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只有六畜兴旺,才能五谷丰登

已有 5837 次阅读 2007-3-31 22:47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只有六畜兴旺,才能五谷丰登

蒋高明

         眼下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越来越多,而在具体的做法上尚没有明确的说法。粮食是国家的命脉。袁隆平院士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无不担忧。他说,我国粮食总产量1998年曾达到过5.12亿吨的历史最高纪录,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连续5年下滑,2003年已跌至4.31亿吨。2030年,我国将有16亿人口,如按人均消费400公斤计算,届时全国需粮食6.4亿吨,按现在的粮食产量,缺口多达2亿吨,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民以食为天",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稳定就得不到保障。

         几千年来将耕地和粮食视为命根子的农民, 为什么时至今日弃粮而去了呢? 主要原因就在于"谷贱伤农",种植成本过高,种粮无利可图。其实,农民仅取走了光合产物的不足一半即粮食,而大部分(即秸杆)白白烧掉了,还污染了环境。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起来,就可以为国家增加大量的牛羊肉和牛奶,国民如果大量食用高蛋白的食品,对粮食的需求就会下降,国民素质还可以得到提高。理论上,秸杆含有的热量和营养与粮食是不相上下的,关键一环是通过牲畜转换,即生态学上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的链接。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科学道理在于,"五谷"就是粮食,这一点农学家和农民都强调了,而"六畜"我们重视的还不够。“六畜”中的马、牛、羊和一部分的猪是能够吃草的,这个草就是秸杆。中国畜牧的潜力在山东、河南、河北这样的农业大省,而不在内蒙古、新疆、西藏这样生态脆弱的地区,后者非常低的初级生产力限制了畜牧业发展。另外,其生态成本也太高了。如2002年内蒙古畜牧业产值为112亿元,而国家投入的退化草原治理费用近100亿,净效益只有区区十几个亿;而同年山东省畜牧业产值为701亿,国家基本上没有投入生态退化治理的费用。

         经济作物的效益一般是传统作物的10-30倍,因而,农民喜欢种植,但是如果不养地,大量使用化肥,就无异于“杀鸡取卵”。大葱、大蒜、生姜号称“三辣”,山东省贡献了全世界“三辣”的30%到50%。但是,过多的化肥施用使得地下水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发达国家用少量的钞票换来了餐桌上的调料,而山东农民们牺牲的是宝贵的生态环境。解决经济作物可持续性发展的出路是大量的有机肥还田,这需要畜牧业的支撑。

         从上面的分析看,农村不是没有产业经济,而是空间很大。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必须将动物生产加上去,产出牛肉、牛奶、羊肉,增加单位农田的经济产出。以山东的中产田为例,传统的做法只取走了1吨粮,刨掉成本不到500元,如果再“收获”上半头牛,去掉饲料加工成本就可以赚回1000元;再使白得的肥料回田,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土地还可增值上千元。因此,增加动物生产才是新农村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

         粮食生产、动物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的之间的关系是,粮食生产提供粮食和饲料,饲料为动物提供能量,动物产出肉和奶,副产品肥料供应给经济作物。收入的增加通过动物和经济作物实现,但如果没有大田里粮食生产截获的太阳能,后面的生产链条就会中断,同样,没有营养元素的“过腹还田”,粮食生产也将走向崩溃,过量化肥造成的污染问题已经在农村很严重了。因此,今后中国农业的出路在生态;同样,要解决西部生态退化,农区的优势也必须发挥,因此也可以说生态的出路在农业。

         如果增加了动物生产,有了肥料,农业对化肥的依赖就会降低,生产成本就会下降。美国农田的有机质达10%,加拿大农田的有机质更高达30%, 而我们仅为1%。黄河流域土地耕种了五六千年,有机肥养地也基本上进行了五六千年。化肥使用的历史只有短短五六十年,农民对化肥的依赖,长期下去会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中国农田的主要任务是“减化肥、增粪肥”。

         最后再谈一下村容整洁。乡村为什么脏乱,满街跑的鸡、鸭、鹅、狗是一原因,而随意堆放和丢弃的秸杆更是集“脏、乱、差”和“安全隐患”于一身。前面说过,秸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它可以用来养殖,还可以用来发电。而最生态和经济的做法是发展畜牧业,并在畜牧业的基础上解决乡村能源问题,即生产沼气,或将过剩的沼气用来发电。

        在法国,推广使用新型燃料,治理农村炊烟污染,是法国乡村景观整洁秀丽的重要原因。他们的主要做法有两个,一是政府加大对农村电力设施建设投入,使电网覆盖全法的各个村落;通过对农业的各项补贴,保证农民用得起电。二是政府支持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法国开发利用沼气并取得成功,现在又在积极推动厌氧技术的改良,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禽畜粪便和有机废水生产生物质能源。法国的第二条经验比较适合目前我们的新农村建设。

         乡村整洁还应当包括乡村的清洁,即要解决农田污染问题。目前种植小麦、玉米两季作物,每亩需要300公斤化肥,其中约60%贡献了地下水,严重污染了环境。如果通过牲畜实现秸杆“过腹还田”,地会越种越肥,对化肥的用量必然下降,对水和农药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因此,化肥有用但是害,有机肥有用但是无害。后者既可以养地,还可以为农民生产燃料。

         科学家们依然在寻找增加产量的途径,包括遗传育种、增加水肥的利用效率,甚至不惜转基因的风险代价。其实,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产量的空间已经不大,而环境成本很大。如果我们不在产量提高上做文章,而在光合产物转化上做文章,这样提高的“粮食”产量不仅没有环境风险,而且解决了棘手的乡村环境问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实实在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国家加强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031.html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应停留在口号
下一篇:还有多少沙子要卖?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