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通论》(10)
------攻防一体的输赢次数极限
杨义先,钮心忻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
摘要:在实际的网络对抗中,攻与防其实是一体的,即,每个当事人既是攻方(黑客)又是守方(红客),而且,除了最常见的“1对1”的对抗之外,还有“1对多”,还有多人分为两个集团(比如,历史上的北约和华约集团)之间的对抗,当然,更一般地,还有所有当事人之间的混战。本文针对所有这些可能的对抗场景,在“任何人不会自己骗自己”的假定下,给出了全部“独裁评估事件”可达理论极限。
(一)前言
由于在网络空间安全等许多真实对抗中,与“非盲对抗”相比,“盲对抗”才是常态,因此,有必要对“盲对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是文献[2]和[6]的继续。
为清晰起见,在文献[2]和[6],我们将攻方(黑客)和守方(红客)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但是,在实际对抗中,往往各方都是攻守兼备:在攻击别人的同时,也要防守自己的阵地;他们既是黑客也是红客。因此,本文针对这种攻防一体的情况,研究相关各方的能力极限。
通过文献[2]和[6],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借助《信息论》,那么,面对诸如“1攻多”等攻防情况,我们就束手无策,最多建立起“某次攻击成功”与“某个广播信道无差错传输1比特信息”之间的等价关系,但是,由于至今“广播信道的信道容量”等都还是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可能解决,所以,我们只好另辟奇径:祭出《博弈论》这个法宝。
但是,要想驾驭《博弈论》绝非易事,如果按常规,根据每个回合中各方的“收益函数”值,套用纳什均衡定理等,那么,将面临一个致命的挑战,即:对政治黑客而言,压根就没有什么“收益函数”,因为,他们是不计代价的;对经济黑客而言,确定“收益函数”值的难度,甚至可能超过“各方攻防对抗”的难度,显然这就本末倒置了!就算是经济黑客愿意花大力气,把“收益函数”值都测试出来,那么,对《安全通论》的进步,也没有理论价值,只不过是做了一道小儿科习题而已。
所以,必须创新性地利用《博弈论》,为此,我们继续沿用文献[2]和[6]的研究对象,重点考虑各方在对抗中的输赢次数。当然,输赢次数的多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抗各方的损益情况,毕竟,一次大赢可能好过多次小输。
(二)盲对抗的自评估输赢分类
既然“兵不厌诈”,所以在盲对抗中,每个回合后,攻防双方都只知道“自己的损益”情况(即,盲自评估为“输”或“赢”),而对“对方的损益情况”一无所知。为了不影响其广泛适用性,文献[2]和[6]中,建立了以“攻防双方的盲自评估”为基础的,聚焦于“胜负次数”的对抗模型,而并不关心每次胜负到底意味着什么。下面,对这种模型及其“输赢分类”再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每个回合后,各方对自己本轮攻防的“业绩”进行“保密的自评估”(即,该评估结果不告诉任何人,因此,其客观公正性就有保障,因为,可以假定每个人不会“自己骗自己”,阿Q除外):比如,一方(X)若认为本回合的攻防对抗中自己得胜,就自评估为X=1;若认为本回合自己失败,就自评估为X=0。同理,在每个回合后,另一方(Y)对自己的“业绩”也进行“保密的自评估”:若认为本回合自己得胜,就自评估为Y=1;若认为本回合自己失败,就自评估为Y=0。
