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从南科大学生的网瘾问题谈起 精选

已有 7516 次阅读 2011-7-3 18:55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游戏, 网瘾, 南科大, 学分制

我在豆瓣上发起了一个帖子,是谈及成年人的网瘾问题的:

探索性讨论:网瘾的家长修为  


正好网上有一个南科大学生在网瘾问题上的发言,摘评如下。

--------------http://www.umiwi.com/article/8163 --------------------------------- 

来南科大以后已经一次一次得被别人代表。公开信中说学线性代数学的乐此不疲,好吧,那我不知道考试的成绩算是怎么回事。期中考的成绩几乎无人及格,即使被处理过仍然惨不忍睹,张贤科老师自己都跟家长承认学生的素质太差。 


再说说这里的学生。就我感觉,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比较努力地学习的,其中女生居多,但是学得怎么样那就不清楚了。还有10来个人,一天的主要活动便是玩游戏吧,还成立了所谓的抽机队,每天玩游戏玩到凌晨。 
-------------------------------------------------------------------------------------------- 

这两个事实,估计应该都是真的。 

--------------------------------------------------------------------------------------- 
 昨日,王某的班主任老师刘静表示,王从未参加南科大的集体活动,不交作业,不上课,甚至很少和同学交流。“可以说,好多事情他都没参与,没有资格揭露”。 

  “对我和南科大的老师来讲,对他没有任何亏待的地方。”刘静称,有学生找到王希望他不要再在网上评论南科大了。王回答说,“我顾不了那么多,我不爽了呗”。 

  在刘静眼里,王内向,早在军训时,就不怎么与同学说话,不参加集体活动,成天泡在宿舍和网吧玩游戏。 

  班主任刘静介绍,自己曾找到王谈了至少10次,并致电其父劝其子戒网瘾,“我已经尽力了”。其父赶到深圳开始劝诫儿子,效果不佳。 
--------------------------------------------------------------------------------- 

网瘾会成为这一代大学生的拦路虎,大学需要专门研究,帮助他们一把,虽然他们体格已经跟成年人差不多,但很多事情上,其实还是孩子。

这位南科大学生的反应,其实在大一数学系学生中非常普遍,他们容易忽视了大学学习的难度,以为那么难的高考都过去了,大学课程还不是小菜一碟。

1. 大多数中学生,中学数学课是不用整理笔记的,也不需要在课后仔细推敲课本,做题就是了。可是,大学数学课程就不是这样,对于大多数普通天资的学生来说,需要课后整理笔记,需要课后把课本仔细推敲。很多大一新生意识不到,最难的题目实际上就是书本中的定理。

我的一位同事总结出一个经验,书上最重要的定理,就是那些带名字的定理,我们首师大数学系李庆忠主任这几年进行教学改革时,一个突出的想法就是,考试卷子中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书本定理,得到了我们不少同事们的响应。

这对同学们的学习有很大的督促作用,把书本上的定理能够自己写下来,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什么时候完全自己写出来,什么时候才能说自己稍微明白了一些。

2. 因为我国大学没有实行真正的学分制,所以过去有很多大学生把学业目标定在60分或80分即可,剩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用于干其他的事,比如网瘾。但是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平时不学,只要考前两个星期突击一下就能拿到目标分,实际上,很多人按其能力,即使考前一个月突击,也无法过关。

人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年轻人。

有个别的年轻人,一个班里总会有一两个,确实很聪明,能够做到这点,一是给别的学生制造了假象,二是给自己造成了侥幸心理,结果在大学四年里,总有一次要栽倒在某门考试里。

我觉得,这就是当今中国大学本科生教学的现状,前面博文表达类似想法时有些同学跟贴表示不同意,我的经验肯定只是局部的,虽然其他高校的同事们也有类似的唠叨,但是没有统计数据,谁也不能说真实到底如何。

我更相信的是概率统计,修身齐家的道理,跟治国平天下的区别正在这里,对于具体的个人修身,家庭和睦,不能讲概率,必须一点一点来,但是对于大范围的学校教学,就得用概率统计的观念,一两个人的数据是不够的。

也许,我跟那些跟贴同学的意见差异正在这里,同样的数据,比如一个班里有15%的人好好学习,50%的学生能够将过可过,在他们看来就是大学生认真学习的证据了,而对我来说,其他学校问题还不大,反正不好好学习将来害得不过是他们自己,但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如果也是这样,恐怕还得就是一批了,每个师范生毕业成为老师后影响的学生数可是不少的。

这样的情况,其实持续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几年二十多年了。

其中原因,我归因于制度,就是我们缺少真正的“学分制”,我的本博博文集粹有一个学分制专题,希望首师大能够先做起来,其实像首师大这种拥有“大资金”的“小学校”(北京市支持),完全可以尝试一些领先全国的制度创新。

说实话,其实都是西方大学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创定型的东西,我们一直不跟进而已。

附注1.  这篇博文被精选了,看得人估计会多一些,那么问一下,如果你是南科大的带班老师或带课老师,你会怎么样应对这位爱上网不爱上课的学生?

可以跟贴到这里,也可以到那个豆瓣帖子里写(探索性讨论:网瘾的家长修为),我可以把大家的答案最后集成上来。

这也算是正二八经的资料了,可供老师们借鉴,做事就得有做事的样子,不能成天闹哄哄的,却没有个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附注2.  香港科大四位科学家爆了两篇文章批评南科大时,很多普通人不理解,不知道港科大科学家的轰炸力在哪里。不少人把讨论往“厚道”上引,朱清时之后的反击,就包含了这一点。

这些普通人普遍理解的是,在中国创事业的时候,必须“人治”,不可能一上来就制度完备,所以认为这几位科学家们的泡泡,是苛责。

这几位香港科大科学家列举的事实,朱清时一直没有否定,看来是真的了。这些事实,其实也可以从“人治”的角度去理解:

a.  没有教务长,就不可以招收学生。学科规划是制度,说中国国情可以暂缓不管,那么教务长呢,刘静班主任解决不了学生的网瘾问题,就得去找教务长,教务长在本校找不到教师解决,就得找校外专家,这可是“人治”的关键,既不要“制度”,又不要“人治”,那就不知其可乎了。

b. 没有图书馆,就不可以招大学生。上一条教务长是对中小学也成立,这一条现阶段来说,可以仅限于大学生。大学生的学业进步,必须依靠图书馆,这本来在香港科大科学家的文章中写得好清楚,但是普通人就是看不懂,其实他们绝大多数人都上过大学,为什么不认这条呢,这些人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是怎样利用图书馆的呢。

过一会儿,老师们可能在跟贴里就会提供应对学生网瘾的诸多办法,其中一个,肯定是跟图书馆有关。港科大科学家们暗示南科大没有给学生准备好图书馆,朱清时回应时没有否认,看来是这样了,如果既不上课,又没有图书馆可去,那南科大确实是对学生很不负责任。



关注南方科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461875.html

上一篇:学习那一代的香港经验:民间教育运动回答钱学森之问
下一篇:闲谈野议:中国最顶级的大学应该学剑桥的导师制
收藏 IP: 89.134.194.*| 热度|

8 苗元华 赵凤光 吕喆 谢鑫 武夷山 何振峰 刘新建 王春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