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极简生活法则——阅读笔记

已有 2166 次阅读 2020-8-30 10:41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极简生活法则
【 作 者 】[英]理查德·泰普勒
【 ISBN 】978-7-115-45784-4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 第一版

笔记

在生活中,人们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似乎已经掌握了成功人生的诀窍,这一类人对生活感到满足,基本上每天都很快乐,并且身体还算健康。一类依然觉得很难成为人生赢家,往往没有那么快乐,对他们来说,生活总是差强人意。 


本书不是为了让大家赚大钱、取得极大的成功而写的。它更关心我们的内在感受,我们对周围人的影响,我们作为朋友、伴侣和父母的角色,甚至是我们对世界的影响,以及我们会留下什么。 


不要说教、不要宣扬我们的观点、不要试图改变他人、对于自己正在做的事不要广而告之。
不必细说,因为人们其实并不想知道细节。实际上,他们想知道的恰恰相反。这又有点像别人问候我们“你好吗”,他们真正想听到的其实就一句话,“挺好的”。 


把事情搞砸时,对自己好一点。在年岁渐长而智慧却没有随之增加的过程中,宽容并接受现实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态度。 


时间的确是一剂良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毕竟我们犯过的错越多,出现新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年轻的意义就在于有机会犯错并为将来铺平道路。 


人无完人。我们只能基于真实的自己和我们所具备的条件做出选择,争取每一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好。 


要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并做出积极的改变,以确保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制定一个非常详细的长远规划,而是指我们要知道自己正在朝哪个方向前进,正在做什么,要保持头脑清醒而不是混沌度日。 


确立毕生的追求,它是一把标尺,衡量着我的一举一动。 


一旦思维固化、死板、僵硬,我们就输了;一旦自认为知道所有的答案,我们也许就完了;一旦墨守成规,我们就已经成为历史了。 


生活本该如此,挫折与间歇相互交替。如果生活既轻松又简单,我们便失去了学习、改变和突破自我的机会。试着把每一次挫折都当作一次进步的机会,它们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要争取把每件事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没有其他人能说我们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也没人能为我们即将开始的事业制定标准。 


试着把过去当成一个我们已经不住了的房间。我们可以偶尔回去看一看,但我们已经不住在那里了。我们可以回去看看,但那里已不再是我们的家。家是我们现在住的房间。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不要把太多时间浪费在老房间里。 


是我们给了自己大量的限制。我们认为自己不能做这做那,不会从某件事情中得到快乐。走出舒适区会让我们摆脱对自己的限制,保持学习和成长。如果经历越来越丰富,我们就不会变得迂腐。 


保持镇定、举止庄严、不随大流、礼貌体贴、做一个让别人仰视的人很重要,但也不必过于冷漠、严肃、老成。我们依然可以找乐子,只是要掌握分寸,不能让自己显得低俗无趣。 


不要依赖别人来确保我们自己吃得健康规律、干净清爽地出门、定期运动。长大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通宵狂欢,也可以选择照顾好自己。 


清理旧物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卸掉负担”的感觉。家里的空间会变大,我们会发现自己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摆脱了那种因为到处都堆满了东西而带来的压迫感。 


我确定自己要买一样东西是因为它的品质,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价格。我还是会四处寻找便宜货,但不同之处在于,我是准备在高品质的东西中挑选价格最低的。 


花钱解决不了问题,只是把问题再次发生的时间推迟了。 


需要偶尔改变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以确保我们的观点新颖、独到。 


说好话也意味着我们不会在背后说人闲话,不会说长道短、信口雌黄、搬弄是非、言语粗鲁和怨天尤人(我们可以指出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但要有建设性)。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或不感兴趣的事情。 


作为儿女,我们有义务尊重父母、善待父母,并通过原谅他们、不妄加评判来超越他们。我们完全可以摆脱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影响。 


想想当别人试图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时我们自己的感受。如果心中有明确的答案,我们是不会接受他人的想法的。就算我们会犯错,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吃一堑,长一智,而不是根本就没有犯错的机会。
推己及人,我们也应该这样对待自己身边的人。 


让工作引人注目的最佳方式还是你本身具有极强的工作能力。想要拥有极强的工作能力,你就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排除一切杂念。在工作场所,很多办公室政治、八卦、小伎俩、浪费时间的社交都打着工作的旗号,但这些并不是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248495.html

上一篇: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 大清——阅读笔记
下一篇:信息简史——阅读笔记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3 孙颉 高峡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