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读杨卫文章中译文的一点感想

已有 10723 次阅读 2016-6-25 06:26 |个人分类:有感而发|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无题

    今年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跑野外,能上网和写博文的时间有限,所以这块菜地有点荒芜了。刚从罗马尼亚野外回来,这是今年第二次罗马尼亚野外,周末本来想写点那边的见闻,结果被两件事吸引:一是《自然》上关于中国科研的专题,二是英国选民选择脱离欧盟。可以感到这个世界在快速转动和改变中,这对个人来说,也是人生经历的一种,赶上了好时光,好多热闹可以看。《自然》有关中国科研的专题报道本身,说明中国的科研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还有一堆亮丽的数据,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我说说读了杨卫先生文章的一点感想。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有充分的资料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中国科研的现状和未来。我觉得杨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中国科研的不端行为,重数量轻质量的价体系,科技对经济献率相对较低,基研究的投入在全部研投入中的低比例(和很多其它发达国家比),科研质量必须重于数量,科研信…等等,都是很切合实际的。能把这些拿到国际舞台上来说和讨论,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不过我在读杨卫文章的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时,发现一点微妙的差别,那就是原文最后一段小标题“Much to do”下面的内容,在中文译文中被分成了两段,分别以“造福经济”和任重道远”两个小题目来表达。谁这么大胆,敢乱改题目?我想这个中文译文,应该是官方认可的,所以这个改动也该是官方认可的。这个微妙的变化,体现了某种气氛。基金委的钱,严格来说是资助基础研究的。这个在前任主任的那些年中,已经是一个基本的定论。更不要说,中国研究的投入在其全部研投入中只占4.7%。对于基础研究来说,比如在我的家乡贵州建的那个500米口径球面射远镜,想看深空啥模样,要它“造福经济”,是撒一把米就要鸡下蛋的妄想。但是,内行外行之间,领导和科学家之间,政治和科学之间,总是有些灰色地带,需要有高人来和点稀泥。

在中文译文“任重道远”下,我再较点真。原文中的第一点,我觉得就是官话。我很希望看到具体的说法,怎么才能“不是置障碍”?其次,“制定并施一套能衡量学声望的指标评价体系。”这个译文,把原文比较广泛、含糊的“merit”译成了“声望”,这是个败笔。这个要说起来话就多了。简单来说,学声望这个东西和merit有差别,声望能用什么样的标评价体系来衡量,需要费点脑筋。看看基金委能否做出什么标准来。有些政策性的文字,最好严谨一点。胡适当年嘲弄过“差不多先生”,但他的文学水平差点,没有让差不多先生比鲁迅先生的“阿Q”更能流传。但现在的社会中,更需要警惕的是差不多先生。最后,支持杨卫先生的第三点:“造健康和的学研究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研究上,而不是将大量精力浪在填表等文工作上,被迫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以及纠结目的财务细节等方面。”科研人员不应该听行政管理人员指挥,而是相反,因为后者是靠前者才有饭吃的,就这么简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986678.html

上一篇:在《基准》和《纲要》之间
下一篇:罗马尼亚随感
收藏 IP: 173.63.51.*| 热度|

31 张珑 武夷山 钟炳 姬扬 周健 蔡小宁 陆绮 杨正瓴 曾泳春 陈桂华 宁利中 马志超 蒋永华 邵鹏 孙颉 任胜利 陈楷翰 庄世宇 危健 科苑往事 冯兆东 黄彬彬 李颖业 王桂颖 王海辉 强涛 xlianggg qzw small03 yunmu lingling10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