当然,每次对抗的胜负,决不是由攻方或守方单方面说了算,但是,基于攻守双方的客观自评估结果,从旁观者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公正地确定如下一些输赢规则。为减少冗余,我们只给出每个回合后,从X方角度看到的自评估输赢情况(对Y方,也可以有类似的规则。为节省篇幅,不再重复了,因为,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攻守一体的):
“对手服输的赢”(在文献[2]中,也称为“真正赢”),此时双方的自评估结果集是{X=1,Y=0}∪{X=0,Y=0},即,此时对手服输了(Y=0),那怕自己都误以为未赢(X=0)。
“对手的阿Q式赢”,此时双方的自评估结果集是{X=0,Y=1}∪{X=1,Y=1},即,此时对手永远认为他赢了(Y=1),那怕另一方并不认输(X=1)。
“自己心服口服的输”(在文献[2]中,也称为“真正输”):此时双方的自评估结果集是{X=0,Y=1}∪{X=0,Y=0},即,此时自己服输了(X=0),那怕对手以为未赢(Y=0)。
“自己的阿Q式赢”,此时双方的自评估结果集是{X=1,Y=0}∪{X=1,Y=1},即,此时永远都认为自己赢了(X=1),那怕另一方并不认赢(Y=1)。
“对手服输的无异议赢”:此时双方的自评估结果集是{X=1,Y=0},即,攻方自评为“成功”,守方也自评为“失败”。(从守方角度看,这等价于“无异议地守方认输”)
“对手不服的赢”:此时双方的自评估结果集是{X=1,Y=1},即,攻守双方都咬定自己“成功”。
“意外之赢”:此时双方的自评估结果集是{X=0,Y=0},即,攻守双方承认自己“失败”。
“无异议地自己认输”:此时双方的自评估结果集是{X=0,Y=1},即,攻方承认自己“失败”,守方自评为“成功”。(从守方的角度看,这等价于“对手无异议的守方赢”)。
上面的8种自评估输赢情况,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叫“独裁评估”,即,损益情况完全由自己说了算(即,前面的四种情况,根本不考虑另一方的评估结果);其二,叫“合成评估”,即,损益情况由攻守双方的盲自评估合成(后面的四种情况)。
由于“合成评估”将攻守双方都锁定了,所以,其变数不大,完全可以根据攻防的自评估历史记录,客观地计算出来,而且,其概率极限范围也很平凡(介于0与1之间,而且还是遍历的),因此,它们没有理论研究的价值。故,本文只考虑“独裁评估”的极限问题。
(三)星状网络对抗的输赢次数极限
所谓“星状网络对抗”,意指,对抗的一方只有一个人,比如,星状图的中心点(X);对抗的另一方有许多人,比如,星状图的非中心点(Y1,Y2,…,Yn)。更形象地说,此时,一群人要围攻一位武林高手,当然,该武林高手也要回击那一群人。为研究方便,假设这一群人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他们只与武林高手过招,互相之间不攻击。
由于在文献[6]中,还遗留了一个未解决的难题:1攻多时的能力极限问题。当时虽然将此问题等价地转化为了“广播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问题”,但是,由于该容量问题至今还是一个世界难题,所以,本小节以“1攻多”为例,一方面随便回答了“1攻多的黑客能力极限”等问题;另一方面,为后面榕树网络和一般网络对抗的输赢次数极限研究做准备。
为了增强安全性,红客在建设网络系统时,常常建设一个甚至多个(异构)灾难备份恢复系统,一旦系统本身被黑客攻破后,红客可以马上启用备份系统,从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黑客若想真正取胜,他就必须同时攻破主系统和所有备份系统,否则,黑客就会前功尽弃。这就是“一位黑客攻击多位红客”的实际背景,换句话说,只要有那怕一个备份未被黑客攻破,那么,就不能算黑客真正赢。当然,也许红客们并不知道是同一个黑客在攻击他们,所以,可假定红客们互不协同,彼此独立。
先考虑1个高手对抗2个战士的情形,然后,再做推广。
