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江的博客 Hanjiang Luo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hj701 研究兴趣: 物联网、智慧海洋、人工智能、多智能体及强化学习、无人集群协同智能

博文

实践三不原则,保持积极心态

已有 4419 次阅读 2010-10-27 11:22 |个人分类:思想沉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健康, 积极, 心态, 平和

 
保持平和心态是身心健康和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要体现和支撑保障,但我们处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生活环境中,人的情绪难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多变,如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从而使我们处于积极状态,保持较高工作效率和较高质量的生活状态,时刻享受到充满幸福感的生活体验呢?
也许尝试三不原则:不攀比不抱怨(指责)、不生气(发火),可以促进保持健康、积极、平和心态。
不攀比指不与同事、同学、朋友、邻居等盲目攀比。攀比内容主要有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各种机会和能力等等。攀比容易造成心理失衡、陷入灰色情绪,使我们进入“我为什么不。。。。。。”的怪圈。攀比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社会中的个体所处的内外环境差异的客观事实。另外,人的社会活动的一大问题在于付出与索取的关系问题,但这种关系由于社会本身的复杂性,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关系。但不论如何,可以肯定地说,人的社会体验是不同的,从这点上讲,是没法比较和代替的。如果你能做到不攀比,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从而将精力集中到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生活体验中。
当然,不攀比不是不与他人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并努力加以补齐。与他人比较,更要考虑尽量追求双赢的结果。另外,多与现实生活中那些条件和境遇比你差的人去比较,这不是阿Q精神,这样的比较能够激发你的斗志和奋斗精神,给你的精神加油,使你不畏惧困难,处于积极状态。此外,要多和自己比较,和昨天的自己比较,争取天天都能进步,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实现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标。
不抱怨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阅读威尔·鲍温(Will Bowen)的《不抱怨的世界》,谈论如何使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假设你试着坚持21天不抱怨,你就知道抱怨如何像一个温柔的恶魔一样融合在你的肉体和灵魂中。“如果你希望某人或者当前的情势有所改变,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别于现况,这就是抱怨”。
抱怨使我们陷入一种无助的状态,盲目等待外界的救援。它使我们套牢在外在世界和他人身上,并期望快速改变(而对于他人,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影响)。抱怨使我们忽略了自己的能动性,能动性至少使我们可以选择。抱怨使我们更关注于我们的受伤。但实际上,每个人似乎都很受伤,不然塔尔·宾-夏哈尔博士(Tal.Ben Shahar)的《哈佛幸福课》(Positive Psychology)就不会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Tal.Ben.Shahar.-.Happier.-2007幸福的方法)。
不抱怨才是真正积极的生活方式。它使我们更加接近生活的本质意义,更加关注于对生活目标追求以及生命的体验过程。因此生活在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幸福感会更大。
当然,不抱怨不等于不批评和不自我批评。正确合理的批评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批评和抱怨的区别在于批评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抱怨却可能集中在坏情绪的宣泄。不抱怨也不等于是和事佬。不抱怨只是将对待问题的情绪中心转移到我们自身的能动性上,而这将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 
不生气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是思想境界高的一种表现。而经常生气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另外,生气会造成人际关系失和、紧张,严重的会导致工作、生活协调困难。生气的本质在于对外界现象和结果的无法控制和无法接受的一种极度心理反应。人际关系的中心问题在于主观与客观的交互关系。正确认识这种交互关系,尽量使用影响力而不是对外的控制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有助于避免进入情绪极端的生气状态。
不生气更要求我们的思想境界要高,要多读书、多实践,凡事看开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心养性。遇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该争的就学会放弃、能够换位思考、善于原谅他人、宽容他人等等。
The Secret(秘密)》(Rhonda.Byrne)中讲到人的情绪对一个人的价值实现和生活体验至关重要。在当今日益加剧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也需要我们自己身心能够健康、积极、和谐,也许三不原则能够促进我们自己的和谐,使我们经常处于一种健康、平和、积极的心态,从而将自己的能力和能量能够尽可能的最大化的释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666-377586.html

上一篇:想象力、创造力和十二五规划的随想
下一篇:巧用国外公开课听写英语
收藏 IP: .*| 热度|

7 刘锋 孙学军 许培扬 丛远新 曾兆华 黄锦芳 曾新林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