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儿童快乐入园的诸般要素

已有 4788 次阅读 2011-4-9 18:50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幼儿园, 小学, 田忌赛马

儿童快乐入园的诸般要素

王永晖

我们很多普通家长,对幼儿园其实没有太多的要求,没有指望幼儿园就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个天才。我们普通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核心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孩子们愿意快乐地去幼儿园,如此而已。

我儿子今年6岁,3岁的时候开始去幼儿园,至今去过四家幼儿园,所以可以集成一些经验,供家长们以及新建幼儿园参考。

我们先上的是自己学校的首师大幼儿园,当年去的时候,一个家长说,孩子们一年下来能适应就不错了,第一个月入园,孩子们哭天抢地,我儿子算是比较平静的,不懂得那些小孩子们为什么要哭,但这种集体情绪的影响实在不好。

入学是9月份,一个月下来正好到了十月,是北京儿童疾病高发期,孩子们去幼儿园,实际上是花了很大的心力,一个月消耗下来十月纷纷生病是自然可以想见的事情。

其实,解决这个事情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要让小孩子集中入学,按实际年龄分批入学,不就很好吗。每次入学,一个班就一个新生,老师也可以很好地照顾到新生的情绪。

混龄班是最适合这样做法的,混龄班确实有诸多优势,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值得广泛使用。

更进一步,新生刚开始入学的时候,应该允许家长们陪同,刚开始时间长点,以后逐渐减少,让孩子们怀着安全感进入幼儿园,不要一开始就把他们吓着了,岂不是更佳的策略。

我2009年在Stanford大学访学一年,最后的暑假时,把家人接过来,为了孩子的教育,花大价钱(1100$/月)把4岁的儿子送到Stanford大学附属幼儿园,过两个月的洋荤。

因为我知道国外幼儿园是允许家长们陪同新生一段时间的,就跟主班老师商量,他们很爽快地就同意了,让没事的妈妈陪着。结果,孩子知道妈妈就在班里陪着,反而不太注意妈妈,玩得不亦乐乎,第一天陪同上午到午饭,第二天陪同到上午,第三天之后就一两个小时,下一周,孩子就完全不需要家长陪同了。

这个班还有个游戏,有个嘹望窗,室内有专门的凳子可让孩子爬上来,家长送完孩子后,还可以隔着嘹望窗跟孩子再说一遍再见,孩子他妈想过过这个瘾,结果是儿子进了班就不再回头了。

最近这一年,我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访学,这次好一些,能全程把孩子带在身边,也是花大价钱(650Eur/月)送去一个英语幼儿园,教师80%都是美国人。

这个幼儿园,也允许家长陪同,但是不能直接在班里陪同,只能在班外走廊里的沙发中坐着,结果这次的陪同时间就大大延长,要过一个月,孩子才不再强烈要求陪同。

原因是,孩子看不见家长,老惦记着走廊外的家长,心里不踏实,反而在5岁半的时候不能快速度过适应期。我想,如果老师允许在班级里陪同,孩子肯定会很快忘了家长,迅速融进班级的。

老师不允许家长们在班级里陪同的原因是,一、这个幼儿园有这个条件,走廊外还是有点地方,有个沙发可以让家长们坐,那个Stanford幼儿园,虽然条件很好,但是却没这个;二、匈牙利主管认为,如果这个家长在班级里陪同了,那别的孩子看见了,也会要求家长不上班来幼儿园陪同。

其实,这个道理说不过去,在走廊里陪同,孩子不也是照样能看见,而且根据我们在Stanford的经验,不必担心孩子们有这种反应,聪明着呢。

匈牙利人,在很多方面,跟中国人很像,他们小学生也是布置大量作业。

当然,入乡随俗,我也就没跟她们反馈这个道理,慢一点就慢一点适应吧,反正坐在沙发上也能拿着电脑做自己的事。

这个小细节,倒是可以为后来的家长们和新建幼儿园参考。

我儿子在首师大幼儿园上了一年的学,期间有好几个同学纷纷退学,跟主班教师肯定是有关系的,这位主班教师,其实长相很美丽,但是30多岁也没结婚,自己没孩子,关键是,她自己就是首师大子弟,说自己当年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是哭哭啼啼的,现在她当老师了,认为这很正常。