设高手X=(X1,X2)想同时对抗两个战士Y1和Y2。由于这两个战士是互为备份系统的守卫者,因此,高手必须同时把这两个战士打败,才能算真赢。仍然假设:攻防各方采取“回合制”,并且,每个“回合”后,各方都对本次的攻防结果,给出一个“真心的盲自评”,由于这些自评结果是不告诉任何人的,所以,有理由假设“真心的盲自评”是真实可信的,没必要做假。
分别用随机变量Y1和Y2代表第一个和第二个战士,他们按如下方式对自己每个回合的战果,进行真心盲自评:
战士Y1对本回合防御盲自评为成功,则Y1=1;战士Y1对本回合防御盲自评为失败,则Y1=0;
战士Y2对本回合防御盲自评为成功,则Y2=1;战士Y2对本回合防御盲自评为失败,则Y2=0;
由于每个回合中,高手要同时攻击两个战士,所以,用2维随机变量X=(X1,X2)代表高手。为形象计,假定高手有两只手X1和X2,分别用来对付那两个战士。他按如下方式对自己每个回合攻击Y1和Y2的成果,进行真心盲自评:
本回合X自评攻击Y1成功,自评攻击Y2成功时,记为,X1=1,X2=1;
本回合X自评攻击Y1成功,自评攻击Y2失败时,记为,X1=1,X2=0;
本回合X自评攻击Y1失败,自评攻击Y2成功时,记为,X1=0,X2=1;
本回合X自评攻击Y1失败,自评攻击Y2失败时,记为,X1=0,X2=0。
当然,每次对抗的胜负,决不是由某个单方面说了算,但是,上述客观自评估结果,从旁观者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公正地确定如下一些输赢规则。由于这时从任何一个战士(Y1或Y2)的角度来看,他面临的情况与“1对1的情况”完全相同,没必要再重复讨论,所以,下面只从高手X的角度来对“独裁评估”输赢次数的极限问题。
首先看高手“真正赢”的情况,即,高手X同时使战士Y1和Y2服输,即,{Y1=0, Y2=0}。由于Y1和Y2相互独立,所以,P(Y1=0, Y2=0)=P(Y1=0)P(Y2=0)=[P(X1=1,Y1=0)+ P(X1=0,Y1=0)][P(X2=1,Y2=0)+P(X2=0, Y2=0)]= P(X1=Z1)P(X2=Z2),其中,随机变量Z1=(X1+Y1)mod2,Z2=(X2+Y2)mod2。由于如下两个信道:1)以X1为输入,Z1为输出,其信道容量记为C1;2)以X2为输入,Z2为输出,其信道容量记为C2。根据仙农编码极限定理[11],知道:P(X1=Z1)≤C1和P(X2=Z2)≤C2,而且,这两个不等式还是可以达到的,于是,P(Y1=0, Y2=0)≤C1C2。因此,我们有:
定理1(1攻2的攻击能力极限定理):在N个攻防回合中,一个高手最多能够同时把两个战士打败NC1C2次,而且,一定有某种技巧,可以使高手达到该极限。
其实,上面的定理1是下面定理2的特殊情况,之所以单独将其列出,是因为这个问题在[6]中未被解决。
在1对2情况下,所有可能的“独裁评估”有:X1=a、X2=b、(X1,X2)=(a,b)、Y1=a、Y2=b、(Y1,Y2)=(a,b)、(X1,Y2)=(a,b)、(X2,Y1)=(a,b),这里a和b取值为0或1。由于X1与X2相互独立,由于Y1与Y2相互独立,由于X1与Y2相互独立,由于Y1与X2相互独立,所以,仿照定理1的证明过程,可以得到:
定理2(独裁评估的极限):在一个高手X=(X1,X2)同时攻击两个战士Y1和Y2的情况下,在N个攻防回合中,有如下极限,而且它们都是可以达到的极限:
1){X1=a}最多出现NC1次,其中,C1是以Y1为输入,以(X1+Y1+a)mod2为输出的信道容量;
2){X2=b}最多出现NC2次,其中,C2是以Y2为输入,以(X2+Y2+b)mod2为输出的信道容量;
3){(X1,X2)=(a,b)}最多出现NC1C2次,其中C1和C2如1)和2)所述(此时,若a=b=1,则意味着“X既未被Y1打败,也未被Y2打败”或者说“X成功地挡住了Y1和Y2的攻击”。由于,P(X1=0∪X2=0)=1-P(X1=1,X2=1)≥1-C1C2,所以,在N回合的对抗中,X被打败至少N(1-C1C2)次。这也是[6]中研究过的多攻1的特例);
4){Y1=a}最多出现ND1次,其中,D1是以X1为输入,以(X1+Y1+a)mod2为输出的信道容量;
