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安全心理学(α版5)
------记忆博弈
杨义先,钮心忻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
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所有信息安全问题,全都归罪于人!可惜,在过去数十年里,全球信息安全专家们,却几乎把“人”给忘了,都主要埋头于技术对抗。反而是黑客们,常常利用所谓的“社会工程学”,来攻击“人”;并以此为突破口,结合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把用户和红客打得落花流水。
更具体地说,至今全世界都片面地,把网络看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冷血”系统,认为可以通过不断的软件升级、硬件加固等技术办法,来保障信息安全;但却忽略了那个最重要、最薄弱的关键环节,即,“热血”的“人”!
其实,完整地看,只有将软件、硬件和人,三者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形成一个闭环;而只有保证了这个闭环的整体安全后,才能真正建成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其中,人既可以是最坚强的,也可以是最脆弱的。更明白地说,硬件和软件其实是没有“天敌”的,只要不断地“水涨船高”,总能够解决已有的软硬件安全问题;但是,“人”却是有“天敌”的。所以,赢人者,赢天下;胜人者,胜世界!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们将试图创立《信息安全心理学》,也可称为《黑客心理学》(它也是《安全通论》(见[2])的第2个副产品。《安全通论》的第1个副产品,便是正在畅销的《安全简史》(见[1])一书,欢迎大家踊跃购买哟),并以此弥补全球信息安全界的上述缺陷。《信息安全心理学》的读者对象,将主要是信息安全界人士,当然也包括那些关心信息安全的普通老百姓;所以,我们将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心理学术语和概念,那怕牺牲一定的心理学严谨性。
理想的《信息安全心理学》,将以信息安全为体,以心理学为用;即,从信息安全应用角度出发,在心理学的浩瀚海洋中打捞出安全“珍珠”,然后,把它们串成“项链”。《信息安全心理学》(或称为《黑客心理学》)与《社会工程学原理》其实是一体之两面;前者是从红客角度观察的结果,后者则是从黑客角度观察的结果。换句话说,黑客的所有社会工程学攻击手段,都将源于“项链”中某些“珍珠”的拼接。
必须坦承,由于才疏学浅,我们对心理学几乎一窍不通!所以,为了接受更多心理学家和信息安全专家的批评和指教,我们仿照当初《安全简史》的做法,即,采用众筹模式,不时将半成熟的结果公开,以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改进。
本文是第5部分,主要论述在“记忆”这个战场上,攻防双方如何博弈。特别是社工黑客如何采用不同的手段,分别在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方面,让受害者的记忆失控,即,要么让“记”失控,要么让“忆”失控。反过来,守方又如何增强记忆,不让记忆失控。最后,在结束语中,归纳了记忆失控的极限状态。
(一) 前言
在社工黑客眼里,人的“记忆”便是“热血电脑”的存储系统。
而存储系统的关键动作只有两个:一个是“存”,另一个是“取”。因此,相应的攻击思路也有两个:其一,让“存”失控;其二,让“取”失控。只要二者之一达到目的,黑客也就成功了。
再看人的记忆,其实也分两部分:一个是“记”,即,记住;另一个是“忆”,即,回想。社工黑客攻击“记忆”的目的是使它失控,即,要么让“记”失控,要么让“忆”失控;换句话说,要么让“该记的,没记住;该忘记的,没忘记;该记成A的,却被记成了B等”,要么让“该回想起来的,没被回想;不该回想的,却被回想;本来是A的,却被回想成B等”。总之,只要有一招得逞,那么黑客的攻击就算成功了。而守方的目标,显然与黑客相反。
本章就来介绍,在记忆这个“战场”上,攻守双方如何彼此对抗。
关于“记忆”,心理学家们已经研究了几百年,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所以,我们只需“摘桃子”就行了,甚至不去深究过于专业的心理学概念,反正“记忆”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不过,攻防的细分“战场”还是需要说明的,因为,记忆的种类,远比常人体验的要多;而且,针对不同种类的“记忆”,攻防手法也不相同。
第一个“战场”叫“感觉记忆”,又名“瞬时记忆”,它是当客观刺激停止后,在极短时间内(0.2至2秒)保存下来的记忆。例如,看电影时,虽然呈现在屏幕上的是一连串静止照片,但我们却看出了运动的效果;这就归功于感觉记忆。实验表明,人的感觉记忆比猪还差,比如,在屏幕上闪现一些字母后,人能够回忆出这些字母的准确度,真的还不如经过训练后的猪。“感觉记忆”是记忆的开始阶段,也是黑客攻击难度最小的阶段。黑客只要能成功拦截“感觉记忆”,那就胜券在握,因为,他已将受害者的记忆“扼杀在了摇篮之中”。比如,要数两叠钞票,当你数到第二叠的一大半时,旁人突然一声吼,让你分心了;这时你可能还记得第一叠钞票有多少张,但却忘了第二叠已数到第几张,于是,不得不重数。为什么对前后两个数的记忆,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是因为,你已把第一叠的钞票数,放进了“长时记忆”(后面的第三个“战场”);而第二叠的钞票数,只暂时放在“感觉记忆”中。因此,攻击感觉记忆,只需很简单的一招,即,让受害者分心,就能取胜。但是,现实并不能让社工黑客随时都有机会,对受害者“大吼一声”;于是,攻守双方,便只好进入随后的第二个战场。
第二个“战场”:“短时记忆”,它对信息的记忆大约保持1分钟,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所以,第二个战场也只是过渡战场。感觉记忆中,只有那些能引起当事者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相反,那些与长时记忆无关的或没有注意到的信息,由于没有转换为短时记忆,所以很快就消失了。
