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师资核定一法:一个改变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切入点(2012)

已有 8721 次阅读 2012-1-20 11:44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考, 数学, 师范

师资核定一法:一个改变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切入点(2012)

王永晖

我先述及这个改变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点是什么,然后再解释为什么,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所讲的关键点,一定是可操作的,至于这么做下去,是不是真会如我所料,在改变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上成为关键的正面力量,则请诸位点评和分析,讨论分析清楚了,谋定方能后动,才能提请执行部门实践。

这个关键点就是,中学数学老师(乃至小学老师),应该每三年有一次高考数学成绩,如果该老师不愿参加高考,允许使用折衷之法,就是如果进修了更高阶的研究生课程,或者参加了比高考难度更大的省级、国家级奥数型竞赛,则可以赦免高考6年,相当于一个中学生/博士生学习长度。

我们的老师们的高考成绩,应该达到该地区优秀高中学生高考成绩的平均水准。

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投入还是偏低,中小学老师的地位为什么这么低,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干教育呢,其实中国文化本来就非常尊师重道啊,而且中小学老师每年都有寒暑假,按理来说,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其实原因就在于工资偏低,工作环境不够好,农村学校有农村学校的低劣之处,就是首都北京,就在海淀区最著名的一个重点小学里,一个不大的校园,就有1600个学生,这不是教育投入过低,是什么。

教育投入过低,也使得中小学老师们工作量太大,非常辛苦,因为资金就这么多,同样一份活,就尽量使用数目更少的老师来完成。

我们这个关键点实行的前提条件因而是,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会逐步增大,高于其他方面投入的增长比例。

最起码的,我们这个关键点要求老师们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从而才能参加高考或其他更高级别的考试,这就要求教育投入不仅提高教师们的工资水准,还要增长教师们的数量,把工作量再分得少一些,才能把老师们的时间空下来。

治国平天下,跟修身齐家的道理是不同的。大规模的师范教育,即属于前者,而一般人往往潜意识会偏移于后者,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中小学老师们的个性化述求,不应该跟最基本的资格考试相矛盾。 


所以,才有老师必须每三年有一次高考数学成绩的说法,这就是“强制性”的,是治国平天下,要让老师们自己投票,他们绝大多数肯定是不会同意这种做法的,所以,这种“强制性”的力量,必须由外界,由制度来施加,好不好,看的不是老师们喜欢不喜欢,而是这种做法,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教育水准,是不是有大的促进。


这件事情,正好跟教育投入的增长,跟老师们的工资增长相配套。现在为什么不敢这样要求全中国的老师,只是有一些重点学校,在部分地变相地实行这个举措,就是因为一分价钱一分货,国家如果这么要求全中国的教师,那更没有人去当老师了。



如果国家想更高程度地要求老师,就必须给老师们长工资,这就是改革之机。

我们这个关键点,就应该在老师们长工资的同时进行,这是我们这个关键点实行的契机。不能等国家的教育投入已经达到增长极限,老师们工资已经长完了,才颁布这个措施,那样就晚了,政令就难以发布了。

现在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中学数学老师,自己的高考数学成绩应该达到本地区优秀学生的平均水准,这个要求不过份吧,但现实是什么呢?我手头上没有统计数据,将来不知道会不会有,但是仅仅靠我在师范大学的教学经验,我就感觉到情况极不乐观。

不行,那你就得变成“行”啊,如果一个老师,老是达不到这个水准,那他就不适合做年轻人的老师了,哪怕他做了多大的努力,对不对。

我们各地的“择校风潮”,为什么这么热烈,朱永新等教育改革者,提出一个议案,希望中国能够模仿日本,实行优秀教师们的“轮校”制度(点击链接能看到我写的相关附议)。其实,这并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大家之所以有“择校”的强烈动机,就是因为中国的“好教师”太少,这里说到的“好”,其实都不用提过于理想的教育理念,中国的重点学校的教师们,至少自己考数学的时候,成绩不会太差,就这一点,就足够家长们重视了。

