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科学网关于办好中文科学学术期刊的讨论持续不断,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一直有所思考,现在梳理出几点想法谨供参考。目前国内一些化学类学术期刊已经采取了国际化措施,希望这种好的做法能够发扬光大,结出硕果。
1. 全球化势不可挡,科学研究国际化大势所趋,好的研究成果应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交流。
2. 我国当代科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包括科学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首当其冲是用中文研究、表述、传播科学。
3. 提高国内科学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坚持科学家办科学期刊,坚持把“科学价值”作为文章发表的唯一标准,排除一切影响期刊质量的非学术因素。
4. 剔除现存的过多、过滥、质量低下的“科学学术期刊”
5. 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办刊力量,促成各学科共同体建立出版综合体,类似美国化学会(ACS)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的publications(http://pubs.acs.org/)和publishing(http://pubs.rsc.org/)架构。
6. 办刊思路国际化。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争取国际化稿源,在国内外多搞类似ACS和RSC的编委和作者见面会,扩大影响。
7. 出版中英文版本对照双语期刊。参照著名化学类期刊ANGEWANDTE CHEMIE的德语和英语同步出版做法(文后是最新一期的两个版本的网页截图)。
8. 投入人力、物力做好编辑、出版工作,提高期刊形式上的可读性和美观性,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
9. 鼓励国内作者提交中英文两个论文版本,免费为国内作者润色英文稿件,免费为国际作者提供论文中文版本翻译,大力培养各学科科技英语人才。
10. 坚持国内科学学术期刊全球范围内开放获取。
补记:有同行认为出版中文文献的意义有多大?“反正大家都看得懂英文。”问题关键在于,大家有没有发现目前我们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教师,用中文书面表达科学问题(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基金等等)的能力如何呢?据我所了解的情况,不乐观,部分情况很糟糕,词不达意,语句不通比比皆是。也就是说英文能看懂,能写好,未必中文就能写好,这与长期疏于中文文献的读和写密切相关。试想,如此这般,百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我们的科学领域还有使用自己母语的可能性吗?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同时发布在我的公众号“化无止境”上,这个公号主旨是关注化学教育和科研,欢迎扫码关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