后来,我儿子在离开首师大幼儿园很久之后,我问他在首师大幼儿园的感受,他归纳的很精辟,就是学“坐”,成天拿个小板凳坐在那里。这位主班老师,曾经把小孩子关进“黑”屋子,应该不是指光线真黑,就是他们的卧室,封闭空间把孩子孤独出来,也曾经在小孩子们集体闹哄哄的时候,突然关电灯吓唬全班孩子们,这都是孩子长大后,有了语言组织能力,散步时才告诉我的,当时不知道,不通报。


孩子4岁的时候,我当时还在Stanford,孩子妈妈自做主张,就把儿子送到了一个华德福类型的幼儿园,离家也不算远,当时刚刚筹办一个月。

归纳孩子上过的这四所幼儿园,其中最好的,就是Stanford幼儿园和这个华德福幼儿园,好在哪里呢,为什么它们能让孩子每天都想去幼儿园呢。

第一个关键因素,我认为是户外活动,Stanford Arboretum幼儿园就坐落在Stanford校园边上的森林里,物理条件具备,美国人又在这方面有特别的意识,加州硅谷地带,又是世界上气候最好的地区之一,孩子的大量时间,是在教室外面的户外活动,户外地面都铺上木屑,这好像是美国户外幼儿设施的标准做法。

我看到一个4岁小女孩,在轮胎做的秋千上,荡的像人猿泰山一样,非常惊险,自叹这样的起点,是中国教育系统极为欠缺的,我们跟西方国家拼人才高科技,在起点上就大大不足。

不仅是幼儿园,驻地Palo Alto附近,步行20分钟之内,有4所这样的幼儿公共户外设施,居于公共绿地之中。这些户外幼儿设施,不是普通家长的爱心就能促成的事情,必须通过政府和社区方能置办。

照片是都照了,秋千,沙坑,滑梯,是必备设施,有些地点可能社区花的钱多些,还有玩水的龙头和冒险的攀爬架,架下不仅用木屑垫着,还用一种海绵铺地,踩上去很软。

回国后,一直没功夫整理,即使整理之后,也没多大用处,北京市这么大,体育彩票倒是建了一些设施,都是面向成人的,对于孩子甚至有危险,反而要求大人必须全程陪同。

回国后,这才每天去那个华德福幼儿园接孩子,每次去接的时候,内心特别高兴,直夸爱人做了最明智的决定。

何以哉,因为我每天去接孩子的时候,孩子全身都是土,我知道,孩子是玩好了,老师敢让孩子玩土,了不起,这个钱(学费2500元/月,现在估计三千多了)算是值得了(花这么多钱让孩子有机会玩土,这就是大城市的生活特色)。

这个华德福幼儿园,实际上是家长们自己办起来的,她们生源不愁,只招15个人,排队很长,所以也不用我这里说出名称为她们做广告了。

这个华德福幼儿园,租在一个高档小区的一层三居室,户外有200平米的专属封闭绿地可供使用,弄了沙坑,后来又做了攀爬架,孩子们户外活动很多,不光是园子里,小区附近的公共绿地他们也常去。

我儿子,刚开始并不太愿意跑步走路,原因在当初他学走路的时候,我们没有让他尽着兴地走,走了几步,练习了点意思,就把他抱着走了,图大人省事。这样,孩子过了走路敏感期,反而走一走,就经常要求大人抱着。

儿子上了这个华德福幼儿园后,它们常规的户外活动下来,收获很大,5岁的时候,我跟他爬香山,上去坐缆车,下来自己走,走了3个小时,我自己累了,孩子还不累,兴趣盎然。

比我小时候强多了。

现在,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一天走5、6个小时,孩子也不叫累,大多数时候不会叫抱,抱也就抱一两分钟,图那个亲密的意思。

