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我的家》上篇 寻根——黄氏宗族溯源 第二章 黄氏族流的迁徙与人口分布(1~5)

已有 8697 次阅读 2020-10-5 12:28 |个人分类:学坛杂俎|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黄氏家族, 家族溯源, 黄文杰, 杨文祥, 寻根

        《我的家》上篇 寻根——黄氏宗族溯源

   第二章 黄氏族流的迁徙与人口分布(1~5

       黄文杰  杨文祥 

         定稿:2020-09-23 

                    (1~5)

 

 

自从公元前648年位于今天河南潢川的古黄国被楚国灭亡后,为了宗族和家族的生存与发展,我黄姓族人就开始了以黄姓宗族、家族或家庭的形式组织的历史迁徙。

 

黄国灭国后的宗族迁徙

 

黄国灭亡后,黄姓族人四处逃散。依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分析,当年黄氏族人的逃亡,大体分为五个方向首先是一部分人逃至今天的河南中南部,其次是大部分人迁徙至楚国腹地,定居在今天武汉附近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一带。其三是有一支迁徙至楚国国都郢,即今天荆州的江陵一带。这一支族裔在秦代形成著名的江陵黄氏其四是还有一支迁徙至江夏(湖北古称江夏郡)安陆,今湖北孝感市云梦县东南一带,汉代后发展成最著名的江夏黄氏。最后一支则被迫逃往江南越人居住的地区,成为古越人的一部分。关于这部分族裔的迁徙与流向,下面在明清时期黄氏宗族迁徙海外的部分,还将有所涉及。

 

另外,黄国灭国后,还有部分族裔滞留在黄国故地。在楚灭黄三百年之后,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黄歇在历史上的出现,实现了黄国灭亡后,黄氏宗族的第一次中兴。宋代邓世明所著《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为楚灭后,其族仕楚,春申君即其后”。

 

自战国晚期起,在今天武汉一带的江夏郡,逐渐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地带,此后,普天下的黄姓宗族便共以“江夏”为郡号

 

两汉到两晋时代黄氏宗族的迁徙

 

汉代以后,黄氏族人迁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官赴任。北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都留下了黄氏族人的足迹。到了西晋末年,由于战乱频仍,便开始了再一次举族南迁的艰辛流离。

 

西晋末年,长达十六年(291~306年)的皇族八王之乱(前后两个阶段:元康元年,公元291年~ 3月到6月,历时三个月;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历时七年),不但是导致西晋灭亡的永嘉之乱(304~316年)的先导,也是中华历史上近三百年南北分裂(304~589年)的历史大动乱的序幕,由此,中原北方进入了史称“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

 

西晋灭亡后,天下大乱。晋建武年间,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为避北方战乱,中原士族和庶民百姓纷纷随同南渡政权举族难逃,形成了中原文明大规模南迁的文明南移现象。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通 • 邑里》篇中,将这种中原文明南下,中原政权南迁,缙绅、士大夫等中原文明的代表性族群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现象,称之为“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是中国历史上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南迁的士族主要有林、陈、、郑、詹、邱、何、胡八大姓氏。

 

在这次中国历史上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的潮流中,我们黄氏族人除了随同晋元帝南渡至建康之外,还大批移居福建

 

《闽书》记载“永嘉二年(308年),中原动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陈、郑、詹、邱、何、胡是也。“《闽书》所记载的入闽八族,与其他史书所载的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的南迁八大姓氏完全一致。

 

另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字延丰,又名黄允),为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尝以道学倡闽,有万卷书楼在福州三山榴花洞,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黄氏望族,即晋安黄氏。现在多认为,而后的侯官黄氏、莆田黄氏、军城黄氏、四安黄氏等,均为黄元方晋安黄氏的后裔

 

在此之后的隋唐五代和宋元时期,黄氏族人不断有后续族流陆续从中原南下,或因战乱而南迁,或举家南下为官赴任。这些不同时期南迁的族人,不仅定居建康和今天的江苏、浙江、福建一带,而且不断向南发展,逐步来到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地

 

隋唐五代和宋元时期黄氏宗族的迁徙

 

隋唐五代和宋元时期,在此期间唐中后期的安史之乱、唐末的黄巢起义五代十国战乱、北宋的靖康之乱,是对黄氏宗族的迁徙,特别是南迁的几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755~763年)、唐末农民暴动(859~884年)、五代十国战乱和北宋年间金兵南侵所造成的靖康之乱(1126~1127年),这些连年不断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与惨无人道的大规模的杀戮,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和第三次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历史上,人们将这两次分别发生在唐、宋两朝的人口大规模南迁称作第二次和第三次衣冠南渡

