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lead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leader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邮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博文

微博串串烧

已有 5972 次阅读 2011-6-17 18:59 |个人分类:微博也疯狂|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微博

微博串串烧

杨义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灵创团队带头人

 

 

前言

从文字角度看,博客和微博的唯一区别是:后者的长度不能超过140个汉字。但是,这一看似平常的限制必将对社会产生难以想象的重大影响,甚至可能会重塑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学表现手法!回顾历史,上述推断并非毫无道理,实际上,古人在门框上表达心意的冲动催生了对联,接着又再演化出了诗词,从而诞生了李白等著名诗人,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今人在网络上迅速表达思想的需求,孵化出了各种富有创意的“火星文”;手机短信的出现显著提高了国人的“幽默指数”,也养活了不少短信高手。由此可见,载体对文字表达方式的影响确实会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所以,立即启动微博的文学表达技巧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新课题,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文理融合专家的足够重视。

比如,微博直接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挑战(称之为“微博正命题”):如何将真实世界中的事件用不超过140字的短文,全面、真实地描述出来,而且还必须让普通读者明白。特别提醒:此处只强调了“全面、真实和易懂”这三个实用性要求,而并未考虑文学美

为了研究“微博正命题”,本人随时注意体验生活,并努力将一些看似非常复杂的事件用微博全面而真实地描述出来,并希望经过一定数量的经验积累,最终找到解决“微博正命题”的一些规律。

特别说明,以下微博仅仅是“微博正命题”的研究实例,万望读者不要就其中的内容“对号入座”,毕竟“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当然,以下微博也不是完全凭空杜撰的,否则,就对不能算做“微博正命题”的参考答案例子了。

 

微博实例与注记

 

1曲折纪实:网传故宫失窃,我笑又在造谣;央视新闻确认,着实吓我一跳!故宫哈腰又解释,铁桶安防正休息,嫌犯已捉再逃跑,不是我们没出息。公安三天破悬案,原来盗贼是傻蛋,故宫“别字”表谢意,雷倒国人一大片!小偷惊暴天机,展品竟然假的;法律定刑按真计,小偷喊冤哭天又抢地。真事,还是演戏?(注记1:一条微博确实足够描述真实事件的不少意外情节!)

 

2文革:一疯子带八亿傻子,把国家搞瘫。四逆臣谋篡位,为“忠”送终。儿子斗老子,拿“孝”当笑。“永远健康”杀“万寿无疆”,人岂有“仁”?各派誓死捍卫同一神,扔儒“义”求主义。学生批先生,乱“礼”有理。斗天、斗地、斗人,变“智”为痴。人人自危,谁还信“信”?愚“勇”灭“廉”、“耻”!(注记2:微博的字面杀伤力其实不小)

 

3教授退休:生日踏歌去上班,退休通知摆桌前;一阵酸楚两行泪,卅年辛勤全白费。主管领导虽然忙,电话慰问又何妨,待到自己退休时,方知世态多炎凉!冷血机器没有错,管理部门有点过;单独面谈若太累,何不搞个茶话会?我辈当借前车鉴,早做准备防心寒;赶紧调低企望值,不靠天地靠自己。(注记3:微博也能煽情。)

 

4评院士:众高僧疯抢木梳,失败者悲痛欲哭,旁观客莫名其妙,当事人绝不糊涂。得梳高僧想还俗,不愿再受念经苦,除去佛学啥都懂,从此享尽世间福。决策者不愚笨,还俗高僧做金盾,万一失误可推责,永葆官场如意混。院士制度有点差,建议木梳改袈裟,鼓励高僧究佛学,重视人才用它法。白说还说,罢,罢,罢!(注记4:仅靠意境也能写微博,140字也足够声东击西。)

 

5学高尔夫:昂首扛杆去球场,快速瞄准一猛棒,球杆飞出十余米,小球仍在原地躺。屡击屡空拜教练,基本动作一遍遍;双脚齐肩微下蹲,紧盯小球手挥圆。学了铁杆学木杆,腰酸腿痛流大汗;沙坑草地轮流跑,盼望来年果岭见。同学请客初下场,球飞我追球童忙;回家妻问首战绩,面红耳赤口难张。你也这样?(注记5:有时微博确实能够把某些复杂的事情说清楚。)

 

6书记五步曲:部里派来猛书记,特色鲜明喜骂人,师生惊愕后淡笑,权当饭余听逸闻。为破万马齐喑,强推教育讨论,一年时间被虚度,仍然死气沉沉。心急火燎诺蓝图,“L翼”“S轮”齐上阵,N年任期早已过,蓝图还在柜里卧。棒子换萝卜,喇叭变哑巴,为时已太晚,师生心早散。没趣早退休,回家养狗狗。(注记6:微博也可写成记述文,这也许是今后微博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

 

7高校N大怪之“教授老板好亦坏”?恨他,就骂他为“老板”,剥削学生的恶魔;爱他,就赞他为“老板”,成果转化的先锋。“天使”“撒旦”一身兼,功过是非两重天,众说纷纭无定论,兴风作浪只是“钱”!欢迎老板进来兼教授,却不知怎样对待教授出去任老板。葡萄酸,葡萄甜,未吃葡萄者少发言!(注记7:顺口溜也许是微博的一种有效的表现手法,容易激发人的联想。)