我对现在的匈牙利幼儿园,不太满意的地方就是,它们的户外活动相比来说太少,可能上午一个小时,下午一个小时,实际上经常达不到这个量,遇到雨天、雪天,孩子就不出来了。

儿子在北京的华德福幼儿园,即使是遇到雨雪天气,也会带孩子出外活动,欣赏和感受自然的气候,现在的儿童衣服也很高级,雨衣雪裤都在物质上保证了儿童出外的安全。

那一年冬天,除了北京最冷的几天之外,儿子根本不愿意带帽子,大冷天光着脑袋,我们也不强迫,一冬天下来反而是幼儿园里生病最少的孩子,跟前几年爷爷奶奶带着的时候,形成鲜明对比。

没想到匈牙利人,这点上也跟中国人像,冬天的时候也喜欢把孩子捂着,看来,不是所有西方人,都像那种不怕冷的美国人。

户外活动多,孩子高兴,不就每天盼着到幼儿园来了吗。

孩子爱去幼儿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交活动,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人群来说,必须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否则他只懂得跟大人相处,没有任何同龄孩子的社交活动。

好的幼儿园,日程安排中会有社交游戏,供孩子们活动,如华德福的晨圈Morning Circle,教师和学生们围成一圈,边诵唱边舞蹈相应的动作,很值得其他幼儿园学习(据我所知,目前市面上没有学习光盘)。

孩子那个华德福幼儿园,有很多活动,无形中指向的都是社交训练,孩子们在幼儿园有好朋友,当然成天早上会惦记着去幼儿园了。因为那个幼儿园在小区,反而有个好处,孩子们放学后还会在小区绿地上玩耍一会儿,玩耍够了,经常要提出去谁家谁家玩。

这种要求,是孩子们自己提出的,家长只要不忙,都会尽量满足,不就是多做点饭吗,花这点代价,孩子习惯社会交往,心里健康不得“自闭症”,这个投入可太值了。

这也是我们现在这个匈牙利幼儿园的不足之处,儿子会隔三差五地不想上幼儿园,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出个道道来,其实去了之后,每天去接的时候,又不想回来。不过,毕竟是没有什么家庭社交活动了,家长们都是把孩子接了就立刻回家。

儿子不愿去幼儿园的情况,在北京那个华德福幼儿园从未发生过,在Stanford幼儿园的两个多月里,只发生过一天,那天我们二话没说,不想上就不去了,孩子妈妈准备好食物到Stanford大学的草坪上开了个野餐会,后来儿子的老师分析,可能是因为那两天该班换届,有些学生去小学了,又进来了些低年级学生,孩子可能一下子有点陌生了,第二天之后,孩子再没提过不去幼儿园的事,我们的心里好玄,如果他不愿意去的话,意味着我们交的一大笔学费就泡汤了。

孩子愿意去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就是我们普通家长们最期待最满意的幼儿园。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结出3点要素:

1.  入园时合理安排次序分批进入,准许家长陪同,不要一次性地就吓着孩子。

2.  充分有余的户外活动。
 
3.  充分有余的社交活动。

所谓充分有余的意思是,就是要吃到“饱”,光有点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其实真能把这三条做到个大概程度,也就足够了,不过华德福幼儿园还提倡

4. 老师在孩子自由玩耍的时候,手头上有自己的事做。

这个方法很好,让幼儿园更像家一样,孩子自由玩耍的时候,老师手头上有自己的事做,也让幼儿园老师看上去不像“监工”,更像自然生活中的家长。

这些手头上的事,可以是打理房间,也可以是编织毛衣吹笛子,老师们也可以在看孩子的时候,发展自己的个人兴趣。

这一点上,孩子上的那个北京华德福幼儿园,还不完全如此,有这个方向,逐渐在做,毕竟刚建园没两年。那个Standford幼儿园,据我观察,其实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老师们并不是四处奔跑,跟着孩子,手头上确实有活儿在做,管理计算机资料,做笔记读书之类,老师和学生之间,还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让大家各安其位,其实更好。

老师们手头上有事在做,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给孩子们一个很重要的印象,这种印象,反而会吸引孩子们过来,华德福强调老师们手头上的事,是编织毛衣吹笛子之类,比Stanford老师的做资料记录要好些,因为更容易为孩子们理解,也容易被孩子们模仿。

