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抢购日本电饭锅和马桶坐板后,中国游客又掀起抢购日本大米的热潮,有人甚至不惜花1500元人民币来买5公斤的日本大米。日本大米成为“中国最新奢侈品”的现象,一方面折射出国人日益强大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国内食品安全越发担忧的事实。
对此,光明网记者独家专访了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博士,他表示,中国和日本处于同一气候带下的作物产区,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品质不会存在太大差异,也就是说,中国大米与日本大米并无明显差异,消费者不必跟风炒作。
蒋高明(资料图)
我国在优质农产品方面领先于日本
“现在卖150元一斤的日本大米,正如日本河牛肉卖2000元一斤一样,说不好是不是炒作,但至少性价比不是那样高。明智点的消费者不必跟风。”谈及春节间中国游客赴日本抢购大米的现象,蒋高明如是说。
蒋高明认为,食物品种有特产之分,往往与产地的生态环境、特殊的营养元素及其组合有关。“有些食品口感较好,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是没有出现食物链污染,采取有机方式栽培,在同一气候带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品质应当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关键是大家不要跟风炒作。”
蒋高明指出,我国并非没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土地环境,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毕竟是少数,在优质的土地上生产安全食品,我国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国内能够产生优质大米的地方很多,像东三省、宁夏、云南、西藏等地,只要光合周期长,温差大,生产与日本同样品质的大米产品是不困难的,我们的优势甚至要比日本更大。”蒋高明说。
实现食品安全 生产过程需透明
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大米的青睐,也暴露出国内食品安全的尴尬现状。谈到这个问题,蒋高明表示,“现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非常多,中间人把食品的利润带走了,农民生产优质食品得不到回报,就没有人愿意生产了。”
商家如果获得消费者认可,就要在质量上下功夫,试图以频繁的认证、视频追踪、影星广告、轰炸式推销来吸引消费者,可能会一时获得市场,但如果产品是假的,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只有生产过程更透明,告诉消费者食品生产过程真相,让生产者有利可图,消费者愿意买单,才能够重新树立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
蒋高明认为,现在以健康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放心米比较分散,多被农民自己消费或者当地消费了。市民如果要获得这样的好产品,可组织起来,与农民合作,搞订单式供应,以民间特供方式解决食品安全难题。
“日本的守护大地就是采用的这样的方法,经过40多年的实践证明是较好的途径。”(光明网记者 陈百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