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三十七 (补充版)

已有 3207 次阅读 2014-8-26 11:17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信息资源, 价值论, 理论要点, 思想诠释, 信息资源价值实践

信息文明之光(96-2):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三十七

 

——结论:信息资源价值论的整体理论架构与理论要点(20.理论要点55-57

 

(补充版)


杨文祥    2014826   补充整理  

 

 

说明:上接本人博文《〈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三十六》,并参见《〈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三十七——结论:信息资源价值论的整体理论架构与理论要点(20.理论要点5-57)》

 

 

55.制约信息资源价值实践的有诸多文化因素。其中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就是缺乏信息资源价值实践的价值前提。因此有必要在对价值思想领域人类文化遗产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凝聚古今中外人类文明中一切优秀的价值论思想和价值智慧,形成以信息资源价值观信息资源共享观为核心内容的人类社会进行信息资源价值实践的价值前提。这一价值前提就是信息文明的文化价值观。

 

信息资源价值观、信息资源共享观、整体观、合作观、发展观、和谐观这六种观念从价值内容、价值及其功能实现形式、思维方式、社会组合方式、价值目标和价值表现形式,即价值内容和价值形式;价值思维方式、价值手段和价值目标诸方面建构了人类信息文明建设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

 

信息文明的文化价值观是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实现信息资源价值充分创造和信息资源价值充分实现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保障。

 

要点55诠释本要点的主旨包含三方面内容:⒈明确指出作为信息资源价值实践价值前提信息文明文化价值观信息资源价值实践之间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⒉揭示了人类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六方面基本内涵:信息资源价值观、信息资源共享观、整体观、合作观、发展观、和谐观;⒊明确指出“信息文明的文化价值观是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实现信息资源价值充分创造信息资源价值充分实现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保障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揭示的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信息资源价值观、信息资源共享观、整体观、合作观、发展观、和谐观”这六方面基本内涵,并非空洞的理念和说教,而是建立在信息资源以及“可共享性”这一信息资源的基本属性的基础之上,经过详细的推论与论证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56.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为深刻的社会变迁。全球信息化是当代人类社会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要点56诠释本要点的主旨在于揭示了人类社会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国际环境和历史背景:全球化和作为当代人类社会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全球信息化

 

 

57.全球化的社会实践和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形成了人类的共同利益。这一现实直接导致了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整合与提升。联合国于2000年在《联合国千年宣言》中提出的六项基本价值,充分反映了当代国际社会对人类共同利益的普遍关注。

 

要点57诠释本要点的主旨同样包含三方面内容:当代人类社会的全球化社会实践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人类共同利益的理论和现实关系;⒉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直接反映了人类的共同利益,这一现实导致了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整合与提升;2000年,《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六项基本价值,充分反映了当代国际社会对人类共同利益的普遍关注。)

 

 

注:正文出处:《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第487页。为便于理论诠释,在此对原文的段落进行了重新划分。与此同时,对专著中个别的文字和标点也作了必要的补充和修订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

1.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杨文祥.信息管理基础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杨文祥.论信息文明与信息时代人的素质——兼论信息、创新的哲学本质.河北大学学报,20011

4.毕强,杨文祥.21世纪信息管理丛书: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22397.html

上一篇:对影响因子和同行评议的反思——也谈学术评价与检验真理的标准
下一篇:图书馆、人的精神、人类文明 当代图书馆学的责任、使命与方向(1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2 杨学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