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制度性“干旱”造成农田缺水 精选

已有 6299 次阅读 2011-3-15 22:55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下水, 抗旱, 水污染, 制度性干旱

蒋高明
本文应《世界环境》而作,发表时将有删节
 
        春节前后,北方大旱令国人心焦如焚。抗旱保苗成了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但农民却对此显得麻木。问题出在哪里呢?抗旱保苗需得有水,而且是干净的水。即使我们不考虑喷灌或滴灌那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水利设施,使用常规的引水渠也难以实现及时抗旱,这是因为许多水利设施已报废了,水被污染了,只能靠打深井采地下水。然而,这种临渴掘井的办法能够维持多久呢?
 
一、农田水利设施常年失
 
        记得上初中时,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大修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挖排水沟,修水渠,建大寨田;父辈们则自带干粮去人民公社修水库。这样的集体活动在过去32年里,已经基本停止了,甚至连当年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也因缺乏维护费用惨遭废弃(图1)。这几年出现“百年不遇”大旱,是对这些年来我国基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就”拉网式“大检阅”。
 
        毛泽东时代非常重视水利在农业中的地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建国后的头30年里,国家一直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首位。以水库为例,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只有大中型水库23座,其中大型水库仅6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加强水库建设,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水库8.58万座,其中大型水库482座,中型水库3000座,总库容5800多亿立方米。然而,这些水库的95%以上是1977年以前完成建设的;最近30年来,我们修建的水库不到4300座,平均每年只修建水库143座。“人造天河”红旗渠、横跨110多公里的“汉北河”等大型水利工程都是35年前建的。
 
        由于经济利益作怪,作为控制农业命运的水库被承包了出去搞网箱养鱼,或搞旅游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因为承包,干旱季节农田急需灌溉时水库不放水,而雨季不需要水时却放水,水库蓄水抗旱的功能被排在了后面。即使水库有水,由于排灌渠道被毁,水路已不畅通。现在,很少人考虑到渠道的功能,不是被截断就是被填埋,或退化成污水沟。很多水库只有养鱼的作用,偶尔能浇灌周边的一些田地,但水流不出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
  
        农田水利严重滞后的现状让人担忧。2008年10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全国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达85%以上。由于水利设施跟不上,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少,农业水利设施完全靠“吃老本”。
 
        尽管目前中央也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如对红旗渠等工程进行维修,对基本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建设。但一些维修工程成了“豆腐渣”工程,一些水利设施摆在田间是好看的,里面根本就没有水。
  
        水利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8.5亿亩耕地,有灌溉条件的只有8.3亿多亩,其他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饭;而水浇地中大部分灌溉标准不高,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真正旱涝保收的只有2亿多亩。农业不幸回到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引来的是污水
 
        在电视镜头上,我们常看到,农民或部队官兵抗旱的塑料水管里,流出的是有颜色的水,在一些干渠或支渠,偶尔能够看到水的,可惜水已变成了棕黑色,成了臭水。这样的水用来灌溉,对庄稼造成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在山东家乡了解到,有的农民引来村东头的小河水浇地,但被河水灌溉的几亩西瓜全部死亡。原来,那条小河已被上游一家大型屠宰场和几家工厂化养殖场污染了。有了种西瓜农民的教训,村民们守着河水也不敢用了。今年的春旱只能等老太爷降雪或下雨。
       
        红旗渠是上世纪中国农民的壮举,那条总长1500公里的输水渠,穿越太行山,是河南林县农民用最原始的工具建立起来的。为修建那条生命渠,70多名农民牺牲在悬崖峭壁上;为节省资金,农民们用土法制作炸药;在困难时期,用以充饥的竟然是野菜。红旗渠施工难度之大,质量之高,功能之巨,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遗产。遗憾的是,去年笔者带研究小组前往红旗渠考察时,却发现红旗渠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图2)。沿途的污染物进入渠水,这样的水显然不适宜灌溉了。
       
        因为中国农田缺水,即使污水也用来灌溉,这就造成了粮食污染物超标。不久前,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发现,在市面所售卖的大米中,约有10%的米中重金属镉超标,大量被矿山污染的水及土地仍在灌溉及耕种稻米,“毒米”继续在市面出售。2007年以来,南京农大的专家对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的170多个大米样品,进行了随机采购和分析,发现了上述问题。这一结果与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质量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全国稻米安全抽检“镉超标率10.3%”的结论基本一致。
 
三、临渴掘井还能维持多久?
 
