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女生不容易成为数学家/科学家的原因

已有 5851 次阅读 2018-12-14 10:28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女生不容易成为数学家/科学家的原因

王永晖


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哈佛大学曾经有一位校长,就是因为触及了这个话题而离职的,至少这个是他离职的最直接的一个原因。


女生不容易成为数学家/科学家。现实数据是非常支持这个判断的,最顶级的奖项,数学界Fields奖,颁奖以来只有一位女性获得,而且刚刚英年早逝。物理学和化学的诺贝尔奖,女性得奖人数也是极低。


所以,我们应该抛开政治正确的僵化立场,而是现实地去思考和评估这个问题。我们相信,希望成为数学家/科学家的女孩们,是越来越多的,包括她们的家长。所以考虑这一问题,是有意义的。


一、玩具的因素。因为历史的原因,女孩们从小到大的玩具,跟男孩有显著区别,已经有心理学家的论文在研究这些事。大概来说,如果是从成为理工科人才的角度考虑,女孩们应该从小也同时玩一些积木类的玩具,尤其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推荐这种玩具:

索玛方块

就是小方块,可以拼接在一起,越简单的积木,玩法越多。淘宝上可搜到,有拼接式的,也有磁力结合式的。现在已经有一些幼教老师,开发出其中的各种玩法。

       我们的那个幼小教育微信小群,第二期视频会议估计就讨论这个。

       孩子们瞎玩也可以。

       我们的教学研究发现,其实,数学的证明题,譬如平面几何证明题,为了把思路分析清楚,可以像拼搭积木那样,把证明概要画出来。

       相比于语言理解方式,这种拼搭积木显示证明概要的方法,可以表达的更精确,原因是,语言是线性的,而拼搭积木是非线性的,从而更好地展示证明。

       著名的少儿编程软件Scratch,也采取的是这种类似拼搭积木块的图形显示方法,有些人因为它没展示源代码,而觉得稍有不足,但是从图形展示方法更容易理解算法思路的角度来说,这种训练是非常有益的。我们可以相信,等孩子们长大后,即使他们转换到源代码编程的时候,头脑中也仍会更偏向于出现这种模块拼搭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容易将程序当做一种现实中的存在,而方便思考。


二、冒险精神。男孩更具有冒险精神,这对于成为优秀的科学家/数学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敢不敢冒险,看的是他长期的作为,而不是口头上的,心理虚拟的假象。参看这篇文章

参观夏威夷珍珠港,感悟钱学森之问

日本人的这种敢于冒险,敢于单兵深入的精神,在军事上容易导致最终的失败,但是在学术上,却往往能够流芳千古。日本在我们民国那个年代,就已经有了第一批的世界级数学家(高木贞治),更不用说二战之后涌现出来的更多世界顶级数学家、科学家。

       女孩即使欠缺一些冒险精神,对她们成为数学家/科学家,也不一定是致命的缺陷,因为仍然有很多的研究工作,是酝酿型的,而非需要巨大的冒险。

       国外对数学家/科学家的定义,比国内普通人的理解,要宽泛很多,只要成为大学教授,或者同等级别的研发专家,就可以称为是数学家/科学家了。有些人善于提出问题,有些人善于解决问题,有些大师立志于改变根基,从底层工作,更多人只能做一些中层和应用层的工作,数理科学就像一个巨大的森林,森林大了,什么样的生态都可能具有,并不唯一。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自己想干自己喜欢的事的意志与能力,本来是不分男女的,但也许女孩更容易被家长所驯服,而中式家长更容易偏向于把孩子的时间都排满,从而让我们中国社会,即使放眼未来再有二三十年,可能仍然回答不好钱学森之问。


三、情绪与理性。数理科学,需要偏于理性,而女性在成年之后,很可能会更容易受控于个人情绪,注意力和价值观更容易放在非学术的部分。

       其实男性也一样,只不过可能因为社会的价值观,对男性期待更高一些,更希望男性建功立业。真正出自纯粹兴趣的科学家/数学家,也还是少吧,即使是男性中出的诺贝尔奖更多,恐怕也是极少数才跨入了那个门槛,其中的更少数获得成功。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的引导作用,看到了数学家/科学家传记和纪录片,小小年纪就立志做未来的女性科学家。

        理工科院系里面的女教授,数量较少,但是一旦成为,我感觉其水平往往都比男性要稍高一些。就我局部范围的观察,虽然她们也仍然带有相当明显的女性思路,但性格上往往非常直爽,也就是说,更偏于我们对男孩子的传统理解。

       数理科学,要求平和的情绪。已经有心理学家证实,暴躁状态,会影响工作记忆能力,这方面女性中的某些人其实反而更有优势,某些人可能更有劣势,不一而足。


四、生育期的问题。这在时间和精力上应该都是巨大的消耗,不过,从一些成功女科学家传记来看,这并不是最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如果进入了学术界的良性环境,时间会相对比较宽松,其实反而比社会上的很多工作,更容易调控时间和个人节奏。

        只不过,因为最高级别的数学/科学奖项,实在是太难了的缘故,所以,这个虽然不是最本质的原因,但也可能是促动天平倾斜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而具有标志性印象。


        真正迈入了数学/科学门槛的人,兴趣是内在和自发的,只要环境和资源不是太恶劣就好,迈入门槛很难,迈进去之后,学习和研究就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大学教授的工作是比较好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生,想上理工科博士,但是如果动机不纯,不具有能力和研究的兴趣,有些年青人以为博士阶段,还跟以前的大中小学一样是死读书光考试,没有意识到做研究,其实这样的人是不应该上博士的,也不应该选择数学家/科学家作为自己的职业,赶鸭子上架,很辛苦也没必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1151496.html

上一篇:当代中学生为什么还要学平面几何?
下一篇:学生风气:一个学校最重要的第一位因素
收藏 IP: 106.39.61.*| 热度|

2 孙杨 王春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