 

8研究生就是做“研究”的学生。研究=研+究。研者细磨也。究者穷尽也。可见研究成果并非一入学就能够得到,新生不必太猴急。做研究就是做学问。学问=学+问。对工科生来说,“学”主要来自项目、实践和实习。“问”的对象不仅是导师,而且还有师兄、师姐和周围的所有人。(注记8:微博的文字实用价值也不可低估。)

 

9小宝宝快长大:某研二学生仅仅因办理退宿舍之事,据不完全统计,先后与我进行了三次电邮,四次长途电话,还被要求配合开具校方证明信(听语气,也许她还为此哭过数次)。虽无奈,但义不容辞,谁叫我是导师呢。我真担心她毕业后怎么办呀!谁来接任保姆呢?(注记9140字足够了!)

 

10大学生活最好还是“直线美”:最近被某位博一生搞得很晕,电邮、电话、面谈轮番上阵,整整被折腾几个月,莫名其妙中偶然得知她其实只是想换一个课题组而已!但愿在新组中,泪水能被更加珍惜。学生中应该少一些绕圈高手,不宜常用催泪弹!直截了当提要求,只要不违背既定规则,老师都会开绿灯。(注记10:微博确实能够满足“全面、准确、易懂”这三个要求)

 

11不合群者难成功:某研二学生,至今已经多次更换课题组,每次都是别人不对,每次自己都感到很委屈甚至气愤。也许真正的敌人是他自己,是他潜意识中的与众不同。在校内,老师可以迁就他,但是,毕业后,社会能够再给他特殊待遇吗?谁能告诉我,对这类学生,是该宽,还是该严? (注记11:写微博其实并不需要太好的文字运用功底。)

 

12关系学生问题多:据统计,在失败学生中,关系生居多。关系误了学生的事,关系伤了导师的心,关系灭了家长的企望,关系负了领导的信任,关系坏了朋友的情谊。研究生招生马上又要开始了,希望全体家长、学生、导师、领导、朋友团结起来,共同抵制关系生。(注记12:即使是用“大白话”,有时140字也足够用了。)

 

13“尽力而为”与“竭尽全力”的区别:前者用99.99%=A)的力气去做事,后者用100.01%=B)的力气去做事。表面上看A @B,但是,A´ A´ A´…=0, B´ B´ B´…=¥。各位,如果你一生都尽力而为的话,那么,你将收获零;如果你一生都竭尽全力的话,那么,你将收获巨大的成功!明白了吗?(注记13:当前新浪微博系统有一个缺点,即,数学公式无法显示。建议改进!)

 

14高校N大怪之“虽像衙门却山寨”:司级、局级、省部级,好像“衙门”是真的;无权无位无资金,事事难办好伤心。招生名额上级配,学位文凭统一备;举办专业听安排,学科建设甭胡来。经费、人脉受专注,重点提高知名度;官位自然是核心,跑部累得腿抽筋。南方科大不听话,随后找茬把它杀!(注记14:熟练掌握相关技巧后,微博好像可以自由发挥,直击任何事件)

 

15“四大名著”新解:贪腐官员背后都藏有《红楼》,官二代和富二代都好《西游》,房地产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正上演《三国》,建立和谐社会避免《水浒》。(注记15:用微博搞笑很容易。)

 

16高校版“四大名著”:北大源于《红楼》;清华毕业生几乎全都《西游》;争项目,产、学、研问计《三国》;行政化大学中,教授频演《水浒》。(注记16:锁定关键词后,微博可以随意发挥,并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17研究生版“四大名著”:房价涨,男生发愁毕业后挣钱不够买《红楼》;追幸福,女生盼望早日出嫁他乡去《西游》;遭纠结,生活、文凭、收入孰重孰轻,演《三国》;求侥幸,个别学生铤而走险,抄论文,入《水浒》。(注记:读者如果愿意,还可以用“四大名著”挖掘许多新奇的微博)

 

体会

 

通过众名人传(微博版)和大事记(微博版)以及生活中碰到的若干真实事件的微博描述,我有如下体会供读者参考,也许它们有助于解决“微博正命题”:

体会1,对深有感触的事件,即使是很复杂,只要认真运用文字,就基本上都能够把它用140字表述出来;对平平常常的事件,好像140字就根本不够了。

体会2,每条微博最好有一个能够担当起“意境启动器”的题目,这样,许多文字就可以省略,而读者却能够准确地自行填补这些空白,这一点很像是在“耍魔术”或像在对读者进行“催眠”。

体会3,多用意境,否则,140字根本就不够用。另外,用意境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微博只对某类读者开放,而其它读者就“不知所云”了。

体会4,多用顺口溜,这样读者阅读更省事,而且,对读者更有吸引力。当然,再次特别强调“微博正命题”不追求文学美,至少是还没有能力来追求文学美。

体会5,将所要描述的事件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小情节,每个小情节再以“小微博”的思路来表现,这样层次感就更强,而且,灵活性就更大。

当然,至今我们在“微博逆命题”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欢迎广大读者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给我们提一些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456397.html

上一篇:告研究生新生书
下一篇:微博顺口溜
收藏 IP: 59.64.159.*| 热度|

2 刘钢 陈儒军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