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老龄化和少子化到底是一个阶段性问题,还是长期性问题

已有 3807 次阅读 2015-10-28 09:2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劳动力, 社会学, 世界大战, 结构性

前几天黄老师给我说,劳动力短缺是结构性,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很可能是一个阶段性问题,中国主要有60后婴儿潮,这波婴儿潮到哪里,哪里堵,等他们去世了,可能老龄化就真的不存在,所以对当前老龄化下的低生育,不用大惊小怪。虽然这个老师的观点不是主流,但是却一直萦绕我耳边,可以肯定是,做社会学的研究,我们肯定不能拿现在的眼光看将来,因为未来当60后去世之后,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生育状况,我们也真的很难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进入和平时期,建国发展,普遍迎来了婴儿潮世代,日本的45-49世代,美国的46-64世代,当然中国61-72世代,等等。如今二战或者建国后的婴儿潮世代普遍进入退休年龄,迎来世界上新一轮的老龄潮问题。因为抚养老人对生育孩子有挤占,故少子化和老龄化共存是必然,也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最近一直在想,我们的老龄化问题和少子化问题是否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还是一个阶段性问题,是否当二战之后的婴儿潮一代去世,社会进进入通缩时代,生活和社会抚养成本下降,我们的生育率是否会有所提高,即随着老龄化的消失,少子化也将消失。如果老龄化是一个阶段性问题,譬如这个阶段是50年或者是100年,那这个阶段到底是多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一直萦绕耳边。如果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阶段问题,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在政策选择,特别生育政策选择上,我们可能就不一定那么激进,我们可能更多采取一些非人口政策,而不是鼓励生或者惩罚不生。当前的政策,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判断,而对未来的判断,取决于未来的历史环境,所以有时候当前我们很难决策,即使决策,也很难知道对错。


当然做研究,我们不能盲从,更不能拿现在的眼光看将来,林毅夫教授是个好老师,但是我对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一直不敢赞同,就是他的判断的一个假设,就是人一直是年轻的,国家不会老龄化。所以我们做社会学的研究,要有历史的眼光,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随意的趋势外推,拿现在眼光看过去和将来,这样很容易犯错,但是很多人都是在这样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86-931577.html

上一篇:发现经济学越来越像人文学科
下一篇:为什么家庭和个人都不愿生孩子,为什么学校和老师又都愿意招博士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2 陈南晖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