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m

博文

“数数评价法”和“短期评价法”

已有 3563 次阅读 2020-2-27 10:2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表明国家已经意识到科研评价靠SCI的“数数评价法”严重负面效应,为了获得SCI论文数量优势,很多人不考虑原创理论和核心技术的突破,而是强调多、快、好、省地发表大量跟风论文(所谓热点论文),更有甚者,不惜采用抄袭、造假、灌水等违背学术道德的方法,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形象,而且还造成了“指标科技”的泡沫繁荣假象。

但是,除了“数数评价法”外,科技评价体系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短期评价法”,也就是只评价近1-5年的成果,超过5年的论文、专利等成果,即使再重要也不能被计入评价指标中。短期评价是和诺贝尔奖评选原则完全背道而驰的,总所周知,一项研究的真正价值, 往往要经受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考验,如果科技评价指标剔除掉那些被时间证明的重要成果(如青蒿素的研究、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研究),大力支持那些没有经过时间证明的短期成果,也会对国家科技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总之,“数数评价法”和“短期评价法”都是亟待解决的科技评价瓶颈问题,如果不解决,会极大阻碍我国原创理论和核心技术的涌现。对于科技评价,还是华罗庚先生那句话“早发表,晚评价”。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590-1220620.html

上一篇:破“四唯”后论“原创”
下一篇:没有新的评价标准也要坚决去除“四唯”痼疾
收藏 IP: 59.109.183.*| 热度|

2 杨正瓴 姚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1 [1]杨正瓴   2020-2-27 14:51
这些实证研究发现:

   (1)真正的高价值论文,难以在顶级期刊发表。

   (2)包括诺贝尔奖成果在内的大多数高价值研究论文,并不是高引用论文。

   (3)基金申请书的评语,与其执行结果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4)短期评价指标,阻碍科技创新。

   基于天、月时间尺度的“同行评议”,具有阻碍创新的天然特性。正如华罗庚老师1978年指出的“早发表,晚评价。”这是科学的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价值,也是他人生的体验,具有现实意义。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21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