5){Y2=b}最多出现ND2次,其中,D2是以X2为输入,以(X2+Y2+b)mod2为输出的信道容量;
6){(Y1,Y2)=(a,b)}最多出现ND1D2次,其中D1和D2如4)和5)所述(此时,若a=b=0的特殊情况,就是定理1中的情况);
7){(X1,Y2)=(a,b)}最多出现NC1D2次,其中C1和D2如1)和5)所述;
8){(X2,Y1)=(a,b)}最多出现NE1E2次。其中,E1是以Y2为输入,以(X2+Y2+a)mod2为输出的信道容量;E2是以X1为输入,以(X1+Y1+b)mod2为输出的信道容量。
现在将1对2的情况推广到1对多的星状网络攻防情况。
星状网络的中心点是高手X=(X1,X2,…,Xm),他要同时对抗m个战士Y1,Y2,…,Ym(他们对应于星状网的非中心点)。
每个回合后,战士们对自己在本轮攻防中的表现,给出如下保密的不告知任何人的盲自评估:战士Yi若自评估自己打败了高手,则记Yi=1;否则,记Yi=0这里1≤i≤m。
每个回合后,高手X=(X1,X2,…,Xm)对自己在本轮攻防中的表现,给出如下保密的不告知任何人的盲自评估:若他在对抗Yi时得分为ai(这里ai=0时,表示自认为输给了Yi;否则,ai=1,即,表示自己战胜了Yi),那么,就记Xi=ai,1≤i≤m。这时,也可以形象地将高手看成“长了m只手:X1、X2、…、Xm”的大侠。
类似于定理2,我们有:
定理3(星状网络对抗的独裁极限):在一个高手X=(X1,X2,…,Xm)同时对抗m个战士Y1,Y2,…,Ym的星状网络环境中,所有的独裁评估都可以表示为事件:
{[∩i∈S{Xi=ai}]∩[∩j∈R{Yj=bj}]},其中S和R是数集{1,2,…,m}中的两个不相交子集,即,S∩R=Ф,ai、bj取值为0或1(1≤i,j≤m)。
而且,独裁评估的概率为P({[∩i∈S{Xi=ai}]∩[∩j∈R{Yj=bj}]})={[∏i∈SP({Xi=ai})][∏j∈RP({Yj=bj})]}≤∏i∈S,j∈R[CiDj],这里,Ci是以Yi为输入,以(Xi+Yi+ai)mod2为输出的信道的信道容量;Dj是以Xj为输入,以(Xj+Yj+bj)mod2为输出的信道的信道容量。而且,该极限是可达的。
换句话说,在星状网络的N次攻防对抗中,每个独裁事件{[∩i∈S{Xi=ai}]∩[∩j∈R{Yj=bj}]}最多只出现N∏i∈S,j∈R[CiDj]次,而且,这个极限还是可达的。
该定理的证明过程与定理1类似,只是注意到如下事实:从随机变量角度来看,当i≠j时,Xi与Yj相互独立;各Xi之间相互独立;各Yj之间也相互独立。定理3其实也包含了[6]考虑的“1攻多”和“多攻1”的情况。
(四)榕树网络(Banyan)对抗的输赢次数极限
除了1对1的单挑、1对多的星状网络攻防之外,在真实的网络对抗中,还常常会出现集团之间的对抗情况,即,由一群人(比如,北约集团X1,X1,…,Xn)去对抗另一群人(比如,华约集团Y1,Y2,…,Ym)。这里,北约集团的成员(X1,X1,…,Xn)之间不会相互攻击;同样,华约集团的成员(Y1,Y2,…,Ym)之间也不会相互攻击;北约(华约)的每一个成员,都会攻击华约(北约)的每一个成员。因此,对抗的两个阵营,其实就形成了一个榕树网络(Banyan)。为研究简便,假定同一集团成员之间都是独立行事(即,各Xi之间相互独立;各Yi之间也相互独立),因为,如果某两个集团成员之间是协同工作的,那么,就可以将它们视为同一个(融合)成员。
仍然采用回合制。仍然假定在每个回合后,各成员都对自己在本轮对抗中的表现,给出一个真心的盲评价。具体地说:
每个北约成员Xi(1≤i≤n)都长了m只手,即,Xi=(Xi1,Xi2,…,Xim),当他自认为在本轮对抗中打败了华约成员Yj(1≤j≤m)时,就记Xij=1;否则,当他自认为在本轮对抗中输给了华约成员Yj(1≤j≤m)时,就记Xij=0。
同样,每个华约成员Yj(1≤j≤m)也都长了n只手,即,Yj=(Yj1,Yj2,…,Yjn),当他自认为在本轮对抗中打败了北约成员Xi(1≤i≤n)时,就记Yji=1;否则,当他自认为在本轮对抗中输给了北约成员Xi(1≤i≤n)时,就记Yji=0。