家长们为什么一定要把孩子送到重点学校,因为普通学校还真不敢送,那里的老师们,自己的数学考试成绩就很可能不过关,能把孩子教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所以,当我们实行这个关键性措施后,中国中小学教师的水准将会逐渐趋于平均,水准都比较好了,自然会让重点校的热潮不再那么烈,这是治本之法,放在全世界都是成立的,美国、日本其实都一样,关键在于他们敢不敢去实行这种“强制性”措施。

如果我们敢,趁着教育投入提高的契机去加这个码,那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人才竞争中,就说不定占了上风。

社会上存在一些教育改革者,是强烈反对“考试”和“高考”的,只要一提“考试”和“高考”,他们情绪就会激动,就会持全面否定立场。我们的这个关键点,恰恰就是在考试上做文章,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弱化考试,并不意味着老师们就要学术水准很低,老师的高考数学成绩,就可以连学生们的都不如,不是这个道理吧。

我们现在接着讲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第二个道理,中小学数学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师范院校来的,所以要有好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有好的师范院校,但是,师范院校的实情是什么呢?

师范院校,是否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师范大学生了么?(可参我本学期末的博文:一次改变首师大乃至北京基础教育界的考试 

其实,大学一二年级的低阶基础课程,情况还会相对好些。真正到了高年级的专业性课程,情况会更加不妙,从表面上看,学生的所学,跟将来当中小学老师的所用,差得比较远。 但这件事情,如何分析,其实还是有门道的,难道说,我们的同学,只要是准备当中小学数学,反而就不用在数学的专业知识上进一步深造了么。 

这就是师范院校发展的悖论!我们不妨取名为,师范培养中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准之争(放在这个豆瓣帖子里供讨论).

如果采用了我们这里的关键点措施,这个悖论就可以很大程度地化解。为什么呢?就在于我们提到的折衷之法,如果进修了更高阶的研究生课程,或者参加了比高考难度更大的省级、国家级奥数型竞赛,则可以赦免高考6年,相当于一个中学生/博士生学习长度。

这样下来,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老师,也会主动进修高阶的研究生级别基础课程(其实就是本科生高年级课程),既然如此,那么正在大学学习的师范生们,就能看出学习这些高阶课程的动力,与其当了老师以后再考,还不如现在就把它学好。 

这就是治国平天下的机制,利用“强迫性”机制,使得中小学老师和师范生们,也要去学高阶专业课,这样才能使得高阶专业课在师范院校里开得起来,反过来吸引到更多的高阶科学家们留在师范大学。

我们做这件事情,看得不是某个人,某个老师需要不需要,我们看得是国家和民族需不需要,我们的国家需不需要发展高科技,需不需要发展数学,肯定需要,既然是需要,我们就要从国家机制上生成“可操作的强制性”措施,保证住中小学基础教育成为这个发展方向的孕育土壤。

你这个中小学数学教师,确实很大可能不会成为数学家,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你就不应该去学高阶的研究生级别数学课程,不该去参与更高级别的考试,我们想建一座数学高峰,必须有庞大的基座,从国家建设角度来说,应该有适当程度的强迫性机制来生成这个基座。

我们这里的建议,也不是要让所有的中小学老师都去学高阶的研究生级别数学课程,而是某位老师若不想考高考数学,觉得烦了,可以用研究生课程成绩来替代,这种强迫程度,具有多元选择方向,所以是适当的。

考试,是社会人才培养最经济的办法,我们就在这个办法上做文章,也是从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考虑的,在当前现实中,乃至今后几十年的现实中,都具有最大的可操作性。

我们的师范院校,想要搞好,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师资,要能够吸引来,留得住最顶级的科学家。

如果师范院校,连高阶的专业课程都开不起来,这怎么可能做到呢。所以,当我们的制度,迫使一大批中小学老师来学高阶研究生课程后,会“倒逼”在校的本科生也去学这些高阶专业课程,动力明显,就能把课程开足,学生人数够了,里面肯定会有优异者,不仅可以成为中小学老师,也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学教授。

最顶级的科学家,靠什么吸引来,留得住,靠的就是本校有好学生,这是最根本的。

所以本文设想出的这么简单的一个建议,并且操作性很强,却可以引发如此多的后继效应,可谓有一箭多雕之功,实在是应该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执行者的关注和思考。

