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z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lcomezp

博文

花果山田野游记 | 白马雪山,与滇金丝猴相约

已有 2789 次阅读 2017-2-3 23:4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作者/徐银娇


经过两天多的长途奔波,乘着当地人的小面包车,我们终于在7月9号下午到达了目的地白马雪山,这个滇金丝猴生活的乐园,这个处于浪漫人永恒的香格里拉的美丽山村。这里不仅是彩云之南的一块纯净圣地,也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响古箐滇金丝猴活动的主要区域。能够有机会来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满着激动,毕竟作为一个成长在城市中的孩子,能够这样亲近大自然是十分难得的。在从丽江来到迪庆的路上,看着阴阳变幻的群山,绿油油层层叠叠的梯田,还有在田中点缀着的星星点点的紫色薰衣草和蓝色勿忘我,我就深深感受到扎根于这块土地的自由与纯净、浪漫与热情。这里与东北的狂放不同,有着潺潺的溪流;这里与广东的平和也不同,有着高原的雄踞与群山的环绕。这里的烟雨是云,弥漫着如同仙境;这里的群山是城,将小小的山村包围;这里的水流是母亲,最终会汇聚成滚滚的长江。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美丽,与这里的美丽相称的,是精灵般的滇金丝猴。如果没有学生物专业、如果没有得到这次实习的机会,我想我一生都不会有这样接触滇金丝猴的机会,知道它们的美丽与灵动、知道与我们有这么亲近关系的物种是如何在大山中生活的。


美丽的滇金丝猴


我们住的地方是傈僳族的山村,傈僳族是这里的原著居民。他们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村中的一些人是这里的护林员,他们是这座山的保卫者,也是最熟悉滇金丝猴的人。每天早上七点多上山,走过公路再进入崎岖的山路,搭上帐篷,燃起火堆,一直到晚上八点钟才会从山上下来。他们是这座山的孩子,对这里了如指掌,山里的植物,他们虽然叫不出名字,但却深深了解这它们。走山路是他们必备的技能,每一条山路都是经过每日不停地来来回回踩出来的。云南的夏天是雨季,山里的泥土混上雨水,使山路变得特别的滑,但即使如此,他们也风雨无阻的上山工作,保护森林。


我们所观察的滇金丝猴群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只需一眼就基本能认出这是哪一只猴,而且他们还会为这些山林中精灵取名字。比如身子短一点的叫“巴度”,全雄群的个体被称为“拉布”,意思是哑巴,因为它们总是被家庭赶走,吃了哑巴亏。这些名字并不是随随便便取出来的,听护林员说,如果取了不好听的名字是不吉利的,所以他们往往会去算一下再起名字。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记住这些傈僳族的名字有一些难,因此往往根据观察的的特征来取汉字的名字。这些护林员在牧猴或投食的过程中会叫这些滇金丝猴的名字,“你叫拉布的时候,它会转过头来看你”,在护林员看来,这些猴子是认得他们的,就像朋友一样,你叫了它,也许互相并不能交流,但它会明白你的意思。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觉得如果你没有敌意,猴子会与你非常和谐地相处,希望这种灵动而珍稀的猴子的数量不要再减少了,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让子孙后代还能与他们快乐地相处。


我们的宿舍在中舍,距离看猴子的地点还要爬大约一个小时的路,这段路就成为了我们每天上山的必修课。每天早上的早饭是炸好的饼配酥油茶,在大家大约收拾好之后,八点钟朝观察点进发。刚开始的一天,刚刚出发的时候,我们还力气满满,上山也不觉得累,可是走了没半个小时,这个腿就不听使唤了,脚也感觉很热,加上那时还是个大晴天,整个人汗流浃背,大家都有些吃不消。不过还没有见到猴群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呢?我们先到了救护站打了个招呼,救护站住着来到这边的志愿者,同我们一样,他们也是大学生,趁着暑假到这边来做志愿活动。在救护站休息了一会儿以后,我们朝第一个观测点进发,之前走的是公路,而这次我们要踏入的则是沾满了露水的山路。根据向导介绍的经验,我们要把裤脚塞到袜子中,因为路上会有蚂蝗和许多小虫子,这对于我来说真是受到了惊吓,毕竟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传说中不知不觉吸血的蚂蝗,但是既然来了就没有退缩的理由,为了看到金丝猴,“就算下刀子也要上山”。经过第一天的胆战心惊和气喘吁吁,我们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滇金丝猴。