类似于定理3,我们有:
定理4(榕树网络对抗的独裁极限):在该榕树网络(Banyan)攻防环境中,所有的独裁评估事件都可表示为:[∩(i,j)∈S{Xij=aij}]∩[∩(j,i)∈R{Yji=bji}]。这里S和R是集合{(i,j):1≤i≤n,1≤j≤m}中的这样两个子集:当(i,j)∈S时,一定有“(j,i)不属于R”;同时,当(i,j)∈R时,一定有“(j,i)不属于S”。而且,独裁评估的概率为P([∩(i,j)∈S{Xij=aij}]∩[∩(j,i)∈R{Yji=bji}])=[∏(i,j)∈SP{Xij=aij}].[∏(j,i)∈RP{Yji=bji}] ≤ ∏(i,j)∈S,(p,q)∈R[CijDpq],这里,Cij((i,j)∈S)是以Yji为输入,以(Xij+Yji+aij)mod2为输出的信道的信道容量;Dpq((p,q)∈R)是以Xqp为输入,以(Xpq+Ypq+bpq)mod2为输出的信道的信道容量。而且,该极限是可达的。
换句话说,在榕树网络的N次攻防对抗中,每个独裁事件{[∩(i,j)∈S{Xij=aij}]∩[∩(j,i)∈R{Yji=bji}]}最多只出现N∏(i,j)∈S,(p,q)∈R[CijDpq]次,而且,这个极限还是可达到的。
(五)麻将网络对抗的输赢次数极限
一个有n个终端的网络中,如果所有这些终端之间都相互攻击,就像打麻将时每个人都“盯上家,卡对家,打下家”一样,那么,这样的攻防场景就称之为麻将网络攻防,或者,更学术一些,叫做“全连通网络攻防”。在实际情况中,这种攻防场景虽然不常见,但是,偶尔还是会出现的。为了学术研究的完整性,我们在此也来介绍一下。
在麻将网络中的n个战士,用X1,X2,…,Xn来表示。每个战士Xi(1≤i≤n)都有n只手Xi=(Xi1,Xi2,…,Xin),其中,他的第j(1≤j≤n)只手(Xij)是用来对付第j个战士Xj的,而Xii这只手是用来保护自己的。
仍然假设他们的攻防是采用回合制,仍然假设他们在每个回合后,都对本轮攻防的效果进行一次只有自己知道的评估,即,
如果战士Xi自认为在本回合中打败了战士Xj(1≤i≠j≤n),那么,他就记Xij=1;否则,如果他认为输给了战士Xj,那么,他就记Xij=0。说明:对Xii不做任何赋值,因为它对整个攻防不起任何作用,放在这里仅仅是使得相关公式整洁而已。
类似于定理4,我们有:
定理5(麻将网络对抗的独裁极限):在麻将网络攻防环境中,所有的独裁评估事件都可表示为:∩(i,j)∈S{Xij=aij},这里,S是集合{(i,j):1≤i≠j≤n}中的一个特殊子集,它满足条件:如果(i,j)∈S,那么,一定有“(j,i)不属于S”。而且,独裁评估事件的概率为P(∩(i,j)∈S{Xij=aij})=∏(i,j)∈SP{Xij=aij}≤ ∏(i,j)∈SCij,这里,Cij((i,j)∈S)是以Xji为输入,以(Xij+Xji+aij)mod2为输出的信道的信道容量。而且,该极限是可达的。换句话说,在麻将网络的N次攻防对抗中,每个独裁事件∩(i,j)∈S{Xij=aij}最多出现N∏(i,j)∈SCij次,而且,这个极限还是可达的。
(六)结束语
《安全通论》以“建立网络空间安全的统一基础理论”为最高目标,并希望它能够适用于网络空间安全这个一级学科的所有分支。可见,其难度相当大!
仙农是全世界几百年才出一个的神人,他仅凭一己之力,仅凭一篇论文就成功地建立了“信息通信工程学科的统一基础理论”:信息论。恐怕其它人很难再如此神奇,至少老夫我肯定不行!
在整个IT界,几乎没有哪门学科的基础理论是由中国人建立的,国人最多只参与了一些局部工作,或者说只啃了一些吃力不讨好的硬骨头。难道中国人真的就没能力创立核心的新学科?我不相信!但是,如果国人连创立新学科的欲望都没有的话,那肯定就没戏了!
横扫当今和可见将来的IT界,除了网络空间安全之外,好像还真没有什么别的机会了,因为,诸如信息论、冯.诺伊曼理论、电磁场理论等基础理论,都已经把相关的学科分支统一起来了。唯独网络空间安全的各个分支,到目前为止,还仍然只是一盘散沙,还急需统一的基础理论!
