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云大数据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biling 知识管理、知识网络及知识城市相关研究

博文

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

已有 5569 次阅读 2015-4-20 15:15 |个人分类:学术成果|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style, color, black, 管理学院, 珞珈山

 

阳春三月樱花绽,梦里武大人海还。随着学院从正校门处的开阳园搬至东湖旁的枫园,我也同时从樱园老斋舍移进了珞珈山下的枫园宿舍。走过初春的樱花大道和深秋的枫林小径,转眼已在美丽的武大度过了近三个春秋,充分领略了文华武昌的深厚积淀,以及东湖落雁的悠然身姿。曾经在黉舍巍峨的信息管理学院图书分馆埋头于写作,已为我人生中最为难得的安静享受之一。

首先感谢德艺双馨的马先生,三年前是先生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了我作为学生,初至武大即蒙醍醐灌顶之训,继而放手将科研项目和诸多任务交与我做,三年来在自科项目研究中沉溺良多,博士三载、夙夜履冰,一直不敢稍息的努力向前以求得些许进步。忘不了我生病住院,先生远赴汉口的关怀探望,以及夏日炎炎修改论文,为求完美、百改不厌。同时感谢和蔼可亲的师母石老师,这三年给予了我无尽的关爱,从日常生活到事业点拨,每每寒暖不倦的操心叮嘱,使我倍受感动。

本文能立题和完成,倾注了马先生大量的心血。自两年前开题至今,十易其稿,每次朱笔满边,正是在这样渐进的磨砺过程中,论文原来粗浅的框架逐渐得到深化,最终病蚌成珠、获得新知。本文选择了知识组织的方法,通过数学上的组合探索未来新型知识网络的方法,并期望能对科学创新提供路径和启迪,但因我慵懒无方,虽在理论研究和多个领域做了尝试,但仍没有实现初愿,获得十分满意的成果。

如今论文得以最终完成,我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的研究经费,以及感谢XXXKaty BönerXXX等教授给予的研究资助;同时感谢王XX、杨XX和王XX等教授对我的研究点拨,还有任XX、赵XX、张XX、王XX、宋XX、郝XX等博士在三年攻博过程中所提供的无微不至的生活方面的帮助与关怀。

感谢为我进行博士论文把关的三位匿名评审人,他们的给本文的较高分数和每条中肯的评审意见都将成为我继续拓展研究深度的动力,虽不知名但我心怀感激。同时感谢参加我博士论文答辩的南京大学的孙XX、华中师范大学的夏XX和武大信息管理学院的邱XX、陆XX、李XX等教授的意见及建议,他们高瞻远瞩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已成为我今后人生学术追求的标杆与不竭动力。

感谢威斯康辛大学的张XX教授、印第安纳大学丁XX副教授和德雷塞尔大学XXX助理教授等对我论文的修改和批评意见,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高质量文献资料甚至自己的手稿。这些老师们远在万里之外,仍无私过问、帮助与关心我的论文写作,使我倍受感动,他们的精神也鞭策着我力所能及以助人为乐。

感谢国家图书馆、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和武汉图书馆的诸位老师们在我查找资料、获取数据和安心写作等过程中提供的各种研究便利,同时感谢三年来“科学院科技XX群”中全国高校诸多同行在我迷惑之时提供的研究指点、有益讨论和日常帮助。

感谢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大学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等提供的实习岗位,使我能够在课堂学习和理论研究之外使技能得到了实践,尤其是参与了前者的专利创新方法TRIZ方面的培训和后者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方面的项目合作申报工作,使我能力锻炼和收益颇大,对未来智慧时代的大数据知识组织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在过去三年的课题研究与论文发表中,感谢与我研究合作过的武汉大学的毛XX、郝XX、苏XX、任XX、赵XX和段XX,华中科技大学的姚XX、陈XX与陈XX,大连理工大学的刘XX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李XX等异常优秀的博士们,感谢这些很给力合作伙伴们的汗水,以及众多同门、同班和同组同学、师弟和师妹们的帮助。

没有一路而来众多师长和亲友在这个数十年漫长过程对我的剪修与雕琢,可能我只能成为黄土地上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至今还从事着默默无闻的基础教育工作,一辈子都越不过高山与沟壑的天然阻隔,更遑论能够融入国际学术圈子,以及应邀与欧、美同行进行学术讨论与研究合作,而今心满感恩,惟身怀刻苦,报志报晖。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在这么多年的对我的辛苦养育和用心培养,尤其他们给我树立了亲戚中卓越榜样的力量,多年来一直激励着我靠近同辈里的学术偶像,希望未来我有朝一日可能接近他们的学术水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业日进是我长期的目标与动力,正如微雨润花、积年教化,也许历经春秋才能看到效果。

展望未来,武大已然成为我继续前进的起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树一花都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更为可贵的是我们有大师之称、而非仅仅大楼之谓的真正学府。世间时易、人异,而惟有情义不移,念起心中武大,时时惜如家珍,不管走向那里我们都会记得东湖之滨、珞珈山下的曾经的家园,尤其是我们一路而来追求卓越的精神家园,这将成为四海之内自兹而始的永久牵挂。

诗云,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吕鹏辉

珞珈山东枫园

甲午年子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0246-883885.html

上一篇:[求学感悟] 求学需要自己的哲学
下一篇:《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评审结果(第五批)
收藏 IP: 61.132.138.*| 热度|

2 杜建 zguodong200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