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kun23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kun232

博文

教育无它,乃是心灵转向-我是谁?

已有 4148 次阅读 2014-11-20 16:0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一个月零零散散的教师培训结束了,按照结业的要求是要完成一份家庭作业的,中国有句古话为“既来之,则安之”,静下来梳理一下“我是谁”的哲学意念,算是被称之为“骨干”教师的一种回报吧?

教育无它,乃是心灵转向-我是谁?题目总感觉怪怪的,就跟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我”。前半句是柏拉图的原话,后半句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问自己的“哲学命题”,所以交待一下出处,还是符合“理工男”的科研规范,所以勉勉强强杨书记的课也算是及格吧。

因为是结业总结,所以回顾一下课程的主体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温故而知新,也算是进一步加深记忆吧。非常遗憾,年级长了,记住的内容不是太多,但是首中尾的内容还是“记忆犹新”。

作为参加研修的第一堂课林毅夫教授的讲座“解读中国经济”就跟林毅夫教授本人一样大气,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奇二十年就跟逸夫先生本人一样,造就中国历史的两个传奇。但是,中国经济的传奇还会延续吗?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到底来自哪里?这不是我能回答的?但是我的问题是“教育在中国经济二十年中到底是起到了杠杆作用还是其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我们能为教育做点什么?”林毅夫教授解读“中国经济的二十年是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二十年,是中国的后发优势。”但是后发优势之后呢,我们的驱动力来自于哪里?实际上很简单,科学技术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人,来自于一个国家所有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更白话一点来自于“教育的水平”?好像自己是中国的救世主。但是给我心灵震撼的却是他对学生提问如何择业的回复,我更相信他的回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童老师的评价是那样的恰如其分:林先生的专题报告,既是一道文化大餐、学术大餐、也是理想情怀大餐。所以回到实验室,让自己的学生立刻停下手头所有的实验工作,立刻解读“林先生的视频内容(http://news.ecnu.edu.cn/s/192/t/342/c7/1e/info116510.htm)”。教育无它,就是让学生找到得心应手的工作、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自己可以得到心灵满足,最终社会承认的工作。所以,真诚的感谢林先生的讲座。

除了精彩的课堂内容,东方绿洲的课外实践活动的素质拓展训练同样是一个精彩的人生回忆,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团队文化和精神”,知道了“我是谁”。拼图数字游戏、团队找宝以及赛龙舟等环节,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寓意深刻。再简单的事情,也学要团队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沟通、交流和通力合作。正如学术研究,跨学科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往往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所以评价课题组的优劣,引入国际化合作程度的指标是完全正确的 。教育无它,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与学生心灵沟通、团结协作的一段心灵旅程。

心理与认知学院梁宁建教授的讲座“积极心理与心理调适”更是本次研修活动的点睛之笔,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柏拉图的名言“教育无它,乃是心灵转向”。教之大道者-心智平和者也。教育无它,无关乎职称、金钱和名利,乃是自我修练升华之旅,乃是静悄悄地等待花开之时。只要方向对了,心灵慢下来又如何?我是谁? 不外乎三种角色: 儿子、父亲、丈夫。搞清楚我是谁,任何事情都很简单!也就不会执迷不悟了,生活就会有很多欢乐、很美。

衷心的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党校以及化学系的领导给自己提供一次难得的教育、文化和思想之旅,让自己不断提高、升华和沉淀,也感谢第六期骨干高级研修班的所有老师和学员们和自己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

2014-11-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6147-844907.html

上一篇:太多的诱惑,渐渐迷失了自己!
下一篇:要有一颗塑造经典的心
收藏 IP: 222.66.117.*| 热度|

1 罗汉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