        水利设施常年失修,有水也被污染,人们就寄希望于向地下掘井。西南抗旱时,抽调部队官兵打井抽水,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缺水地区,几乎也都将目光盯在了地下水上,于是,井越挖越深。过去,打几十米就能采到地下水的,如今打几百米不见水。有些地方井的深度已突破千米,利用的是所谓的古地层水。
 
        1971年,河北省地下水年开采量约11亿立方米,而近年来的年开采量已达40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占到总用水量的60%,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全省已有部分区域水井深度超过1000米,深层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2至30米,盆地区浅层地下水大部分被抽干。
 
        大量超采地下水,遭到了大自然一连串的报复。近10年来,河北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200多处大地裂;沧州市比上世纪70年代初,大地塌陷近3米; 海河防洪墙下陷2米; 秦皇岛海水内侵,威胁到京山铁路线。因环境污染和海水倒灌,地下水早已不可饮用。北戴河枣园里,原来供应国家领导人喝的甘甜的井水,如今已经全部变成了咸水。
 
四、农民失去抗旱保苗积极性
 
        32年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并从此结束了凭票购粮的历史。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我们只重视GDP,轻视了农业的基础地位,目前农业生产的各种矛盾集中暴露出来。由于地块被分割成了“豆腐块”,在一些丘陵地或山地上,大型农机具施展不开,种地重又回到了畜力甚至人力时代,而且种地的农民以妇女和老人为主。
 
        水利欠账多,其深层原因是:农业对GDP贡献较小,很多地方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导致农业发展失去应有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种地收获缺乏稳定性,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农民越不肯种地,土地产出率就越低,对农民的吸引力就越小,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再加上土地被分成若干块,浇水经过别的人家土地时,时常引起纠纷。农民只好各自为政,就地掘井,打不出水来的,只好靠天吃饭。
 
         面对大旱,即使各级政府官员异常心焦,但农民们的反应却相当麻木。这是为什么呢?算一笔账就清楚了:北方受旱作物中,以小麦为主,但种麦农民并不挣钱。种一亩麦子,扣除种子、化肥、农药费、耕地费、浇地费、收获费、仓储费,即使打1000斤麦子,纯收入也不到500元,还不如农民在城里打工一个星期挣得多。农民多收的那点粮食,还不够一张火车票钱,自然就不愿意从打工的城市回家抗旱保苗了。
 
        “能收多少就多少,够自己吃就行了”,农民们普遍有这样的想法。农民不愿抗旱,看到电视镜头上消防官兵开消防车抗旱就不奇怪了。
 
五、结束语
 
        干旱是自然现象,但在目前人类已掌控的科学技术面前,这已经不是什么不能克服的难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对此应常抓不懈,不能再临渴掘井。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干旱制约农业的严重教训,将国有大小水库从承包人手里收回国有;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将国家用于补助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添加剂、转基因等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费用直接向农民倾斜,让耕者有其利,从源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图1 山东农村一带遗弃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70年代 (蒋高明摄)

 

图2  当年的人间奇迹红旗渠如今流淌的是污水 (蒋高明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422826.html

上一篇:小学生揭露鲜蘑菇中的增白剂与洋博士力挺面粉增白剂
下一篇:人类必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收藏 IP: 210.73.6.*| 热度|

8 刘洋 侯成亚 张骥 陈永金 孟津 侯振宇 flyerjui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