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造句的故事

已有 7598 次阅读 2009-2-12 12:19 |个人分类:精神历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蒋高明

        上小学的时候,时值文革中后期。大约是1973年前后,笔者上小学三年级。一天,上级指示要来听课,即几个村庄的小学语文老师由公社教育组带着,去听邻村老师的课,他们称这种做法为取经。我们的班在卞桥公社小有名气,概因为教我们的是正式师范学校毕业的公办老师,他教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尤其拼音字母和作文。老师是江苏丰县人,叫李为林,是笔者的启蒙老师。有好老师,便会有好学生,笔者就是班上的好学生之一。尤其语文,我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

        当时的课程进度是学造句,就是随机给出给一些词,如形容词、动词、成语或转折词,让学生说一句话并写下来,有些类似文字游戏,很好玩的。不知道今天的小学生还这样造句否?因要迎接听课,并有上面提前通知了,老师自然要做充分准备。他事先安排几个语文学习好的同学,将要提问的问题答案事先告诉学生。外村老师来听课的时候,李老师假装随意提问一个同学,这个学生略加思索,就把练习了好多遍的答案当堂背下来,以获得外村老师的赞许,或赢得上面发给的小足球(我们班曾得过一个)。

        那时我们迎接听课的套路,和今天风靡全国的大学教学评估几乎同出一辙。可见我们的造假是从娃娃就开始抓起的。

        分配给我造的句子是“只要….就…”,老师给的答案是“只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就一定会实现共产主义”。掷地有声,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给了学生答案后,老师就让我们反复背诵。这有什么好背的,一遍就记下来了。为了防止孩子们紧张,在听课前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还不放心地教我们演习了好几遍。

        本来课程已经学完了造句部分,但为了迎接听课,我们又认真地重上了一课。

        听课那天到了,我们好不激动。那些分配不到答案的很羡慕我们几个孩子,我们也很得意,心理想,谁让你们学习笨呢。

        听课的老师都是骑自行车来的,那时管自行车叫洋车,老师们由公社教育组的人带领,有公办老师,也有民办老师。洋车队伍落定后,打铃,起立,向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礼,翻课本,老师讲解,课堂提问,只要…就…。“蒋高明同学”,老师叫到我了。

        我当时正在兴奋头上,听到老师叫我,且老师一紧张将我由第三个点名,改为第一个了。站起来非常紧张,脑子一发热,忽然感觉背那个练习了多遍的标准答案很可笑。都告诉我们多遍了,再说这个多没劲。灵机一动,我竟随口造出了另外一个句子来:

        “只要贫下中农有饭吃,就是过上好日子”。

        此语一出,课程上空气立即凝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吭声;老师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非常不自然;同学们则大气不敢喘,以为我这下子惹祸了;那个带队的教育组头头是个老粗,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那句子虽说的是实话,可太不符合政治了。你想想,吃不饱饭,那是万恶的旧社会才有的事情。尽管我总听奶奶讲,还是以前吃得好,可连我也不相信新社会不如旧社会。但就是神使鬼差,我造出来这样一个十分落后的句子。

        这堂课因我造的句子太不跟政治形势没有评上优秀。听课老师们也大很善良,没有对一个9岁的孩子上纲上线,也没有惩罚李老师。只是后来,再有上级来听课的时候,老师再也不敢叫我回答问题了。

        5年后,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解决温饱问题。那时我们才知道,当时不但没吃好饭,连饱也有问题,穿的也不够好(以前我们说“吃不饱、穿不暖”是形容旧社会的)。8年后,我考上了山东大学生物系,我是全公社历史上第一个考上山大的农村孩子。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李老师去世了。即使到他临离开人世,他也不知道,我这个曾经让他当众难堪的学生,是他教出的最应自豪的学生。单就语文高考成绩而言,我就考了当年全县理科的第一名。

        愿李老师地下安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14554.html

上一篇:转汪永晨: 大旱之时想江河
下一篇:当河流不再欢唱
收藏 IP: .*| 热度|

5 武夷山 刘进平 iwesun gyz511 CHAOGER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