附注1. 这篇文章和上一篇文章,标题都取得很大,考虑再三,还是保留,我心中既然就是这么想的,诚意所在,也就这么写下来,至于这种想法对不对,那是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思考。

附注2. 『 匿名   2012-1-20 19:16  IP: 218.95.47.* 不要折腾老师了,中小学那点东西没有多大意思,只要做到不让学生厌学就行了。中小学的均衡发展,其实只要每所学校的拨款是一致的就行了。当然这样管理者就没有政绩了。因此才要法律保障。

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些专家是怎么说的。『张五常:我当时的观点与现在的一样:公立学校的运作大幅地浪费纳税人的钱,而教师的薪酬与他们的学问脱了节,这二者皆因纳税人或学生的家长没有教育的话事权。从律师行看学券的优越性 ——给曾荫权、杨怀康上一课_张五常_新浪博客

张五常的这篇文章表明,有些教育制度的改革点,一定会受到“教师集团”的反对,那么是不是中小学教师们反对了,就把这些改革点放弃掉呢。

我们要知道,中小学老师也是普通人,学问和道德,那么他们要不要受到约束,要不要受到“强制性措施”产生的促动,我文章的方案是“要”,就是因为他们是普通人,我们不能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什么样的期望会比较合适呢,就是他们至少每三年参加一次高考,高考成绩不要太差。

温景嵩老师引用剑桥Bachelor教授的话,Maximum Freedom in Hands of Good People,那是针对顶级研究所来讲的,是针对那些自发地把智识研究作为生命己任的顶级科学家来讲的,我们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呢。

我的方案即是,放弃不切实际的教育“理想”,那样子絮叨上几十年,教育投入都不会得到改变,我们就抓最基本的要求,只要国家敢要求老师,老师就敢反过来要求国家提高教师的工资和工作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按照匿名者所代表的观点,国家不要求老师,表面上看老师是舒舒服服的,其实际是教师地位永远不会提高,因为什么样的人都能当老师,连高考数学成绩很差的都行,而且人数还不少,那么这样的教师人群的工资,永远不可能提上来,反而会害得那些具有资质热爱教学的人群,另谋出路。

中小学老师,必须接受“紧箍咒”,来自国家的,来自家长的,在“紧箍咒”下去完成各项教育任务,这是本篇博文的基本哲学,而我们把这个哲学,倒底应该落实在哪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条目上呢,本篇文章构思的就是让老师们也去参加高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底线”。

附注3. <|---------------[3]zjwumei  2012-1-23 20:29

说点儿不同的观点。
1.比如说,足球队的教练下场和球员一起去踢球,他一场应该进几个球才是合格的……扩展一下,一个最佳射手教练与一个能训练出最佳射手的教练,哪个才是球队最需要的?
2.修养高阶数学对传授低阶数学有什么指导意义?能提高什么素质?一个精通高阶数学的教师一定能够教好低阶数学么?
3.【中国中小学教师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结论来自于“中国12年级数学水平全世界第一”(证据是真的假的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这么说)
4.不合格的教师从哪里来?为什么不能在培养的时候多下功夫?如果真的不行,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地召回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如果真的不行,为什么不在出场的时候直接贴上不合格品的标签,然后公示?--------------------------|>


这位评论者可能没有仔细看文章的内容,对于具体的实际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只回答前面4条

『如果真的不行,为什么不能一次性地召回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如果真的不行,为什么不在出场的时候直接贴上不合格品的标签,然后公示?』

首先,我们讨论的不是“如果”,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虽然这需要真正的统计数据来支持,但就我在首师大工作十多年的经验所见,这应该是大比例的事实。

所以,根本就不是“如果不如果”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目前只有重点学校才有条件使用评论者这种“出场”否决制,北京重点学校招老师的时候,要求有985、211的本科学历,其实就是看的高考成绩。

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每三年一次的核定制,跟“出场”否决制的区别,然后再讨论哪个会更好。

