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心理学家施建农承办的12年制学校招募初创师资--助议几条
王永晖
施建农老师一直参与北京八中少儿超常班的建设活动,前一阵我去拜访向他请教,相谈5个小时而言尤未尽。我非常认同他所述学校的诸多要素:
a. 安排他们的体育活动.
b.每星期至少有一天的时间走出学校(即只有4天上课,这是我感觉不太可能做到的地方)
c.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安排。他们在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段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这跟我的想法非常一致,这是教育改革最根本的地方,可惜却是当前诸多教育改革者很少提及之处。因为我们小教室的教学,我将之进一步明确为,每天早饭后的第一环节时间,是孩子们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每天午饭后的时间段,是孩子们做集体喜欢做的事情,后一点是我当初做小教室的时候,没有意料到的地方)
我还没有开始,目前也没有精力去编具体的教材,但是询问过(以及正在咨询)各个层级的中学老师,试图先比较踏实地验证其可行性。
这个,从考试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可以的。八中少儿班的考试,会使用智商测试,不排除某些家长让孩子提前准备,从而提高成绩,就我所见,做过和没做过,至少对于小教室的孩子们来说,肯定区别是挺大的。但是,即使把成绩拉上去,恐怕也不能够外延到其他领域的能力,这也是八中少儿班接着办下去的挑战之一。
施教授也回应了我的困惑,讲述他当初在各个学校所做的教学实践,一个学期开了58次家长会,全体家长会有8次,智商测试不是做一次就完,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学期要弄好几次,这样的数据才更有价值,我觉得这样才是更为正确和严谨的学术尝试。
我自己在小教室的活动中,也拨出了大比例的时间,用于这方面的探索,发明了一种拼塔游戏,主要是想锻炼孩子们的工作记忆能力,不是练出杂技,而是真正可以外延应用到很多方面,比如,背单词、生字,乃至时间管理。
另外,我们在触觉的教学上也有探索,书法是精细动作,武术是大动作,这些都是能够比较容易理解的触觉应用。我们在数学上,将触觉应用到“握手数数”,“掐指猜算”配“人形符”,在语文上,将触觉应用到“掐指背诗”。
人的基础智力,也许差异并不是太大,但基于基础智力所形成的技能,有可能因为练习而差异很大,仅仅是一倍的能力差,就足以影响孩子一生了。这方面,似乎心理学界的研究,尚没有特别具体的定论,目前所见的心理学界的精力还是放在测试,而不是培育方面,所以,可供我参考的前人经验甚少。
前面两个,我自己心里还有些底,最后一个,数学和颜色,是一个让我比较困惑的问题,对于数学家来说,数学符号,很可能是有“颜色”的,从而更容易地生成数学本能的条件反射,但是怎么落实到孩子这种程度,我一直到目前都没想清楚,也就是这学期,将拼塔游戏跟颜色相结合,即,让数字和颜色形成一一对应,借用心理学界的“联觉”概念。
智力,动力,定力,眼力,一个成功的学术领袖,需要赖以这四个方面,有了前三者之后,最重要的恐怕就是眼力,这是很多科学家终生跨不过去的关,中国人口那么大,具有眼力天赋的孩子们肯定不少,难道是被我们的教育系统给逆向淘汰了。
我和施教授都认同的户外活动和旅行,让孩子们感悟天地,在大自然中培养灵气,古代人称之为灵气,悟性,现在我们称之为眼力,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却不为普通中国家长和教师所认知。
据最新的研究报道所称,人的审美能力,在大脑中,不管是数学、文学、艺术,其实都是同一块区域。
我觉得,施教授的学校,肯定能够成功,原因主要是,这会是一所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学校。说真的,一所好的学校,我认为在教育改革中能够称为成功,其最根本的标准是,学生既能够学的好,又能够玩的好。
如果能够把这一点真正做到,我想,对于教育界的震动就会非常大。施建农的学校,会有非常强的技术力量,能够使用心理学测量方法,更为科学地选拔出学生,既能选出那些在高考中容易获胜的学生,也能选出那些在未来更可能成为领袖人物的学生,以往在学生选拔的时候,他都是帮助别的学校做,往往会有制肘之处,现在给自己的学校做,自由度会更大,这应该是可以成功的很大理由。
比如说,现在有很多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但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在中考成绩不佳,上的高中也比较差,如果把这些孩子遴选出来,并进行三年,或者四年的合适的高中教育,即,按照合理的课程时间设置,有体育活动,户外活动,自主活动,很有可能他们的成绩会大幅度的提升,如果有这样的信誉保证的话,施教授的学校,很可能会在未来快速成为北京最优质的学校。
