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资料:大学数学学习与中学的不同之处

已有 10760 次阅读 2012-2-20 11:26 |个人分类:大学数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 数学


豆丁文档,可以在线阅读,


http://www.docin.com/p-345625528.html


[flash]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345625528-144.swf[/flash]

点击全屏可以看得更清楚,点击下载可以得到源文档。


附录,这是以前学生Duke的反馈,黑字部分是他写的,蓝字部分是我的注解。

王老师,
 
我用OUTLOOK里订阅了你的博客,看完这传到豆丁的文章,又是一阵感慨。
 
这篇文章比起当初我们进校的那一篇丰富了很多。

其实内容没有丰富多少,每年修改的时候,只是做了些文字调整。

教育还是要注意实现手段。很多时候,对学生们苦口婆心,他们并不接受。“晓之以理”,此文做的足够好了,“动之以情”,似乎还可以加强。文章谈的偏重于哲学上 “what”以及 “how” 的问题。而关于学习的必要性,以及“why” 的问题还终究要每个同学自己去经历,去体悟。因此,比起其他专业,数学系的修炼总是略显残忍。当年大一有好友矩阵没学好,以至于之后的几章囫囵吞枣,及至大四,高代一才得以通过。亦有同学积分基本功不扎实,以至于之后学习微分方程重修多次。还记得当年一堂数学分析课后,宿舍4人一起买《吉米多维奇》。但是做完此书的根本没有,去做的只有我一人。

数分的习题书,可能《吉米多维奇》的确实不算太好,当时应该是北大的数学分析习题书比较好,现在很多同学在做裴礼文的书,还有Berkeley Problems这本书。


还记得,当年第一堂高代课,你就说,“显然,学数学就要做题,比如高代,杨子胥的题就要会做”。但是又有几人悟到了这其中的要害?!
 
且不说有那些来首师大混的,就算一个好好的,上进听话的孩子,都可能完全不知道以后做怎样的一个人。即使有渴望做一个数学家的,也常有好高骛远,重理想,轻奋斗的倾向。加上首师大数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本来就尴尬,除了做老师,人生远景并不美妙。

北京市的中小学老师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干的好了还可以当“校长”,社会地位是很高的,所以现在的同学们认识到这一点,愿意走师范这条路的也有不少了。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数学专业的GPA,完全没有四六级,计算机证书,以及公务员考试重要。忘不了实变函数课,老师讲完不可测集的构造后,全班仅剩10余人!
 
说这些,是希望老师,不要见到轻视数学学习的同学,就暗暗生气,更不要对大一的部分厌学新生心灰意冷。18岁的年纪遇到了浮躁的社会,发酵出贪图一时玩乐的心态,完全可以理解。就算和他们说精神上的“钱"是负的,又如何拨乱反正?何况他们正是挥霍的年纪?大学里太多的问题和大学本身没有关系。励志书,励志故事总是有畅销的合理性的。在这个简单粗暴的年代,煽情的话的作用往往胜过抽象道理。老师如果能在做人做事的哲学上加以点拨,学生们将受益匪浅。

是的,你上次建议我改换这篇文章的题目,我没有同意,这只是引子而已,是整个一本书的一部份,里面好多东西,因为当年你们没有根据这篇文章深入发问,所以没有来得及跟你们讲。
 
说了这么多,自觉感慨也无用。老师也不是GOD,可以拯救每一个人,只是每每想起今日含辛茹苦,工薪阶层,乃当年雄姿英发,同窗好友,叹往日不可追也。

我们把人生哲学建好后,就去解决具体的问题,你现在到了美国求学,有成家立业的问题,关于成家的问题,可以参考我写的第一本书,就在博客首页置顶,里面设定了几个公理,把它的推理搞透,应该是有很大好处的。

所以,我的书,不讲究“动之以情”,因为最重要的是,所讲的是不是对的,先把这个抓住,就已经是很难的了,只要是对的东西,将来总能够以某种形式传遍天下。
---------------------------------------------------------------------------------------------

补多说几句,说吉米多维奇,只是表明当时的一个状态而已,做不做看个人取舍吧。北大的书偏简单,我大一就做完那本书,其中的解答,提示,都有不少错误。裴礼文书,考研前,除了最后两章,我全部也做完。但裴礼文的书适合考研复习,前后**穿插太大,更不适合新生做。市面上的数学分析习题集我能找的都找了。最难的算是周明强的那三册习题集。当时只出版了前两册,但是我也做完了。因此,我非常有把握的说,大一新生,如果能把任何一部标准课本的课后习题都自己做一遍,对课程知识的复习已经非常充分了。

北大那本数学分析习题集,我觉得难度是挺高的,这里存疑。
 
我学数学分析,收获最大的不是这一周六学时的课,而是当时大一选修的RUDIN的数学分析原理。大一时,就接触到康拓三分集,给我很大的震撼。后来学级数时此书上学到的技巧,更是没有任何一部书可以超过。
 
伯克利问题集不推荐给新生,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博士资格考试问题集。往往都是汇集了教课老师的偏好。哈佛的资格考试题要找到也不难。但是我认为那些不是给低年级本科生准备的。博士资格考试重点考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一些大的定理的美感。新生还是先把类似一致收敛和绝对收敛之类的问题想个明白吧。换句话说,大一是不是学到考研的程度不是核心的问题,但是能不能练成一身基本功却是一个大的问题。

各种收敛性定理是应该好好想一想的。

最后,就算进一个中学算一个好出路的话,如何论证熬夜做题和进好中学之间的因果**?北京城就那样,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我那几个哥么,拖一个关系,不一下进了一个好中学么?不做班干部,进的了重点么?做班干部的,就认真做数学么?外省考来的研究生,没有北京户口,找工作除了支教还能进的了什么学校?人家学文科的天天不学习,出来工作待遇比你寒窗苦读四年要好。你怎么面对这些质疑你的问题呢?出了国,考上了研,进了名校又算什么牛人么?拿这些肤浅的东西短期诱惑学生可以,心里打动学生一定做不到。

你说的情况肯定存在,但任何时候有真本事都不吃亏,难道这个学生完全靠个人的努力,不靠家庭关系等等,就没有出路了么,显然不是,起码我和我的一些朋友们,在北京找到工作,就不是靠关系的,首师大的硕士生也有好几个去重点中学工作的,他们/她们也是因为研讲水准很高,得到这份工作。

所以,这还是有因果关系的,这是一盘系统的棋,并不简单,我的其他博文说过这方面的事(师资核定一法)。
 
如果让我面对新生,我不会说那些事情,也不会提及那些看起来风光的人物。进了数学系,就是一个系统学习数学的机遇,仅此而已。和你找工作,和你找老婆,和你能否赚大钱是两个问题。好的数学老师,该用数学的美吸引每一位学生,就该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更该用好的数学问题挑战学生---就像康拓,和他的三分集。

我们应该让学生文武双全,数学是武,是硬功夫。学生是应该好好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的,考虑社会的习俗判定,并不为错。那些往中小学师范发展的同学们,其实不仅仅要成为好的数学老师,也完全可以考虑成为将才、帅才,领导一个学校,成为该校的校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539405.html

上一篇: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体育充气大棚
下一篇:数学系本科生学习和考试的层次
收藏 IP: 207.126.91.*| 热度|

4 胡努春 蒋迅 李宇斌 赵凤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