很明显,每三年的核定制,会让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这就是好处。

至于,拿教练和球员来类比,类比始终只能是类比。我们讨论的是最基本的教育,不是去参加奥运打比赛。
教师们每三年参加一次高考,只是最基本最低级的要求,不是什么高档要求,跟专业运动队的教练这种高层次人才完全不具有类比性。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我们要看清楚当前的实际是什么,并预估这种实际会在中国持续多少年。

这点想法,是我十年多前,刚到首师大教学就有的,这么十多年过去了,教育也经历了千般花样,扩招、快乐教育、奥数商业化。

经历十多年后,更使我确信这个想法的正确性,这是治国平天下级别的策略。


附注4. 修养高阶数学对传授低阶数学有什么指导意义?能提高什么素质?一个精通高阶数学的教师一定能够教好低阶数学么?

这是上条评论者的第2点,其实我的文章已经回答了,他没有仔细看。这个问题是比较深的,所以单另再说一遍,治国平天下靠的是概率,而评论者的问句其实是从个例角度去抠“反例”。从概率上讲,如果中小学老师们的高阶数学知识充足的话,当然对中小学生有莫大的帮助。

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核心点,治国平天下跟修身齐家,道理是不同的,也许修习高阶数学知识,对某个具体的人,具体的老师,确实没有多大用处,他再怎么学,也成为不了数学家,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老师成不了数学家,就不创造条件去促动他学高阶数学知识。

关键还是国家的教育投入,有没有这么大的气魄和能力,去创造这个条件。

文章中用数学之峰,需要巨大的底座,来做此想法的形容,其实就是从治国平天下角度来讲的。普通人老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觉得自己不也活得好好的吗,所以不用学多高深的数学,那是你的个例,作为国家,不能这么搞,否则就把基座给削没了。

附注5. ---------[4]zjwumei  2012-1-24 13:37教师们每三年参加一次高考,只是最基本最低级的要求,不是什么高档要求,跟专业运动队的教练这种高层次人才完全不具有类比性。
========================================
中小学教师就是高层次人才,如果不能根本上认清楚这个问题,再多的改变都是枉然。看欧美的教室上课(网上公开课),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这里zjwumei提到的,针对这种观点,恰是本文的认识想表达的,中国的公立学校一定要从最基本的要求抓起,有些报道消息,或者有些教育改革者,出国走马观花了几天,就回国要推广欧美教育系统中的一些东西,孰不知,国情根本不同,教育投入的差别,是按百倍来比较的,那种“有趣”的“花样”(欧美自己也在批判和反思),根本是我们目前玩不起的,在实际教学中,新课标的实行反而可能有损伤国基之忧。
中国的公立学校,怎么教学,还是应该抓“双基”,尽量少玩花样,因为最基本的东西,才最能让人心服口服,这个想法,在我前面的博文中表达过:
如何在公立学校教授小学数学 

道理在师资建设上也是一样,我们首先的目标,应是保障中国绝大多数教师都达到合格标准,本文给出了这种合格标准的一个可操作的措施,并认为这在未来几十年中都是必要的,不做这种强制性要求,未来几十年中,师资情况就不会变好。

如果认为“中小学教师就是高层次人才”,关键是这个“高层次”的定义是什么,不管怎么定义,老师们自己参加高考,成绩总不能太低吧,其实这里的逻辑很清楚,想让老师们都是高层次人才,这种想法很好啊,跟老师们每三年参加一次高考,这种最基本的要求,并不矛盾。

附注6. ----------[10]zjwumei  2012-1-25 14:42 《高考》考的到底什么?为什么某些地区不在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而是自主出题?这样的高考最终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本文正文已经说过了,社会上存在着一些完全否定高考作用的人士,说『高考最终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带着这种情绪,就已经脱离了现实基础。

我注意到,zjwumei的很多立论信息,要么来源于网络报道,要么来源于电影,却对本文中直接面对中国教师水准的信息,一再置若罔闻,我们在谈抓基本,zjwumei 关心和引用的,完全是两码事,更何况这两件事情,本来也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矛盾,不是说搞“快乐教育”或什么什么教育”了,老师的高考成绩就可以像现在这样大比例的差,或更差。

如果对超出基本之上的东西特别关心,这里有个帖子可供参考:

