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武:生态学研究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wu -- 博学,审问, 慎思,明辨,笃行

博文

参加基金评审的感想 精选

已有 30178 次阅读 2013-8-8 11:12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最近连续参加中国和美国科研基金的评审,互相对比,感想很多。这里记一些要点。 

1.申请的本子大部分都写的很好,看得出申请者都花了很多时间。很多人很有写作技巧,比如用图表来说明、重点的话用加重的字体等,让人读起来很舒服。但也有极个别人想投机取巧,比如不把以前的资助项目列上、列出很多刚投出去但不知道能否被发表的论文,这些“硬伤”一旦被抓住,就成为评委重点讨论的对象,给评委们一种突然看到一个小偷都要去抓的感觉。

 

2.总体来说,虽然申请书在文字上都写得很好,但原创性的研究还是不多,多数仍属于跟踪型,或属于换个地方再做一次。很少人试图在理论上做一些贡献。大部分研究没有假说,也就是说,属于回答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但没有试图在理论上做一些贡献(验证假说)。而美国的申请本子是必须有假说的,要求是“由假说驱动的研究”(Hypothesis-driven research)。

上述的问题对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感觉都存在。重点项目内容多一些、要钱多一些,但并不一定更有新意。

 

3. 评审基本上是公正的。虽然评审专家可能会存有私心、项目官员可能有自己的意向,但总体的评审气氛是严肃、科学、公正的。基金委官员们自上而下,看得出他们是要维护基金名声的,他们对于学术界认可基金委的一些王牌项目(比如杰出青年基金)是很自豪的。采取了很多很好的措施来遏制人性的弱点,比如1)增加评委的多样性(平衡不同地方、不同单位、学术界地位、男女等);2)增加海外的利益牵连极少的评委;3)明确利益冲突者(比如与申请者在同一单位、是师生关系等)要回避;4)评委的保密,不公布评委名单、评审中与外界隔绝等;5)评委投票的结果即为最终结果并当场宣布,避免幕后交易。

4. 给申请者(包括我自己)的建议:1)申请书的创新点是关键。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评审者要看很多申请,很疲惫,如果看到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申请(有新观点、想证明新理论、提出新方法等),一定会对这个本子刮目相看。2)过去的工作,主要体现在SCI论文的发表,是申请的基础。一些评委看不懂不是自己领域的本子,怎么判断?就看过去的发表。所以从理论上讲,在一个合理的经费分配环境下,项目和论文发表应该呈正相关、为正反馈。有些人拿不到经费,也发表很多论文,这些论文(个别不需经费也可以做研究的学科除外,比如理论数学等)可能都是低水平的重复。而有些人拿了很多经费,却没有很好的成果,那就不应该继续拿钱了。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41-715121.html

上一篇:国家引进人才计划在整体上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发展
下一篇: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兼有吗?
收藏 IP: 128.128.163.*| 热度|

71 曹聪 李杰权 张士宏 唐江 曹敏 刘倩 许培扬 宁笔 武夷山 戴德昌 陈辉 何宏 赵凤光 黄育和 吕喆 吴桂生 孙静宇 蔡小宁 王启云 刘超 汤济鑫 马亮 侯雄坡 李培光 刘全生 马兆武 石锋 孙长庆 叶亚进 韦玉程 陶涛 唐常杰 杨连新 张苏聿 杨定华 谢经武 赵斌 张明 段庆伟 文克玲 任胜利 杨海涛 朱建裕 徐索文 张南希 王芳 唐小卿 罗春元 蔡志全 宁平 佟冬 赵宇翔 汪晓军 葛素红 邱敦莲 柳顺义 吴锦宇 李璐 牛丕业 高建国 Acad xindaxiang2 xwwei songshu123 htysth aifenglin idealist biofans HJY660 hmaoi qqqx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