第三个“战场”,这才是攻防双方的主战场,叫“长时记忆”,它是指存储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长时记忆”中存储着过去的所有经验和知识。
由于第一个“战场”的博弈,已经在前面用两个字,分心,就说清了。所以,下面只分别介绍第二个和第三个“战场”的攻防对抗。
(二) 短时记忆的对抗
“短时记忆”包括两种成分:其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未经加工,其容量相当有限,主要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含视觉和语义信息等;其二,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已被加工,使其容量扩大。
在加工“短时记忆”信息时,具有如下可利用的规律性漏洞,它们也是攻防双方在“第二个战场上”,需要争取的主要“阵地”:
1)与视觉相比,应该重点攻击听觉。因为,实验证实:在允许观看的条件下,听音回忆时,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却很少混淆。可见,在“短时记忆”对信息的加工方面,听觉比视觉重要;换句话说,听觉是攻击重点。而攻击听觉的办法,显然就是噪声干扰,比如,又大吼一声。
2)如果只存在视觉(即,没有听觉,这是远程网络攻击的常见情况),那么,与“音”相比,应该重点攻击“形”;换句话说,此时,形状相同的东西更容易记住,发音相同的东西则次之。例如,在没有听觉、只有视觉的情况下,如果将第一个英文字母,一会儿写成大写A,一会又写成小写a;那么,记忆的难度就会大于统一大写(或统一小写)的情况。
3)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记忆的效果。比如,用咖啡等兴奋剂,提高大脑的兴奋水平后,便可提高记忆力。实验表明:在一天当中,人的记忆高峰在上午10:30左右,而整个下午都在下降,晚上效率最低。
4)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只在5至9之间,平均为7;换句话说,短时记忆只能记住大约7个组块。这里所谓的“组块”,指的是一个单元,它既可以是一个串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等。组块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而异,因此,每人都可利用自己的知识,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例如,数学家便可将数字串3、1、4、1、5、9、2、6,组成圆周率组块π;而画家却只好将该串看成8个组块,当然就很难记住了。
5)加工深度。如果对被记忆的信息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记忆效果会更好。比如,软件工程师对IP地址的记忆能力,远远超过会计;因为前者对组成IP地址的数字和小数点的理解更深刻,而会计的理解却较表面。又比如,牙医认人的能力也许很差,但是,只要你一张嘴,他就能想起前次给你看病的情形,因为,他对牙的理解,比对人的理解更深刻。
6)复述。复述是增强短时记忆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复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所以,正在苦心背单词的朋友,记得多用精细复述,别只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哟。
7)干扰。这是社工黑客对付复述的最有效手段。因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得不到复述的情况下,很快就会被遗忘。而阻止复述的办法就是:用其他无关信息去干扰受害者。
8)完全系列扫描,这是人类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即,对全部记忆信息进行穷举检索,然后再做出判断。因此,如果短时记忆的信息组块越多,提取的时间就越长;而且,在短时记忆信息块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提取任何一个组块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即,与组块的顺序无关。由此可见,良好的组块(即,组块个数尽可能少,每个组块中的信息量尽可能大)不但可以提高短时记忆的信息量,而且还有助于信息的提取。总之,阻止对方组建良好的组块,是社工黑客攻击短时记忆的有效办法,至于如何阻止,那就得因人而异了。
(三)长时记忆的对抗
如果社工黑客在前面的“第一战场”和“第二战场”,都未能得逞;那么,就只好在此小节的“第三战场”(也是记忆领域攻防双方的主战场),来阻击受害者长时记忆了。
长时记忆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和容量,几乎都没有限制;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主要是复述),极少部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长时记忆又可按时间顺序,再分为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阶段;因此,社工黑客只要能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获胜,他就赢了。
3.1)长时记忆的识记
识记,其实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对想要记忆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通过识记,新的待记忆的信息,便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汇入旧的知识结构之中;于是,记忆便被获得和巩固。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哪怕只有一次经历,便能牢记终生,比如,一见钟情。那么,人类是如何对需要记忆的信息,进行识记的呢?主要方式有三种:
根据刺激的物理特征进行识记:即,通过感觉系统,直接对外界信息的物理特征进行加工,提取事物的各种特征。这种识记方式,在感觉记忆中更常见,如,视觉领域的图象记忆和听觉领域的声音记忆等。
按语义类别进行识记: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时,人类总会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例如.当面对长颈鹿、小萝卜、斑马、潜水员、张三、顾客、菠菜、面包师、土拨鼠、演员、黄鼠狼、李四、南瓜、打字员等单词串时,如果将它们分别纳入动物、植物、人名、职业等四个类别,那么,识记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换句话说,合适的语义归类,有助于改善识记水平,当然也就能提高记忆力。
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识记:即,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型、音韵等),对当前输入的信息进行识记,使它成为可存储的东西。比如,将一些难记的信息,编成顺口溜就是这种办法。
那么,都有哪些因素能影响识记的效果呢,或者说黑客如何才能破坏受害者的识记呢?主要因素有觉醒状态、加工深度、组块和意识状态,其中前三种因素已经在短时记忆时介绍过了,所以,下面只介绍第四个因素,即,
识记的意识状态:即,有意识的记忆,其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识的记忆。这便是“贵人多忘事”的理论依据。实际上,有意识的记忆,可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趋于明确的目标,从而使得记忆任务从背景中突显出来,于是,就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3.2)长时记忆的保持
保持,是将识记的结果,以一定形式存储在头脑中的过程。它是识记和回想的中间环节,也是社工黑客最难破坏的一个阶段。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保持阶段,存储的信息会发生质与量的变化:在量的方面,保持的信息数量会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因为,其它东西都被忘记了;在质的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等的不同,其保持的信息将有多种形式的变化,比如,1)内容更精练,次要的细节将逐渐消失;2)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3)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记忆保持内容的变化,还表现为奇怪的记忆回涨现象,即,在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保持的信息量,反而高于刚学习完时所保持的信息量。
保持的内容,主要按五种组织方式,被储存在头脑中:第1,空间组织。即,将认识的事物以空间方式,组织存储在头脑中。例如,头脑中的篮球总是大于垒球等。第2,系列组织。即,将记忆内容按某种连续顺序,系列地组织起来。例如,学习英文字母表时,大都按A到Z这样的顺序来组织;但是,如果顺序颠倒了,那么字母表就很难记住了。第3,联想组织。对词的记忆储存,是典型的联想组织。例如,“桌子”通常使人联想到“椅子”,“热”联想到“冷”,“妈妈”联想到“爸爸”等。第4,层次组织。许多概念和知识,都是按层次组织的方式,被储存在记忆中的。其中,每个层次,按事物的特性而定,上一层次的特性概括了下一层次,下层次的事物从属于上一层次。例如,若上层次是动物,那下层次便可以是鸟和鱼等,再下一层次便可以是喜鹊和黄鱼等。其实,按层次组织的材料,比杂乱的材料更容易记忆。第5,更替组织。记忆材料的组织,可以相当灵活,每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独特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来组织同样的信息。例如,“老子”这个信息,普通人会将它组织成一句脏话,而国学大师则会将它与《道德经》组织在一起等。总之,保持内容的各种组织方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时也相互重叠,并形成复杂的有结构的记忆库。
由于记忆保持过程相对封闭,所以社工黑客几乎无处下手,但这并不意味着黑客就没机会,因为,记忆保持有一个天敌:遗忘!所谓“遗忘”,就是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难于提取,比如,识记过的事物,不能被再认和回忆,或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当然,遗忘又可细分为:能再认但不能回忆的,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的,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的,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的,叫永久性遗忘等。
遗忘是从学习之后,立即就开始的;而且遗忘的速度最初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例如,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率就可达到42%;而31天之后,遗忘率也仅达到79%。当然,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的影响: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对无意义的材料,比有意义的材料遗忘得快;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反之则慢。因此,对需要记住的材料,不宜贪多求快。