教育,不强调考试,这也是一个方向,教育过程中搞“花样”,这也值得探索,但经过我最近两篇博文的分析,不应该是公立学校的基本任务,国家这方面可以放权,交由民间教育机构去探索:


很明显,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即使是民间自治型教育机构,他们的老师,一样要保证最起码的资质,不能说老师们的高考成绩是一片糟。

这一点,恰恰是民间自治型教育机构尚未注意到的地方,欢迎读者们把此文转给民间自治型教育机构的主持者和学生家长。


附注7. ----------危健  2012-1-25 01:02  另外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说回头再去高考,及格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可是就算及格了能够说明他是一个称职的老师么?老师的水准就能平均么?这也太简单了吧。----------

看来,有好些人不太相信我文章中的基本判断,不相信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如果去参加高考,会出现大比例的差成绩,比本地区优秀学生的平均水准要差。

『这也太简单了吧。』

对,治国平天下,就要靠这种简单的法子。回顾十多年来,教育改革出现了多少花招、花样,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应该从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做起。

其实,危健没有看到这个简单里面的不简单,这么“简单”,国家为什么不做呢,主要是不敢做,因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会需要真正地花去大笔的教育投入,而花招、花样,只要洒洒水,弄点广告效应即可。


附记. 师范生(数学系)要爱数学    


师范生,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专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孩子,想上师范专业,首师大数学系的师范专业,比非师范专业的高考分要高,很多非师范生,上了学以后,明白了状况,纷纷想转到师范专业,可惜名额很有限,必须靠大一修课成绩和面试。


这种势头,可以预测,会越来越好,师范专业,会越来越吃香!


如果具有高阶教学能力的话(奥数教育能力或IB教育能力),这样的中学老师年薪可以拿到二十万,按照这样的工资标准,生活可以很不错了,有个IB学校,不仅有工资,对7年工作以上的老师,还奖励一套三居室。再加上寒暑假,教师工作,将对很多人成为香饽饽。


我们这里要讲的是,师范生(数学系的),应该爱数学。


可惜的是,就我的教学经验来看,这是非常反讽的一件事,我们的孩子,将来就由一批自己数学不好,也不喜欢数学的人来教。


这个数字是多少呢? 我认为,达到我个人评判标准的中学数学老师,够格的,我猜测,按中国整个范围来看,可能不足1%,也许我有些悲观了,就按照我悲观的基础来看,如果能把1%提高到5%,那就足以让中华民族笑傲世界了!


我的那篇博文跟贴中,有一位老师老喜欢拿教练来说事,认为教练员不必如运动员,『张骥一个最佳射手教练与一个能训练出最佳射手的教练,哪个才是球队最需要的?


好像数学学不好的老师,能够培养出数学好的学生似的,可惜没有这回事啊。比喻,一定要恰当,这位老师恐怕对教练的工作不了解,那可是高端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比中小学老师的档级,高多了。


有不爱足球的足球教练么?有连大门都踢不进去的足球教练么?我们说的是最基本的问题,中小学师资水平,要把握住的先是这些最基本的,奢谈到教练级别,最佳射手级别,不恰当。


我现在带2011级学生的初等数论课,这批学生中的实验班我花了心思,教了已经有两年了,初等数论是选修课,其中一半人数我不太认识。就课堂上的反应来看,我在大一时候给他们的“大一新生初等数学自测题”,这批大三学生,还是大多数人不会做。


什么叫爱数学,最起码,那些最基本的题目都该会做吧,最起码,一些中文翻译过来的数学家传记,看过几本吧。


可惜的是,就这个班上的情况,很不理想。现在学校讲究考研率,数学系可能因为考试比较难,考研率一直比其他系差很多。


就我自己来看,我的教学绝对不是为了考研率,没什么意义?这些学生,就是上了研究生,又能怎样呢?


