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登上SELF格致论道讲坛札记 精选

已有 6776 次阅读 2017-11-2 01:33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普, 技术史, 清明上河图, self格致论道

10月29日下午,在海淀文化馆小剧场,笔者和其余6位先生/女士,参加了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科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第21期SELF格致论道讲坛(主页:http://www.self.org.cn/)。讲坛的总标题是:世界奇妙物语。尽管有这样一个总标题,但每位嘉宾的演讲内容各有特色,按照当天出场的顺序依次是:

张浩千,Bluepha首席技术官:像组装机器一样组配生物

张齐兵,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大树的记忆

李汀,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博士:穿越千年的气候密码

周圣,青年钢琴演奏家:我心中的古典音乐

David G.Evans 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化学“雷锋”

我,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清明上河图》:空前写实的技术史画卷

王原,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人类,超级改进版的鱼


这次格致论道,是self讲坛第一次面向社会售票,因为主办方有之前的经验,得知会供不应求,果不其然,票很快售罄(普通票119元,VIP票189元)。笔者算是嘉宾,免费赠了两张票,送给了我过去的两位学生,目前均在做科学教育。

从主办方联系我,到登上讲坛,整整一个月。9月29日,收到主办方倍丽老师的邀请信,觉得颇有意外,因为不曾想到自己(过去也作过self的观众)被“看上”。从最初的邮件看,她们似乎是从笔者去年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讲了一次“古代绘画中的科学技术”得到线索,感觉有趣,便给我发邮件询问。

收到邮件后,我考虑了下,因为10月28-29日正好是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南京)召开的时间,该会议我已报名,有冲突。思考了下,觉得在南京参加一天会议后当晚返回北京来得及,便答应下来。

谁知接下来一个月,受了不小“历练”。主要是和主办方沟通选题、思路,然后是两次试讲。笔者去年在国科图讲得比较碎,因为当时主要的听众是中学生,利用近些年在绘画(含版画)中发现的一些史料谈古代的科学技术。第一次就选题沟通时,对方希望不要讲得太散,仅希望就其中涉及到的《清明上河图》谈。其实我心里一直犯嘀咕,我的确就《清明上河图》发表过两篇小文,但针对的版本不同,一个是北宋张择端本,一个是明代仇英本。如果选题带上“清明上河图”的话,似乎有误导——因为一般公众就认宋本。另,拙文涉及到的技术,特别是有关古代手摇辘轳的例子(张择端本绘有一架,算是较早的手摇辘轳形象),本身技术简单,加上另一个例子“风箱”,担心撑不起来(20分钟)。不过,主办方心意已决,我也只好试试看了。

第一次试讲,两位老师提了一些意见,主要是提醒要挖掘故事,讲述自己在研究中的乐趣。另外,就语言表达上希望再口语化些。等等,总之,听了心灰意冷的。不过,已经答应人家了,没有回头路了,再修改。按照她们的意见,我把每张PPT的文字稿写了出来,这样准备起来更便利些。对方看过后,就前后的衔接、过渡等语句提了一些意见。

离29日没几天的时候,对方三位老师一起到单位听我试讲,另加两名摄像采访人员同时到单位,原来试讲后他们要拍摄一段视频,就是问一些个性化的问题等等。这次试讲,对方仍就语言、表述方式、演讲中的眼神等提了一些意见。之后,我再次修订了PPT文稿,因为马上要去南京开会了,在高铁上我趁机熟练了文稿。

29日上午,按主办方要求,需要彩排。对我这种基本靠口述,彩排主要是熟悉下站位、演讲姿势等注意事项等;对戴维讲授而言,因为他要做几个化学实验,所以需要就镜头、道具等作具体安排,比我的费劲多了(周圣也类似,因为他需要现场弹钢琴)。在个别地方,也看到戴维教授小有不耐烦了,毕竟他有几个实验,现场需要考虑的准备、协调工作有点多。尽管说上去容易,真到舞台上试讲,灯光直接从斜上方打到眼睛上,有点不适应,有点懵,没说几句,有点紧张一下子卡住了。幸好现象几位老师宽慰,才稍稍缓解,然后顺着讲下去了。

上半场的时候,我坐在座位上听前面几位老师讲,他们讲得很棒,有的还有一些小互动。张齐兵老师还带着工具(测量树木年轮)上场,讲得很幽默,不过我在下面还是能看到他额角有点冒汗。毕竟一般的科学家都不善于上舞台。周圣先生可能因为舞台经验多,舞台上比较自如,手足舞蹈的,还弹了一些西方钢琴名家的段落,可惜我没有那欣赏水平,茫茫然不知所“奏”。

下半场先上场的是戴维教授,他主要讲化学中的催化剂(“雷锋”)。他身穿白大褂,在舞台上先做了一个双氧水(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分解实验,然后————

然后我就被叫到舞台的一侧候场了,包括给装上耳麦,化妆师再简单打理了下(上午已经化妆完毕)。忘记说了,这次串场的主持人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的徐颖研究员。我们在一起候场时,戴维教授那边做一个实验,突然一声很大的爆炸(正常进行实验,非意外),工作人员感到有点意外。我平复了一下心情,马上准备上场了。

登上舞台时,之前准备的词也基本忘了,也不顾上去想。为了镇定一下,我大概讲说了一句:戴维教授实验的一声巨响,把我震到了这个舞台(大意)。这样算缓和了一下,然后就是凭节奏,顺着前面的PPT提示屏(主办方叮嘱,看一眼后要回到观众席位,其实因为灯光几乎看不到观众)往下讲。部分地方还是遗漏了,另速度还是快了一点,我大概只用了16分钟(每人要求20分钟左右)。

下场后,两位老师马上过来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其实我知道,只算是合格完成了任务。

回到观众席上,如释重负!若不是担心不雅,真想来一个葛优瘫。

活动结束时,我们7位嘉宾上台和工作人员合影。为了这次活动他们忙碌了许久,望着彼此略显疲惫的身姿离开会场:对她们而言——11月25日将迎来新的Self论坛,新的征程马上开始;对我而言,是一次在Self舞台上的生涩亮相,永恒留在了人生记忆中。

感谢刘倍丽、刘鹏、王英老师的指点和两位叫不上名字的摄影小组成员;

感谢Self论坛团队成员,合作愉快!


结束后与工作人员合影(站立者左三起,依次为主持人徐颖研究员和7位演讲者)

演讲中一张PPT,讲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中的踹布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1083396.html

上一篇:说不尽的诺贝尔奖
下一篇:心忧国运、弦歌不辍
收藏 IP: 219.143.155.*| 热度|

16 李颖业 尤明庆 徐令予 王国强 周健 刘立 李学宽 戎可 张晓良 宁利中 杨金波 杨正瓴 强涛 朱晓刚 武夷山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