第一天主要是来试验自己的观察方法和适应环境的,根据之前的想法,我采用的是焦点法和扫描法结合的记录方法,原本打算每5分钟就扫描一次,并且料想的是每一个焦点至少能拍摄15分钟以上。可是到了现场,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长时间进行个体的焦点十分困难。滇金丝猴在投食后的一段时间里,经常会改变进食的地点,因此会进行移动。由于夏季雨水充足且温度适宜,加上这里草木十分茂盛,因此在它移动过程中经常会被树叶和灌木挡住,有时移动后就消失在视野中了。在练习扫描的方法时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由于人与猴会进行疾病互传,因此我们必须在线外进行观测和录像,在扫描时,由于角度问题无法确定猴的年龄——性别,有时其姿势也会影响到观察,因此一开始时数据记录得不够准确。再加上场地范围比较大,我发现5分钟就扫描一次是不现实的,与其他人讨论后将扫描间隔变为了15分钟一次,并且对于持续的动作要记录出持续的时间。在我们团队中,有人是专门做全雄群的,他告诉我说全雄群的活动时间分配和家庭的有一些不同,通过看一些文献,我也发现了其特殊性,因此,我将记录分为家庭时间分配和全雄群的时间分配。这样记录出的数据会更加科学并完整,并且可以将全雄群与家庭做出对比。经过一天的试验,我发现新调整的方法虽然还有不足,比如说在中午休息时间,看到的猴个体数比较少,有时甚至看不到猴群,因此有时扫描是无法进行的。在每天九点和下午五点左右,护林员会对猴群进行投食,这对于猴群的正常活动也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两个时间段又是最容易见到猴子的,最容易观察到移动、取食行为,在猴群等候投食的时间中,会经常发生理毛、抱团等行为,也是焦点法的好时机。第一天上山让我收获了很多,让我知道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明白了研究不能只靠脑子想,更要亲身实践,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调整原本的计划才能达到最好的研究效果。之后,每天晚上回来我都会晚上白天的记录,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调整表格,力求让结果更加丰富、科学。之后我又在电脑上制作了相应的表格,由于我所做的是比较基础的东西,获得的数据也相应比较多,录入的时候会有一些繁琐。


正在移动的滇金丝猴一家


这一次和我一起来的还有7个人,在之前我们都是互不相识的,正是因为这个项目使我们成为了一个团队,在这里,我们的关系可以用“其乐融融”来形容,从同学晋升到了朋友。我们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在每天晚上的开会时会提出问题和意见,在他们的建议和讨论中,我对我研究的方向越来越清晰,同时对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许多调整,他们是我重要的老师。有时会有一点不想上山的念头,但是看着同伴们都力气满满,自己也不能拖大家的后腿,当然要加油爬上去!做人做事都不能只靠一时的热血沸腾,虽然一开始时每天这样上山自己实在有些吃不消,但是没有坚持就不会有满意的结果。能够来这一次并不容易,每一天都要过得充实才是硬道理。


在二十多天的观察中,我看着这些人类的近亲,感触颇多。作为少数具有重层社会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拥有很高的智力,并且有喜怒哀乐,会分享,会争斗。每一个滇金丝猴家庭中都有一个成年雄性,他会有一个或几个“夫人”,还有活泼好动的青年猴和萌哒哒的小婴猴。滇金丝猴的家庭是十分具有“人情味儿”的,最让我有感触的是那一天,下午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大雨,我们躲在帐篷中烤火,刚巧抬头一看看到了断手一家。断手是一个家庭的主雄,在年少的时候被偷猎者的夹子夹断了右手,因此他现在只剩下一只手可以用。


正在沉思的断手

那时,断手正在爬向他的一个夫人和婴猴,他紧挨坐在夫人的身旁,把婴猴夹在中间,用仅剩的一只手紧紧搂住成年雌猴,抱成一团。这一幕让我看到了他们之前的依赖和真情,动物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他们也会珍惜家人,也会害怕雷声,也会有关爱与体贴,这样的滇金丝猴是多么的可爱啊。因为是雨季,经常会发生打雷下雨,而大一点的猴子总是会将婴猴     抱在中间,给予它满满的体贴。


护林员还给我们讲述了一只离群成年雄猴的悲情故事,这只雄猴的名字叫白脸,他曾经是拥有几个老婆的大家庭的一家之主。他有一个最疼爱的大老婆,可惜在一次跳跃中不小心摔下树离开了。这只公猴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离开了自己的家庭,再也没有成立新的家庭。现在这只公猴有时会在全雄群中出现,有时则是离开猴群在外游荡。我们这一次并没有遇到这只雄猴,但是他们之间的真情足以让我们感动。


下雨时两只雌猴紧紧抱住婴猴

在这一次的野外实习中,不仅让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更多的是给我一个体验生活的机会。在这个地方,在以前的我看,既没有网又没有商店,一定是相当无聊的,可是经过这二十多天,我蛮享受这种自然的乐趣,每天虽然有些刻板的早上六点多起床,爬山、观察金丝猴,在中午吃大饼配榨菜,一直到下午投食后再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宿舍,吃过饭后还有开会和文献报告,分析数据后沉沉睡去。但是我体会到的不是厌倦而是一种充实而自在的生活,一种在干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的乐趣。在这里,我有了第一次和大家一起生火,第一次吃自己烤的土豆,第一次射弓弩,第一次腿上被咬了十多个包,还有许多许多的第一次,有些新奇有些痛苦,但是都是珍贵的回忆,更是宝贵的生活经验。


从7月6日到7月31日,这二十多天听起来很短,但这特殊的二十多天会是我记忆中非常宝贵的一段。对于我来说,也许以后出野外的机会会很少,但我会珍惜每一次宝贵的机会,努力学习与提升自己。白马雪山是这样一个隔绝于世的世外桃源,全中国、全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美丽而纯净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往往生活着那些灵动的生灵。生命是脆弱的,需要人们的呵护与关爱,让我们共同守卫这些净土,守护那些野生动物。研究动物的行为对我们人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对人类行为的起源、原因、影响因素做出参考,同时也对人类认识自身、了解自身有着重要价值,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前赴后继地追求着真理,我也希望能够探究更多的奥秘。最后感谢老师和学院给我这个与滇金丝猴共处的机会,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这种美丽的动物,希望这个项目越办越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506-1031330.html

上一篇:【猿猴家书故事会】脱毛的烦恼 | 第17讲
下一篇:美国灵长类学会声明反对特朗普移民新政等
收藏 IP: 14.220.12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