学习程度的影响:对记忆材料的识记,未能达到无误背诵的,称为低度学习;若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这时就称为过度学习。实验结果表明:低度学习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有更好的记忆效果。
识记材料系列位置的影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对26个英文字母的记忆,开头的字母(如ABC)和结尾的字母(XYZ)容易记住,但字母表的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又比如,在学习了一串单词的词表后,若想回忆其内容,那么,最后呈现的单词,将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单词;而最后回忆起来的单词,则是词表的中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将出现系列位置效应,即,在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则是中间部分的词。在回忆的难度上,将出现近因效应,即,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在遗忘的数量上,将出现首因效应,即,最先呈现的材料遗忘较少。
识记者态度的影响:识记者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速度也有影响。比如,那些次要的、兴趣不大的、不太需要的记忆内容,将首先被遗忘。另外,曾经被用心加以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少;而单纯的重述材料,识记的效果较差,遗忘得也较多。
遗忘的原因有多种,不过,社工黑客能够有所作为的,主要有两种:
第1,干扰。在学习和回想之间,足够的干扰刺激,便可导致遗忘;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也就能恢复,因为,此时记忆的痕迹并未变化。更具体地说,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的学习材料的干扰”,比如,若在相声节目“报菜名”的清单后面,再加上一个新菜名;那么,与相声演员相比,普通人将更容易记住这个新加上的菜名。换句话说,社工黑客,若将待记忆的信息,混杂在受害者先前已有的相似信息之中,便能促使受害者的遗忘。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科,对先学习的保持回忆材料的干扰”,因此,社工黑客只要能给受害者增加足够的额外记忆负担,也能促使受害者的遗忘。当然,倒摄抑制的强度,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因素影响。比如,前后学习的材料若完全相同,那么,后学习就变成了复习,它不但不会产生倒摄抑制,反而会加强记忆;但是,前后学习材料若相似度很大,却又不完全相同时,这时的干扰效果将达到最大,甚至大于前后学习材料完全不同的情况。因此,社工黑客最好用“雷同,但不相同”的材料去倒摄抑制受害者,便能获得最佳效果。
第2,压抑。因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而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则记忆也就能恢复。比如,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考试者忘记某些很熟悉的公式等。换句话说,若能给受害者增加适当的精神负担,社工黑客也能从中获益。
那么,作为社工黑客的对立面,你怎样才能记住想要保持的信息呢?这当然是有办法的,比如,充分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比如,可以适当做笔记,编提纲等);重视脑健康和用脑卫生等(比如,严重营养不良,将使记忆力下降;吸毒、酒精中毒及脑外伤等,也会影响记忆力)等。但是,提高记忆的最主要的办法,是组织有效的复习,这是因为,复习在记忆保持中扮演关键角色!
具体地说,刺激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未被复习的信息,几乎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当然,复习也是有讲究的,比如,
首先,复习要及时,因为遗忘的速度,在开始时更快;
其次,要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因为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所以,复习之间应间隔一定的时间,而不宜连续进行。当然,分散复习的间隔长短,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数量、识记水平等方面来确定,刚开始复习时,间隔要短,以后再长一些。
再其次,阅读与重现应交替进行,以便提高复习效率。因为,重现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看到成绩,增强其信心,发现问题和错误,有利及时纠正,抓住材料的重点和难点,使复习更具目的性等;
最后,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即,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比如,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避免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类似材料的复习,不要排在一起,而应交叉安排;在复习时,还要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等。
3.3)长时记忆的再现
再现,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记忆的最后阶段;记忆的好坏,将通过再现表现出来。再现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1)再认