 

尽管这两次衣冠南渡对我们黄氏宗族的具体影响,一时尚未见到有价值的史料。但黄姓作为中原汉族的一大主要姓氏,在中原人口大量向江南转移避难的人潮中,我们黄氏族人除了参与其中,几乎别无选择。

 

在唐末农民暴动的风潮中,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长达六年的黄巢起义,与我们黄氏族人的迁移具有较大的联系

 

唐僖宗乾符年间,关东大旱,可是官府不但不思赈灾,反而强征赋税和徭役。结果社会矛盾激化,各地农民纷纷暴动。当时,王仙芝和黄巢领导的农民军声势最大,黄氏族人纷纷加入了这支队伍。

 

黄巢的部队,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在六年的时间里,转战南北,所到之处,遍及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广大地区。在此期间,众多的黄氏族人由于伤残、生病、战败逃散等原因,四处流落,最后落籍当地

 

明清时期黄氏宗族的迁徙

 

明清时期黄氏族人的迁徙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是迁往中国台湾,其二是迁居海外的南洋、北美等地。

 

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氏族人,有一部分人迁往中国台湾。明天启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福建总兵,有“开台之父”之称的开发台湾先驱郑芝龙(1604~1661,郑成功之父,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舟载饥民数万人进入台湾,其中,大批黄氏族人随其入台。黄氏族人入台后,由于世代勤奋,很快就与陈姓、林姓、郑姓一起,成为台湾的四大主要姓氏

 

明清时期移居海外的黄氏族人,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诸岛、欧、美、澳等世界各地。

 

越南:有人考证,黄姓族人移居越南,最早可能始于黄国灭亡后不久,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迁徙的规模更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更直接一些

 

春秋古国黄国被楚所灭之后,许多人被迫迁徙到江南越人居住的地区,从而成为古越人的一部分。随着越人的不断南迁,这些黄姓族人也随同迁入越南。史料记载,这些先后南迁进入越南的黄氏族人,分别有秦汉时期的山越黄氏、六朝唐宋时期的黄洞蛮、明清时期的岭南壮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的黄姓族人。如今,越南人中的黄姓族人,绝大多数是这些南迁黄姓越人的后裔这些黄姓族裔南迁越南后,开枝散叶,不断扩展,于今已广泛遍布印支半岛各国

 

在漫长的宗族迁移史上,除了古越人的黄姓后裔南迁越南之外,还不断有一些黄姓族人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而南迁越南。明末清初,这种情况更多。明亡后,江南的许多黄姓明朝遗民不甘做满清臣民,纷纷南逃越南避难。如今,黄姓已经繁衍成为越南人口的十大姓氏之一在越南全国200余个姓氏中,黄姓是人口排名第八位的大姓。越南共产党老一代政治家中,对中国人民始终友好的黄文欢(HOANG VAN HOAN,1905~1991),就是当代越南黄氏宗族的代表人物。

 

泰国:依据搜集到的史料得知,泰国是我们中华民族黄氏家族移民历史较早,人数众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泰国的黄姓人口现有30余万,在泰国华人社会中举足轻重。据记载,清代福建金湖(在今福建泰宁县境内)黄高拱徙暹罗(即今泰国),建立了黄氏的宗族组织“泰国黄氏宗亲会”,积极参与当地华侨团体组织的社会活动,在泰国华人社会中很有影响。

 

南洋诸岛(诸国):黄姓族人最早移居南洋,约在元朝末年。元末明初,南洋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的华人的领袖汉族人黄森屏(Ong Sum Ping,1339~1408年)凭借自身的才干,成为今天南洋岛国文莱的创始人之一

 

文莱(Brunei),我国古文献称其为“渤泥国”。元末明初时期,渤泥国苏丹马合莫沙和福建移民黄森屏率领的华人势力联合组建了一个新的文莱国。加上黄森屏家族与苏丹马合莫沙家族的联姻,从此,文莱王室便具有我黄氏家族的血统,因此,文莱王室奉黄森屏为始祖和文莱国的创始人之一。

 

