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qizhou 论春语秋,谈科说学,声传言教。

博文

回国半年的感悟 精选

已有 17736 次阅读 2021-9-21 08:46 |个人分类:心得体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今年月儿分外圆。今年中秋是我出国36年后第一个在国内度过的中秋节日。全职回国工作半年得到了众多旧雨新知的关怀,感谢朋友们的帮助,祝大家中秋月圆梦圆。这里记录一下回国的感悟。

半年来,首先明显感觉得到的是国内科研水平的飞升。回国后,我已经参加了多次会议,也访问了一些单位。通过交流,发现许多青年科研工作者具有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大多是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所获得的,充分反映出有一批人能够沉得住气、做大创新、解决大问题,不再满足于肤浅、短频快的研究了,真好! 


        二是科研信息流动快,交流方便。国际重大科研成果在国内中文的传播几乎是同步的。虽然一些公众号有时用夸张、误导的标题来吸引读者,但有足够兴趣的人可以进一步去看外语原文。还有许多热心的小同行微信群,常常可以从中获得有用的、最新科研进展信息。 


        三是科研体量大。在国内有两次视频直播讲座的机会(一次是关于RNA结构预测的,一次是关于蛋白质从头设计的),网上同时在线听众都过万。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么专深的小领域讲座会有那么多的听众,估计其他热门专业的讲座会有更多的听众。科研水涨船更高,长江后浪推前浪,从中可以想象出今后各个领域的科研在国内发展的势头。 


        四是合作机会多。无论是单位内外,省内外,是大学、科研机构还是公司,有好设想,莫愁无合作伙伴。经常是一通微信,从不认识到合作,几乎是分分钟的事情。感谢微信!大家都乐于助人,互相帮忙。每开一次会,出一次差,吃一次饭,微信朋友长一圈。有不少人见了面,说看过我的科学网博客,特别是关于英语写作的文章。感谢科学网! 


         五是各级政府对科研的重视。从国家、省、市、一直到区政府都有各种各样的科研计划和人才项目。虽然国家基金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申请了,但省级和市级研发经费起到了很好的补充。有些省、市级的经费比国家基金多得多,还相应容易拿。 


        六是成果转化的机会多。从政府到投资公司都在找项目投钱。微信里已经有了不少投资公司的朋友,有的是通过文献自动找到我的,有的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我们深圳湾实验室本身也在筹办自己的投资控股公司,并有三个侧重点不同的转化中心。不过对我来说,火候不到,不会盲目跟风入场。 


        七是以前在国外认识的朋友有许多全职回国了。有在科大读本科时的同学,美国纽约长岛读博时的校友,在哈佛做博士后的同事、邻居、朋友,以及在美国布法罗、印地安纳、澳洲昆士兰做教授时的同行和熟人好友等,有的甚至在开会惊喜相遇。不少是在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工作,更多是在国内参与创业。许多人告诉我,回国的目的是圆梦:圆一个把事情做大的梦。 


         八是单位工作氛围好。我们系统与物理生物学所在临时场地的实验台、仪器是共享的,大家都很友好、合作,互帮互助。比如,我们组的化学合成遇到问题,就可以向临近实验台的专家、老师和同学求救。仪器平台也有同行相助,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行政人员人人都那么热心地帮我们在办理各种国内事务,工会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作为一个新单位,它建立了一个非常有凝合力的文化。 


当然回国不会所有的事情是十全十美的,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完美的地方。总的来说,国内的科研硬件齐全,政策导向日益完善,更重要的是年轻人朝气冲天、生机勃勃,所以未来可期,非常可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2757-1305042.html

上一篇:中澳两国人才迁居的比较:目前人才政策还缺什么?
下一篇:切蛋白质分子,用牛刀能切出什么?
收藏 IP: 64.64.249.*| 热度|

49 柏延文 张士宏 郑永军 唐小卿 张红光 武夷山 汪波 徐绍辉 史晓雷 左小超 柳林涛 曾杰 梁洪泽 孟佳 贾玉玺 徐志刚 范运年 晏成和 黄永义 郁志勇 周浙昆 张学文 朱豫才 王启云 黄仁勇 韦四江 宁利中 叶春浓 杨正瓴 冯圣中 文端智 胡泽春 王恪铭 吕泰省 张鹰 陈理 刘山亮 叶建军 高友鹤 吴晓敏 罗帆 王磊 魏伟 李毅伟 刘士勇 周向军 王福明 任胜利 段玉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