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十四: 建立了生态农场

已有 10348 次阅读 2013-6-30 21:55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连载, 纪实, 农场, 山东农大, 生态农场建立

蒋高明

 

按照我们最初的设想,是要把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应用在一个生态农庄的概念中。我们要探讨是,纯粹的生态农业能否在中国真正循环发展起来。牛已经买回来了,需要牛起的作用,一是将秸秆变肉,肉间接增加粮食;二是生产肥料替代化肥,恢复并提高地力,最终增加粮食产量;三是将秸秆中的能量利用起来,牛粪可以加工成沼气。这需要建立沼气池,沼气池产生的气体是很好的能源,沼液则是控制蚜虫和红蜘蛛的理想“农药”,且还有叶面肥的作用,沼渣则是非常好的有机肥,再次替代“化肥”。对于农田大量害虫的防治,则是利用物理+生物的方法,即将交配后的害虫用诱虫灯诱捕,然后喂鸡,从源头防治了害虫危害,这个办法可以将农民的喷雾器替代下来。对于杂草,则采取深翻耕地、控制杂草结实、放鹅吃草等办法。在牛粪进一步利用方面,引进蚯蚓、黄粉虫等物种。在果树、蔬菜传花授粉方面,引进蜜蜂。在林下,利用闲置空间散养鸡、鹅等禽类,除了利用空间,还对树木施肥,可又一次替代化肥。总之,我们要将能够摸索到的,符合生态学理念的技术,在农业上大胆试验,我的最终目标有一个,就是完全告别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六大害”,最终提高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如果我们的上述科学设想能够顺利实现,那么我们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的发展建立起一个新的模式。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麻烦和要做的事情一样多。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我们在租用的40亩地上,开始了“一大于六”(即一个生态学有益技术大于六个常规农业有害技术)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农民给我们的地太差了,是他们不愿意种的薄地,好地他们舍不得给。现在回过头来看,要是农民给我们好地,也许两年就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在全村最差的土地上进行生态农业试验,我们苦苦摸索了5年,前后损失的经费达20多万元。

 我将山东省人民政府资助的“泰山学者”专项经费,包括给我的个人补贴全部用来做实验,前后投入了生产与科研基金200多万元。2005年,我开始设计生态循环型技术路线,2006年从农民手里租下了8亩速生林地,2007年再次从农民手里租下了20亩山岭薄地,后来村里又提供给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土地10亩,再加上农民不愿意种的一些涝洼地,几块地加起来约40亩。这样实验农场正式建立起来了。我们给这个农场取名弘毅生态农场,弘毅取自曾子的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的,我们清楚,用一个可持续的有益技术挑战六个不可持续的有害技术,是非常困难的,其中会受到不同利益代言人的攻击,这些代言人包括农药、农膜、除草剂、化肥、转基因、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企业及其不同利益部门豢养的科学家。2008年,我们在弘毅生态农场基础上,建立了科研站——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之所以用山东农业大学的牌子,是因为2005-2011期间,我兼任山东农业大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实验给予了高度重视。

 

2-7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成立仪式,弘毅生态农场办公室就在这个院子里。

 

弘毅生态农场建立在我的家乡——山东平邑县蒋家庄。和很多人对中国农民的评价一样,我也认为咱们的农民兄弟是既可气而又可爱。可气的是,对于这样的薄地,当时农民承包是110/亩,可租给我们则要260/亩。可爱的是,这些农民对我们的农庄充满了好奇和希望,一旦能够把自己的东西售卖到农庄时,哪怕仅仅为了几元钱,他们也会不辞劳苦地做起来。农民就是刨地吃饭,只有看到效益了,觉得好了,才会模仿,但是他们没有超前意识,只重眼前利益。

