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恽自求教授,剽窃了吗?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戈鋆,状告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苏州大学恽自求教授),涉嫌剽窃其本科毕业论文的成果。,
恽自求教授,剽窃了吗?
首先明确本人的态度,对恽自求教授剽窃的指控不成立,但是,根据戈鋆同学提供的证据,戈鋆应该获得论文的署名权。既然恽自求教授承认,自己的论文部分应用了戈鋆的工作,理应在署名、致谢或参考文献中体现戈鋆的贡献,这是学术规范的问题。
恽自求教授的行为,为什么不算剽窃?
举一个科学史的例子,荷兰莱顿大学昂内斯因1911年发现汞的超导电性,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而事实上,真正的发现者是昂内斯的学生霍耳斯特。世界第一个超导的发现纯属偶然,昂内斯仅提供实验设备和条件、不可能提供任何思路,却独享了这项伟大的发现(论文署名仅昂内斯一人)。虽然很多人替小霍抱不平,甚至背后骂老昂不地道,但没有人指责昂内斯是剽窃犯。
谚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它说的是一个好师傅的重要性,好师傅引对了门,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孬师傅引错了门,你再聪明也可能一事无成。根据戈鋆本人的日志,恽自求教授算是位好师傅,“每周一次讨论班”,很多硕导、博导都做不到。戈鋆,你能取得那些成绩和荣誉,包括保送至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博连读,除了你个人的修行,难道没有恽师傅领进门的贡献?
有博主认为:“戈鋆同学这样的锱铢必较态度,会断送自己的学术路”,这话虽然有点危言耸听,它的确反映了国内外教授们的普遍观点。也许是成功带来的自负,戈鋆同学过分强调自己的“独创”贡献,似乎恽自求教授只是打酱油的“想法”,这样的思维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百害无一利,下面再举一例。
某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与一学界牛人闲聊,“你认识××教授?”牛人问,“认识啊,学问做得好!”鄙人答。问答继续,/前不久,他的一位硕士要读我的博士,被我直接拒了。/学术水平不行?/不是,是人品有问题/人品也能看出来?/我让他谈谈,在他的硕士论文工作中,自己的贡献和导师的贡献。/他怎么说?/我的研究内容,导师根本不懂,全部是自己完成。/我知道了,你担心将来成为他的“硕士导师”。/是呀,这么牛的学生,需要导师干什么?/。。。
虽然不懂戈鋆同学的工作,粗略扫描一下,应该不是什么天大的发现,算是一种数学游戏吧?有点像前人玩非周期平面拼砌,不断地减少多边形的“原胞”数,从几千种→几百种→几十种,最后减少到两种。个人认为,戈鋆同学如果认为自己的“独创”很重要,应该第一时间与恽自求教授商量发表事宜,或许可以避免今日的不愉快?
戈鋆同学说:“此事已步入慢慢正规,目前已全权交由学术界处理。”,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不管最后的结论如何,相信,每一位教授、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既然混在学术界,任何人都应该遵守学术规范,虽然它并不那么完美、完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3-2 1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