给出一个更具建设性的意见,那将有更大的帮助,否则也只能成为一个牢骚。非常欣赏胡良军朋友能给出具体的建议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其可行性。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480319.html

上一篇:关于"基金不予资助项目复审申请"
下一篇:中国科研人才的“引狼运动”
收藏 IP: 58.41.123.*| 热度|

12 肖重发 郑波尽 季斌 朱志敏 吴明火 唐常杰 陈宁 牛登科 宋云 高莉 郭旭生 朱先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