形象地说,所谓“再认”就是,当过去熟悉的东西再次呈现时,你能够将它认出来。比如,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见面后就能够立即认出对方;或者对一首熟悉的歌曲,只要听到几个旋律,就能说出歌名等。社工黑客并不关心“再认”的心理学机制或它与回忆的区别等,而只在乎如何让攻击对象的“再认”出错,即,对熟悉的事物不能再认或认错。比如,让受害者收到的信息不准确、对相似的对象不能分化、处于情绪紧张状态等。具体地说,可以充分利用“再认”的如下几个规律,来搅乱受害者的“再认”:
再认依赖于事物的性质和数量。相似的事物,再认时容易混淆,例如,形状相似的字(“已”与“巳”等)在再认时,就容易出错。事物的数量,对再认也有影响,比如,在再认英文单词时,每增加一个词,再认时间就会增加38毫秒。
再认依赖于时间间隔。再认的效果,随再认时间的间隔而变化。间隔越长,效果越差。实验结果表明:间隔2小时,再认效果最好;随着间隔时间越长,再认的效果会逐渐下降。
再认依赖于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对不熟悉的事物,进行再认时;积极的思维可以帮助进行比较、推论,从而提高再认的效果。例如,若认不出某多年未见的老友,便可根据现有线索,回忆当年的生活情景,从而帮助再认成功。
再认依赖于当事者的期待。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不仅取决于对刺激信息的提取,而且依赖于当事者的经验、定势和期待等。例如,对双关图的识别,本该看出两个图形,但由于定势或期待的影响,每个人认出图形的速度各不相同,甚至有的人只能认出其中的一个图形,而认不出另一个图形。
再认依赖于当事者的个性特征。比如,独立性强的人,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便能更好地从复杂图形中,识别出简单图形;而依赖性强的人,其再认的效果也较差。
2)回忆
与“再认”相比,对普通人来说,“回忆”一词几乎是耳熟能详。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回忆”的内涵却相当丰富;不过,对社工黑客来说,他只关心影响“回忆”的如下几个关系因素:
联想。它是回忆的基础,因为,人在回忆某事物时,也会连带地回忆起其他相关事物。如想到“阴天”,就会想到“下雨”;想起一个朋友的名字,就会想到他的音容笑貌等。联想具有以下几个规律:1)接近律,即,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比如,提起孙悟空,就会想到猴子;由元旦就会想到春节等。2)相似律,即,形式相似或性质相似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比如,提起夏天,就会想到炎热;提到英雄,就会想到勇敢等。3)对比律,即,事物间相反的特征,也容易形成联想。比如,由黑,容易想到白;由高,容易想到低等。4)因果律,即,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也容易形成联想。比如,由雷声就会想到闪电;由冰雪就会想到寒冷等。
定势和兴趣。它们直接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所谓定势,就是每个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不同者,对同一刺激引起的回忆内容也不同,产生的联想更不同;比如,听到鞭炮声后,婚庆公司和殡仪馆员工,将分别联想到婚礼和丧礼。另外,兴趣和情感状态,也可使某类联想处于优势;比如,面对恐龙,儿童和古生物学家,就会分别优先联想到游乐园和化石。
双重提取。即,在回忆过程中,借助表象和词语的双重线索,可以提高回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例如,当被要求回忆“某楼有几层?”时,首先在头脑中出现该楼的形象;然后,再从中提取楼层的数目,效果会更好。同时,在回忆过程中,寻找回忆内容的关键点,也有利于信息的提取。例如,在回忆英文字母表时,若问B前面的字母是什么,那么大部分人都能回忆起来;但是,若问I前面的字母是什么,回答就较困难。此时,有的人就会从A开始通读字母表,直到回忆起I前面的字母;而更多的人,则会只从G开始通读字母表,因为G在整个字母表中是一个关键点,其形象比较突出。
暗示回忆和再认。它们也有助于信息的回忆提取。在回忆较复杂或不太熟悉的东西时,呈现某些与回忆内容有关的线索,将有助于回忆内容的迅速恢复。若暗示与回忆内容有关的事物,也能帮助回忆。
抗干扰。回忆的困难,常常源于干扰。例如,考试时,本来知道答案,但由于过分紧张,反而一时想不起来了。这种“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的现象,称为“舌尖现象”;其简便的克服方法是,停止回忆,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然回忆出来了。
(四)记忆的加强
前面各小节,主要是从社工黑客的角度来看记忆,其目的是搞破坏。
但是,心理学家们则主要是从相反的方面,即如何加强记忆,来总结相关结果,并给出了若干经验。虽然这些经验已经以攻方语言,夹杂在前面各小节的叙述中,但是,为了加深读者印象,现在再以守方语言,将增强记忆的技巧集中归纳如下:
1)若有明确目的,则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记忆优于无意记忆。比如,你第二次见到心仪的相亲对象时,马上就能认出;但是,即使经常乘公交,你也不一定想得起司机的模样。
2)记忆的意向很重要。即,要求长期记住的东西,较之只要求短期记住的东西具有更大的巩固性。要求可记可不记的东西,实际上可能就什么也记不住了。比如,配偶的生日,大部分人都能长期记住;与朋友本次聚餐的房间号,过几天就会忘掉;刚才上楼时电梯里有几个人,可能压根就想不起来。
3)被要求精确记忆的效果,比只要求记其大概的效果要好。比如,考试前记忆英文单词拼写的效果,就好于考试后的记忆效果,因为,平时可通过查字典来纠错记忆错误。
4)按顺序记忆的效果,优于乱序的记忆效果。当然,这里的“顺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安排,比如,逻辑顺序、自然顺序、历史顺序、时间顺序等。总之,把无规则排列的事物,排成编号或序号,便可提高记忆效果。