自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氏族人大量增加。到了清末,由于清廷的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生日艰,加之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舰炮轰开了清政府用海禁政策紧闭的国门,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了移居南洋的高潮。于是,移居南洋黄氏族人的数量迅速增长。当时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和1894两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今厦门市的同安区和翔安区)、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旅菲华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陈姓。”有人统计,菲律宾目前的黄姓人口已经发展到5万余人。据晋江《安海金墩黄氏族谱》记载,新加坡已故总统黄金辉(Wee Kim Wee,1915.11月~2005.5月,享年89岁,1985~1993年任新加坡共和国第四任总统),就是福建晋江安海金墩黄氏家族的后裔

 

除了上述几个国家之外,明清时期“下南洋”谋生的东南沿海各省的黄氏族人,还纷纷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落地生根。

 

移居南洋的黄姓族人到了南洋之后,异地谋生,其艰辛困苦可想而知。为了联络同宗,共同发展,他们纷纷建立了各种宗族组织。在菲律宾,建有黄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建有江夏公所。此外,他们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

 

据史料记载,黄氏族人移居移民北美的历史,始于19世纪中叶。在早期的美洲华侨人口中,黄姓人数最多,他们大都来自广东,其次是福建。由于这个原因,2004年我利用在美国留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游历全美,所到之处,几乎都有中国城,当地称“唐人街”。在唐人街与这些华人同胞通话,却只能用英语,无法用中文,因为当地华人说的中文是广东话或闽南话,我们说普通话的北方人完全听不懂。偶尔遇到说普通话的华人,不是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就是来自台湾的同胞。台湾学生在学校学的“国语”,大体上就是我们大陆推行的普通话。

 

这些来自广东的黄氏族人,主要是新宁(今广东新兴县)、新会、开平、恩平四地的人,因称“四邑人”。1850年成立的美国华侨社团“四邑会馆”中,黄姓人数最多1854年,广东兴宁华侨在三藩市(San Francisco,今译“圣佛朗西斯科”,旧称旧金山)创建的宁阳会馆,共有26个姓氏,其中黄姓排名第一1876年,由开平、恩平两地华侨在旧金山建立的合和会馆黄姓在七大姓氏中排名第二。至今,在全美华裔各姓宗亲中,黄姓宗亲人数仍然最多

 

 

就这样,自远古至今,从我黄氏宗族的原始源头黄夷起始,黄族人及其后裔先后经历了六次规模较大影响也较大的长途迁徙:

 

第一次是远古洪荒时代原始氏族黄夷由今天内蒙古东部辽河西源西拉沐沦河流域南迁至山东半岛。

 

第二次是在东夷部落联盟首领颛顼率领之下,由山东半岛南迁至中原。

 

第三次是春秋时期中原古国黄国覆灭(公元前648年)后,主要向湖北和江南各地的四散逃亡。

 

第四次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304~316年)所导致的中华历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形成黄氏族人大量南迁江南和东南沿海各地的大规模迁徙。

 

第五次是唐中后期的安史之乱(755~763年)、唐末的黄巢起义(859~884年)、北宋的靖康之乱(1126~1127年)所导致的黄氏宗族历时长达370余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广大地域的辗转迁徙。

 

第六次是元末到明清时期,江南黄氏族人向中国台湾、南洋各国、北美和世界各地的扩散与迁移。

 

除了上述六次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历史影响也较为深远的宗族迁移之外,以个别家族及家庭的形式,由于各种原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举族或举家迁徙,情况就更为复杂,其中一路的坎坷与背井离乡的艰辛与愁苦,就更加一言难尽了。

 

黄氏宗族人口分布概况

 

就这样,为求宗族和家族的生存与发展,我黄氏族人通过上述自上古至清末,至少绵延五千年甚至更为漫长的时间的辗转迁徙,目前形成了下面这种族裔人口分布概况:

 

广西地区较为集中,湖南、江西、贵州三省的南部地区,新疆西部的一角——喀什及帕米尔高原一带和地处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广东、台湾密度较大,全国其他地区各有密度大小不等的分布,海外的黄氏族裔,南洋诸国和北美较为集中,除此之外,南美、欧洲、澳洲各地,只要有华侨的地方,几乎就有黄氏族人的零散分布。

 

(待续)

image.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1253266.html

上一篇:《我的家》上篇 寻根——黄氏宗族溯源 第二章 黄氏族流的迁徙与人口分布(2)
下一篇:[转载]洪洞大槐树中华祭祖园: 杨氏家训和黄氏家训
收藏 IP: 111.61.101.*| 热度|

1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