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小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刘亚俊

博文

略谈云岗石窟佛雕造型设计

已有 5438 次阅读 2007-10-18 12:4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试举云岗石窟中将力学原理与艺术创造巧妙结合的例子,从一个侧面佐证云岗石窟雕刻艺术性和科学性紧密结合的光辉成就。


1  云岗石窟第13窟主佛—交脚弥勒造型

13窟主佛交脚弥勒菩萨始建于公元466年,高13,大佛的手臂重达1吨,为了加强对手臂的支撑,在右臂最薄弱处雕塑了一尊四臂托臂力士,即起到加强手臂支撑的作用,又使得整座佛像造型更为生动,实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2  云岗石窟第18窟着千佛袈裟主佛造型

开凿于公元460—465年的著名的“昙曜五窟” 第18窟着千佛袈裟主佛造型是体现云岗佛雕成就的另一典范。大佛左臂下的千佛袈裟衣袖不但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同时也是典型的变截面加强筋,非常巧妙的支撑住大佛的左臂,使得历经1500多年的石质结构至今完好无损。

3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主佛造型

云岗石窟的佛像造型艺术影响非常深远,从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主佛造型中可以发现其在结构上从云岗石窟佛像造型获得的启发和借鉴。

4  云岗石窟第17窟主佛造型

需指出的是云岗石窟佛像造型设计并不只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完美结合的成功例子。同为“昙曜五窟”的第17窟主佛像左臂支撑设计就存在明显不足。佛像左臂支撑点设计选取位置不合理,没有起到支撑加强作用,造成大佛臂弯部位在长期重力作用下断裂。但我们不应苛责古人,毕竟在公元5世纪材料力学的理论还远远未成熟,佛雕造型设计只能是工匠自发实践,能够设计出第13窟主佛像等如此巧妙的符合科学原理的艺术造型实在难能可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2-9249.html

上一篇:巴黎建筑印象
下一篇:金属切削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