农作物秸秆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的大问题,解决作物秸秆目前有四种模式:一是固化,通过化学黏合制造板材;二是气化,建设秸秆气化站;三是秸秆青储,发展畜牧业,过腹还田;四是秸秆直燃发电。其实,最经济、环保、符合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就是发展秸秆畜牧业。的研究团队就以发展秸秆畜牧业为切入点。具体做法是,将秸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通过牛羊使其过腹还田。牛羊粪便既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培肥地力,也可作为发展沼气的原料,节约煤炭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农村人既勤快又节俭,村民们把自家地里刚刚收获的秸秆收集起来,运到生态定位站卖,以每斤4分钱的价格出售,每亩地的秸秆能卖到120元。有的家庭丈夫在外务工,妻子在家只种很少的地,但是她也会把这点玉米秆收集起来,用手推车运来卖。虽然卖不了几个钱,但是也比以前在地头烧掉了强啊。

按照我们的设计,秸秆肉牛沼气农田是一个生态链。在定位研究站里建设了一个容纳200头牛的牛舍,现已有120头肉牛入栏。蒋家庄党支部书记蒋胜利从支书岗位上退下来后受雇在农庄帮着养牛。他从中看到了利益,帮工的同时,在自己小院里也建了间牛舍,第一批喂养了2头牛,第二批3头牛,第三批16头,长成后都与生态农场的牛一起出售。

 通过实践,我们发表了一篇名为《秸秆喂饲肉牛过程中不同饲料转化效率比较研究》的论文。文章指出,生产每公斤肉牛消耗的纯粮食为1.6公斤,玉米面用量最多为20%左右。微储鲜秸草混合花生糠这一配方饲喂肉牛净收入最高,7个月育肥过程中净收益1722/头。

为了推广我们的技术,我们自筹经费,在平邑县蒋家庄和西荆埠发展了5户示范户,推广三头牛模式——即每户养三头牛,充分利用秸秆饲养肉牛,同时利用牲畜粪便发展沼气,这样就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我们养殖的肉牛,不用激素和添加剂,也可生长到510公斤以上。但问题是,如果这种生态养殖的牛和用激素方法养殖的牛销售价格一样的话,则赢利空间非常小。如果我们养的牛价格能高于其他牛价格10%以上,则小有赢利,如高于50%就能发展为很好的产业了。国际上,有机食品一般比普通食品价格高出50%左右。但现在国内市场还很混乱。

弘毅生态农场就在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过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六年。目前我们的农场有土地104亩,其中科研生活区、养牛区、蔬菜区18亩,本地森林恢复区8亩,严重退化耕地恢复区2亩,实验农田10亩,有机粮食种植区57亩,人工湿地5,有机果园4亩。这些土地先后完全告别了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坚持不使用转基因技术。目前,农场年养牛120(其中基础母畜11),养鸡2000只、养鹅1200只,种植有机粮食66亩、有机蔬菜5亩。农场有固定工作人员7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一线生产人员4(不含季节用工人员),研究人员及研究生15人。

实验农场建立以来,已吸引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专家学者、留学生等30多名中外研究人员在此开展科学研究,立足于本农场,已发表SCICSCD论文40多篇,其中IF>4论文5篇,IF>6论文3篇。国内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实验开展5年来,我们已带动农场所在地蒋家庄村蒋胜利(前前任支部书记)、蒋建强、蒋光华、蒋开文等10户农民,开展秸秆养牛60头,其中蒋建强个人养牛24头;带动蒋高玉、蒋军(前任支部书记)、蒋寿荣以及周围村、乡镇等发展林下养鸡30000只;带动周京林(现任支部书记)4户农民发展有机粮食12亩;带动蒋家庄建设户用沼气130户;带动蒋家庄村容整治街道900。带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浙江、江苏、某部队等企业家、农民、军人从事有机农业,充分展示了科研示范作用,在全国累计推广有机种植面积约13000亩。农业部、环保部、山东省科技厅、农业厅、国务院参事等多次组织专家现场考察指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704111.html

上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十三:带农民去买牛
下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十六:青储池养鱼
收藏 IP: 210.73.6.*| 热度|

2 陈楷翰 nm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