说穿了,要想学生成绩好,天赋/天资还是很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为老师,我始终认为,高阶的教学方法,只可能适应高水平的学生群体,如果用到普通学生身上,反而容易形成剪刀差。
------------------现在开始说师资----------------------------------
我自己感觉,这份启事还是有一些意思未到之处,当然我的想法也许是狗尾续貂,不过为了记录,还是写下几点,实际上是供我自己在以后的思想进步之用。
1. 我觉得,启事中应该强调“初创师资”,这跟普通的招聘师资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主要是因为,创始教师团队非常重要,需要很强的意志,是自己想来加入想主动做事的,他们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体察于当今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并有一定的想法和能力去解决它,当然是在善于合作乐于互相讨论的前提下。
2. 学历:本科以上学历,感觉应该在这方面非常强调,“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相当于硕士甚至博士以上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一所精英级学校的师资,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一定是不可以低的,有很多人也许只是本科学历,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实已经达到了硕士甚至博士的水平,而有些具有博士学历的呢,其实也许不再进取,一辈子并未真正进入研究的琢磨心境,也并未具备一个足够的知识结构。
如果把这个强调了之后,启事前面所写的“岗位描述”,可能就并不是最重要的了,这个岗位描述,好像更像是基本要求,达到了这些基本要求是必须的,但是具有这些基本要求的老师,所在岗位要做的是什么事情,感觉在这里没有表述的很清楚。
3. 就我心中理想的学校来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应该具有广谱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不光是带一门课程,而是能够带一类课程。其原因主要是,这样可以真正地提高师生比,其实现在公立学校的师生比已经达到1:10这个量级了,但是课堂上仍然是1:40,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分科。
中学阶段的课程较多,数理化这些课程是否能够由同一位老师来带,需要再仔细研究,主要牵扯的是教师能力,另外,这样的设置,也会对课程时间表的设置有很大的方便之处,不用把每节课划的那么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时间会更好安排,更顺畅。
教师本身,应该是出于学习状态的,课堂师生比提高之后,其实也意味着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用于自我学习,这样也为具有广谱的知识结构,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
4. 教师不光认同八中少儿超常班那种“自然体育”的教育理念,更应该身体力行。这才是达到了教师的基本要求,而超越了一般家长的层次,我们小教室的武术课程,对成年人的身心修炼,有非常大的帮助。
5. 就我自己的想法来说,科学家创办学校,本质上是创建一种模式,成功之后应该致力于推广,所以,招聘师资,不仅仅招聘的是小兵,能够老老实实的把课讲好,更重要的是招聘到“大将”,这样的方便之处在于,今后不仅仅可以做成一所名校,更可以在中国推广出很多所名校。
西方社会,比我们发达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注重培养“大将”(leadership),源于他们的宗教传播就是这么搞的,我们的佛教道教,很难干过基督教的传播,就有一点是因为,佛教道教的和尚道士,往往是缩在一个庙里,不去触及社会,一个庙里有很多个和尚道士。而基督教则把教堂和修道院做了一个人事上很清晰的区分,教堂只能有一两个全职宗教人员,从而逼迫那些宗教人士去推广、创建教堂。
我们中国能够跟基督教文化相抗衡的,只可能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体系,对于培养“校长”,目前还缺乏深入的想法,以及可行有价值的机制,科学家办学校,应该办出的是一种值得普及的教育体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