光靠考研辅导,靠老师拔高,最基本的东西不会,最基本的感情没有,能做什么好老师。


所以,我非常不赞成在大三或大四阶段开设考研辅导班,任何形式的,大一大二为什么不好好学呢?(注:数学系考研课程主要是大一大二基础课)。学生想要提高,就学后继课程,来深入理解前面的知识。


教育,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其实学生现在出的问题就是这个,只有跟考试有关的东西,才感兴趣,其实,首师大数学系的这些学生们也未见得就真正能做到,真正到了稍高标准的考试,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还是得歇菜。


班上还是有几个不错的,我的评估是,能把数学讲清楚,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我希望这几位学生,在大三年度返工重修做题能力,做题能力是高中阶段应该练的,对于他们来讲,大三阶段还是得再返返工,多做些题,用已经有的数学研讲能力去思维,去闯,不看答案。


这样的学生,将来一般是不会去当中学老师的,这就是悖论了,如何破解?


我的置顶博文就是一个办法,“爱”是一个“个人化”的东西,很难评测,治国平天下不能用这个角度,所以,还是得用考试。


既然高考是国家法定工具,用来评测高中生,为什么不能用来评测中小学老师?


我的分析是,国家不敢。这种越基本的事情,需要花的精力越大,需要的投入越多。万一评测出来,真的像我和诸位老师的直觉,全中国有大面积的中小学老师的高考成绩非常低,那让国家怎么面对,有没有办法面对?


但是,我认为这是当务之急,因为现在教师待遇,随着国家的强盛,肯定要往上涨,我们现在就要趁着涨的时机,将之与教师素质的提高相挂钩,错过了这个时机,就晚了,像美国。法国就敢高标准要求中学数学老师,但是美国不敢,什么原因,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时机,有没有抓住,过了那个时机,再抓就难了。


实际上,现在中小学老师的素质,不一定比文革前高,这是不少老教师们的个人直觉,很可能是对的。


倒底怎么回事?谁也没有真实数据,这就跟公务员的公开财产一样,其实很简单,但是不容易做。当然,我们可以去想,这两件事谁先谁后,我希望,如果后者较难的话,至少国家把前者推进出来,至少把中华民族的教育搞上去。



附注. 做法:将中小学教师分为13个级别,采用论资排辈的原则,至少每3年做一次教师评测,按照最低标准即参加高考获得足够成绩为准,教师可以选择用更高标准替代。如果3年一次,则13级共需要39年可以走完,但也允许愿意的老师每年评测,提前评测的老师,除了高考等书面成绩之外,还需要参加面试,通过率有一个百分比,从而允许一些老师在年青的时候就达到这个系列的最高级别。


附注. 用体育教练,来比喻中小学教师,是不适当的,原因除了前者是高级人才,后者只是达标型人才外。另外一个原因是,体育教练做技术动作的时候,并非做得不标准,并非做得不好,否则是不合格的,但是,体育是对抗性运动,非常激烈,人体生理的衰老规律,使得年纪大的体育教练,不可能再进行这种现代竞技比赛。

但是,反观中学级别的知识和考试,人体智力的衰老规律就显示得不大,现在70岁的老师,智力上仍然很好的大有人在,有些人甚至一直在教大学生和研究生。中小学老师去考高中生的内容,智力上不致于会衰退的如此厉害。既然我们要求年青的高中生要做到,那么中小学老师们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更何况只要求达到高中生前30%或前40%的平均成绩。


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很多人对“体育教练是顶级人才”的认识不足。我们工作坊的武术课老师请的是武术家,他能做出的动作,或者说身上的那股劲道,是普通武术教练根本就没有的,作用在孩子身上,当然受益的层次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不仅仅是武术课,书法课我们也请的是书法家,数学课是我教,课上的动作,肯定也是普通的中小学老师完全没法做出来的。


普通的中小学老师,就按最低层次的要求,至少把高考成绩弄得像样点,不过份吧。




相关阅读:

一次改变首师大乃至北京基础教育界的考试


另一个等量级的国策建议是:英才教育要靠国家资助而不是家长热情


一种广义的教师评级评段位方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530437.html

上一篇:一次改变首师大乃至北京基础教育界的考试
下一篇:刘兆彦:优秀大学的大一新生如何改变自小养成的应试心态
收藏 IP: 173.192.170.*| 热度|

3 徐耀 刘洋 erdo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