没有仙农那样的天才,那么,我们能否“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很难像仙农那样,用一篇论文“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s”搞定《信息论》,那么,我们能否用一堆论文来搭建《安全通论》?!这就是我到处宣传《安全通论》,并甘当伯乐的原因。我将在不断探索研究《安全通论》的同时,也乐意为所有学者,特别是青年才俊,敞开大门,愿意毫无保留地为大家服务,争取早日完善《安全通论》。
经过前段时间的宣讲,我收集到一些学者的相关疑问,现简要回答如下:
1)问:《安全通论》存在吗?答:安全的核心是对抗,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博弈。既然前人已经能够把广泛的博弈,用很紧凑的《博弈论》给统一起来,那么,从理论上说,《安全通论》的“上界”是存在的,甚至它就是博弈论的某种精练。当然,这种精练绝非易事!另一方面,从本文和已经发表的其它九篇文章[1-9],我们至少可以说,《安全通论》的“下界”也是存在的。因此,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把“上界”不断压小,把“下界”不断增大,那么,紧凑的《安全通论》就一定能够建成。
2)问:实际的网络攻防不是回合制呀?答:表面上,现实世界的网络攻防确实不是回合制!但是,设想一下,如果把时间进行必要的局部拉伸和压缩(这样做,对攻防各方来说,并无实质性的改变),那么,所有攻防也都可转化成回合制了。况且,既然《博弈论》都是采用的回合制,那么,作为一种特殊的博弈,为什么安全对抗就不能是回合制呢?理论研究一定要建立相应的模型,一定要抛弃一些不必要的差异和非核心细节,否则,就只能做“能工巧匠”了。采用什么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够把所有安全分支给紧凑地统一起来。
3)问:为什么你只考虑了对抗的输赢次数?答:我承认,对抗中的“输赢次数”只包含了部分输赢信息(比如,一次大赢可能胜过多次小输),但是,在没有能力揭示更多输赢信息的情况下,能“向前迈一步”总好过无所作为。做科研,特别是创立一门新学科,只能步步逼近,至少,我没本事一步登天。
4)问:《安全通论》完成后,对网络空间安全到底有什么具体的指导价值?答:关键看今后《安全通论》完成后,到底是什么样子。也许它会是安全界的“信息论”,也许一钱不值。但是,如果是后者,就说明网络空间安全根本就是“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我不相信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你若问我,今后到底如何用《安全通论》去指导安全的各个细枝末叶,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仙农也不知道如何用《信息论》去指导电视机的生产。
5)问:实际安全对抗中还有许多诸如模糊性、随机性等因素,你的《安全通论》中为什么没有考虑?答:首先,《安全通论》不是我的,我只是抛了块“砖”,来引各位的“玉”而已;其次,做研究,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不影响普适性,那么,能够简化的东西都要尽量简化,否则,搞得太复杂,就会无处下手,就很难建立一门紧凑的科学。
6)问:至今,为什么你竟然没有用到《博弈论》?答:从研究《安全通论》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想把《博弈论》当成核心工具,可是,总是事与愿违!这也许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博弈论》真的不能简单地平移到网络安全对抗中来,虽然我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专攻《博弈论》,研读了,包括冯.诺伊曼原著等在内的,近两千页博弈论专著;其二,我的《博弈论》功底还不够深,没能从中找到打开《安全通论》的博弈论金钥匙。因此,我真诚地欢迎博弈论专家,介入《安全通论》。
特别说明:这本该是一篇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但是,如今国人已被SCI绑架了,所以,老夫想带头摆脱SCI的束搏,故将此文在这里发表。本文欢迎所有媒体转载。
(七)参考文献
[1]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1)之“经络篇”,见杨义先的科学网实名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944217.html )
[2]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2):攻防篇之“盲对抗”,见杨义先的科学网实名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947304.html )
[3]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3):攻防篇之“非盲对抗”之“石头剪刀布游戏”,见杨义先的科学网实名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948089.html )
[4]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4):攻防篇之“非盲对抗”之“童趣游戏”,见杨义先的科学网实名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949155.html )
[5]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5):攻防篇之“非盲对抗”收官作及“劝酒令”,见杨义先的科学网实名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950146.html)
[6]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6):攻防篇之“多人盲对抗”,见杨义先的科学网实名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954445.html
[7]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7):黑客篇之“战术研究”,见杨义先的科学网实名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956051.html
[8]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8):黑客篇之“战略研究”,见杨义先的科学网实名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958609.html
[9]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9):红客篇,见杨义先的科学网实名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960372.html
[10]DrewFudenberg, Jean Tirole(著),黄涛、郭凯、龚鹏、王一鸣、王勇、钟鸿钧(译),博弈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1月,第1版第10次印刷。
[11] Thomas M.Cover, Joy A. Thomas著,信息论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年11月,北京。阮吉寿,张华译;沈世镒审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