编织,其实就是人类最早的“高科技”,让孩子们接触,正在其时,有益。

这篇文章,酝酿很久,今天一吐而发,最后提一点的是,很感谢孩子华德福幼儿园的诸位老师,尤其是两位主班教师,一个班只有15个混龄儿童,配备的这两位主班教师,其实也是班上孩子的家长,一位是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的,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教过三年书,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家境很好,幼儿园得她大力支撑。

这两位教师的成功之处,让我能够写出下一个建议,就是中国在发展国民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田忌赛马”的策略,什么意思,这两位老师的资历很高,去教幼儿园的孩子,就是“田忌赛马”。

如果我们让非常优秀的中学老师,去教幼小教育(在我看来,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同质应该归一的),让非常优秀的大学老师,去教中学教育,让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去教本科教育,就是“田忌赛马”。

新建幼儿园,最近有不少好消息,北京市明文支持家庭式幼儿园了(北京推行小规模办园3年增6万学位),这些家庭式幼儿园,不妨考虑我这儿建议的“田忌赛马”策略,把师资瞄准优秀中学教师层面。

首先,教育并不玄奥,但是专业知识的准备,抽象思维能力的具备,仍然是最核心的因素,一个教师,哪怕他再有爱心,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也很难贯彻下好的教育方法。

我孩子那位首师大幼儿园的主班教师,不能说她没有爱心,你要这样说她,她本人肯定不承认,肯定跟你急。

我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学习能力上,我们应该假定每位老师的良好出发点,不能像现在某些教改力量,动不动就指责教师没有爱心,但是,如何把自己的爱心表达出来,适合孩子们的成长,这是教师们和家长们都应该学习的,这方面,教师应该是领头军。

对家长,才应该强调的是爱心,对教师,应该强调的是学习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这也是我建议使用“田忌赛马”策略的出发点。

幼小教育方法,其实并不难学,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中学教师,能够很容易理解,只要真有这个意识,学上手是很快的。但是,反之,如果你没有专业知识能力,想把它补齐,那可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

教育当然要讲究资历,其实就是演讲能力,三四十岁的优秀中学教师,十年书教下来,正好有这个资格,如果感兴趣进入幼小教育领域,将是重要的生力军,新建幼儿园,可要着意这样的人才,最好能主动去吸引和培训。

教师们有了专业知识,他们进入田忌赛马,在下一层教育的时候,其实更有感觉,因为他们能够预测出,什么样的幼小教育方法,能够在未来的更高阶段起到何种作用。

现在,有些民间教育力量,切入基层教育领域,不少学历也很高,甚至有海归的硕士,他们也有这方面的优势,即有预见能力,欠缺的是,外企高管的演讲能力,和幼小教育的演讲能力,还不是一会儿事,角色过度需要时间,这时候有优秀中学教师作为同事带着,对彼此都是好事。

更进一步来说,中国人在传统教育下长大,普遍缺少演讲能力,教师练了十年,算是其中优秀者了,一些家长们有心跨行业转投教育,若学历不高,又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最好先用一些试验性项目获得资历经验,看看自己能做到多大程度,再真正投入全职性实践。

话说回来,中国教育最难赛的阶段,其实还是大学阶段,因为在这个层次上,国外的大科学家们一样在教本科生,反而是中国的顶级科学家,往往“享受”或“制度性被迫享受”不给本科生上课的“待遇”。

国内领袖科学家不上本科生课的 a. 行政原因, b. 内在原因(年薪制和课时津贴制的背后))。

所以,国内大学教授们,批评中小学教育的时候,其实最好先看看自己的学校,自己的系,自己的学科,如果自己的责任都并未尽到,光去批评别人,可是不好(张明伟对北京大学教授们的批评 入木三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431286.html

上一篇:硕士生阶段的求学目标(数学系与师范大学)
下一篇:一个机制上的构思:小学低年级阶段课后作业的布置限定
收藏 IP: 89.134.194.*|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