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邪”共网
感谢小润对老邪“入木三分”的刻画
那天周末,超市中等待付款的队伍排成了一条条长龙,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登陆科学网,一条猝不及防的信息:李小文老师仙去!顿感手机屏幕模糊,努力低头不让周围人看见,心理骂着:老邪,您急啥?您最爱听的“爱的故事”,我还要讲一万一千零一夜呢!
在科学网,老邪以“邪”著称,在公众和媒体眼里,老邪却因“鞋”而闻名。我尝试着去寻找,这两个同音不同义“xie”的内在关联,终于发现写在老邪“周公四维”的答案,它是“任性”。
当纪念文章从四面八方涌出,有人不禁要问:如果老邪不是院士,还会这样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但是,我可以更肯定地说,换成任何一位离去的院士,谁也不可能享受到老邪在科学网的礼遇,所谓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没当过院士,还没见过院士?在一切都被异化的当代,代表智力和良知的“院士”早已沦落为某种权力的代名词。见识过太多高坐神坛、指点江山的院士,突然来了一位不把院士当院士的院士,很自然,人们会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这个“怪物”。当发现“怪物”竟然把“院士高帽”像布鞋一样随意地套在光脚上,老顽童般地开博客店练摊,与三教九流煮酒谈科学、论天下,人们对他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老邪不懂“院士”的权力价值吗?非也!当很多人想方设法利用院士这个金字招牌谋私利时,老邪却与众不同地借助网络博客这个平台为人民服务。大到汶川地震、小到露宿街头的海归博士后孙爱武、“烈女”邓玉娇等,老邪都在第一时间伸出那双大爱之手,在精神、物质和道义上给予弱者和不幸者以最大支持。当获知张守印博士因“病毒门”事件而自杀,老邪在分析了前因后果后,发出了“科学界应该对张守印之死有个说法”的正义呐喊。而明面暗里、网内网外的“邪爱”受惠者,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天,翻了翻老邪和自己的博客,真没想到,我与老邪还有这么多网络世界的交集,试着把时空超越。
登陆科学网不久,有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只因我在博客中公开质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这在科学网竟然被认定为不可饶恕的“死罪”。除了被人以“民科”棒打追杀,科学网最初采取删博文以示警告,当我任性地再次伸手触摸那条高压红线,收到了“关博”的最后通牒。绝望中,我给老邪发出了“SOS”求救信号,虽然他并没有给我直接回复,但我能感觉到科学网不再那么“红色恐怖”,我知道,我终于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想人们怀念老邪,在很大层面上,是因为他为草根阶层拥有平等话语权所做的不懈努力。
去年年初,在老邪不断“煽风点火”下,“挺爱”和“反爱”双方进行了一场相对论擂台赛,根据正反双方的辩论观点,老邪还做出了爱因斯坦时空是“周公四维”的论断。大约两个月前,老邪仍在牵挂“爱的故事”,希望我们能把“反爱大业”进行下去。
在我的很多娱乐性质的博文中,老邪经常被扮演成“男1号”,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角色,老邪表现出一贯的宽容大量。大家都知道,老邪一直对贝叶斯定理非常感兴趣,写过一系列幽默风趣的博文。受老邪博文的启迪,我写了篇《老邪、外国女郎与蕾丝内裤》,无巧不成书!博文上网当天,正值网络热炒“布鞋院士”,急忙给老邪留言:李老师,若不适合,望告知。老邪很快回复:小邪,你的玩笑我不在乎。但我正被烤在火上,随便说什么都会被人无限解读,我只能暂时闭嘴。祈谅!
从回复不难看出,老邪并不希望被媒体炒作,甚至害怕被娱记消费。
有人认为:一个堂堂院士开博客聊天,纯粹是无聊找乐!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建议读一读老邪2009年的一篇佳作:《百家争鸣的机会,历史上不多》。文章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再就是科学网给我们的这一个平台了。可以比较自由的争论。通过自由的争论,大家能讲清楚道理,增长知识,繁荣学术。如果科学网能办长久一点,我相信能出成果,能出人才的。上网两年多来碰撞过的青年才俊,自己说过的真心话,超过这一辈子上网以前的总和。所以我个人非常珍惜这样一个机会。我个人在争论中力求做到:只讲道理、不争输赢;对比自己年青、资历浅的争论对方,尽量不挤压别人自尊的空间。也许没做到?欢迎网友拍砖,老邪坚决改正,为科学网越办越好尽自己的义务。
老邪绝不是来科学网休闲娱乐,他是有“野心”的!与我的感觉一致,老邪是想借这个平台建立一个百家争鸣的桃花岛、一个自由思想的科学王国,希望这里能汇聚“中国最强大脑”,产生真正属于中国的原始创新思想,来回答“钱学森之问”。现在不难理解,为什么老邪要反复强调:科学网肩负着记录历史的重任!为实现“科学王国”的宏伟蓝图,老邪费尽心机地去激活科学网的每个脑细胞,通过装傻:请教?请问?鼓励不同教育、不同专业背景的博友进行直接碰撞、促进多学科交叉,诱发创新灵感的火花。
再次拜读老邪的绝笔《【地图之问】答田青博主》,意外发现老邪对田青博主的一条回复(14楼):恐有“抛砖引玉”之意,实无“引蛇出洞”之心。田女侠垂鉴。这个回复的时间是2015-1-8 09:42(距离老邪远行仅两天之隔),老邪在科学网的最后回复,也无意中暴露了老邪来科学网的真实目的:抛砖引玉!但我相信,老邪7年来多抛出的1878块“砖头”,已凝聚成一座由老邪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构成的金矿。
如今,岛主已驾光星游,岛上的一切只能通过星际遥感,还能等到那桃花盛开的时候?对此,我不无担忧。抬头看,中国科学的天空仍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雾霾,老邪的断然离去,是否因无法再忍受雾霾的折磨?
科学网不过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小小驿站,在这个物质富足、精神却严重匮乏的时代,我们庆幸能与“邪”共网,并或多或少沾上一点“邪气”,如果一定让我对这“邪气”进行诠释,那就是,任性的知识分子风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3-3 2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