5)与当事者的需求相符合的材料,就容易记牢。比如,司机容易记住附近的加油站位置;而小贩就没这个本领,但他却能记住谁是回头客。
6)凡能引起当事者直接兴趣的材料,就记得快、记得久。记乐谱时,歌唱家强于厨师;但在记菜谱时,厨师又领先于歌唱家。
7)能激发当事者情感的事物,就能较长久地保留在头脑中。比如,被吓一跳的事情,有些人能够终生不忘。
8)经过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事物,较容易记住,且记得牢,甚至终生不忘。比如,自己反复推敲写成的诗歌,就容易牢记;而旁人可能就只记得其中的几个佳句。
9)待记忆材料的多少,影响记忆中保持的百分比。一般来说,被要求记忆的材料越多,实际保持住的反而越少。因此,在记忆时,“少吃多餐”比“暴饮暴食”好,即,每次记忆的材料不宜太多,但需要持之以恒。
10)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容易记住。因此,需要将无意义的材料,编成口诀,使其变成有意义的材料,便可增强记忆效果。
11)直观的、形象的材料,较之抽象的概念和材料更容易被记住。因此,需要利用诸如图表、连环画、娱乐形式等,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东西,从而加强记忆效果。
12)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较易记住。因此,把需要记忆的材料,编成打油诗等,可帮助记忆。
13)有多种感知参与的活动,较之只有单一感知参与的活动,其记忆效果更好。实验表明,单凭听觉,每分钟仅能传达100个单词;单凭视觉,其传达的速度是听觉的1倍;但是若视觉和听觉同时起作用,则传达速度是听觉的10倍。因此,为提高记忆效果,应该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等。
14)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
15)及时复习,可以巩固记忆效果,避免遗忘。
总之,记忆是有规律的,按规律去做,可以加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些规律也可以被黑客所利用,可见,任何事情确实都是一分为二的。
(五)结束语
在“记忆”这个战场上,攻防双方各有妙招。但是,社工黑客的攻击只能是“非身体接触”的,所以,攻方的极限也就是人类的病态记忆,即:
遗忘症,即,丧失记忆,当事者对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完全遗忘。更进一步,遗忘症又包括: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和选择性遗忘。其中,顺行性遗忘,是指近期记忆削弱,即,只能回忆起早期的经历。逆行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过去某段早期的经历。选择性遗忘,是指被遗忘的内容和范围,与某种生活事件或处境密切相关,而与此无关的记忆则相对保持得较好。
错构,即,错误记忆。它表现为当事者对曾经的经历,在发生的地点、情节,尤其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虚构,即,当事者以一段虚构的故事,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断的经历。所谈内容大多为他既往记忆的残余。这些残余,在提问者的诱导下,会串联在一起,显得丰富生动,甚至荒诞不经。虚构的东西,常转瞬即忘。
似曾相识症(或熟悉感),即,当事者对某种陌生场面或情景,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熟悉感,持续不超过数秒钟。
旧事如新症(或生疏感),即,当事者面对已多次体验过的事物,却仍有一种似乎从未体验过的生疏感。
参考文献
[1]杨义先,钮心忻,安全简史,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北京。
[2]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电子工业出版社,即将出版。
[3]杨义先,钮心忻,信息安全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原理)(α版1):黑客的攻击本性。杨义先的科学网博客,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1067712.html
[4] 杨义先,钮心忻,信息安全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原理)(α版2):社工黑客的世界观。杨义先的科学网博客,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1068343.html
[5] 杨义先,钮心忻,信息安全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原理)(α版3):感觉的漏洞。杨义先的科学网博客,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1069540.html
[6]杨义先,钮心忻,信息安全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原理)(α版4):知觉的漏洞。杨义先的科学网博客,网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1071533.html
[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北京。
[8]王建平主编,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北京。
[9]陈士俊编著,安全心理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天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