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规范使用SCI论文评价的几点建议 精选

已有 13261 次阅读 2020-3-20 21:56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本文相关内容发表在《情报资料工作》2020年2期,以下是第二部分:


一、规范使用SCI论文评价的几点建议

    1.以高水平SCI期刊作为评价依据

科技部提出,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包括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目前三类高质量论文涉及的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公布的285种期刊,数量非常少,而且有些学科没有一本期刊入选。建议要加大SCI期刊入选范围,将中科院一区、二区、三区期刊列入到考核指标,这三区期刊目前仅占SCI期刊的35%,总体质量较高,用其评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强化黑名单制度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到了学术期刊黑名单问题。科技部也发文提出定期发布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的预警名单,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将管理和学术信誉差、商业利益至上的学术期刊,列入黑名单。对于那些掠夺性期刊,办刊质量低下的期刊,国外期刊一旦发现,立即剔除出考核期刊目录,国内期刊发现问题的,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后还有较大问题的,坚决关停,这样就保证了SCI论文作为评价指标的基本质量。

    3.宏观评价要发挥SCI论文的主导作用

在宏观科技评价中,包括国家地区评价、大学评价和学科团队评价,应发挥SCI论文的主导作用,不同级别SCI期刊赋予不同权重,然后综合其他科技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降低评价成本,提高评价效率。SCI在宏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质与简单数论文数量相关,采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SCI论文仅仅是一种一项指标,这就大大改善了科技评价效果。

    4.鼓励采用一些文献计量指标进行评价

在科技评价中,评价指标不宜简单化,比如传统用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等进行评价,这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应根据评价目的,筛选一些优秀的评价指标评价,如h指数家族的一些指标,特征因子、z指数等。SCI论文的评价问题,许多是对文献计量指标不重视所致。比如考核学科和团队,他引h指数就是一个不错的指标,适当优化后评价效果会更好。特征因子可以反映学科和团队论文的被引质量,也是个不错的评价指标。

    5.微观评价建议兼顾代表作与SCI论文数量

在微观科技评价如人才评价、小学科评价等,建议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一方面应包括代表作评价得分,另一方面应包括不同级别期刊数量的得分。至于代表作评价与论文数量评价的权重分配,建议代表作评价的权重为0.4,论文数量评价的权重为0.6,传统采用侧重SCI论文数量的评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规范使用SCI论文评价,也需要考察一段时间,应兼顾两者的比重,在新方法没有确认有效之前,适当侧重传统评价方法是合理的。至于论文级别的权重,可采取1篇一区期刊视同两篇2篇二区期刊,1篇二区期刊视同2篇三区期刊的做法。对于中文论文,可根据一定的规则参照对应。此外还应该兼顾课题、奖励等其他指标,从而全面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处理降低了代表作代表性差的误差,也能适当降低同行评议的负面影响。

6.一般高校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应该有所要求

无论是什么高校,对于专业型博士毕业,可以降低SCI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对于专业型硕士毕业,可根据情况取消SCI论文发表要求。对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以及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的一流学科,由于其研究水平高,学生生源素质较好,在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对毕业发表论文的要求可以视学科降低要求,必要时取消对毕业发表SCI论文数量的要求;对于学术型硕士,视情况可以取消毕业对SCI论文的发表要求。对于其他一般高校一级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其他学科,学术型博士培养还是应该强调SCI论文发表要求,学术型硕士培养可根据情况而定。

二、几点思考

    1.SCI论文的规范应用需要深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SCI论文用于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根源受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影响。要解决存在的问题,也必须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科技体系改革入手:第一,优化科技资源分配体系,提高科技资源分配的公正性,保证公开、公正、透明;第二,加强高校的科研自主权,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减少行政干预;第三,改革高校分配体系,优化教师激励机制;第四,大力改革高校科研体制,将管理型改为服务型;第五,营造科研氛围,净化学术空气,让真正的科研人员能安心做学问。

    2.解决SCI论文的评价问题需要循序渐进

SCI论文在科技评价中的异化问题并非一日形成,其得到根本的解决也应该循序渐进。科技部建议论文采取代表作评价,并提出中文论文不宜低于三分之一。但是政策颁布后,如果没有中文论文怎么办?全部用英文论文明显违反规定。即使有中文论文,但是一流论文以前均是采用英文发表的,中文论文质量相对较低,也起不到代表作的作用。再比如高校取消SCI论文奖励,这是多年来各高校形成的激励模式,一旦取消,也需要一个过程。此外在人才评价中,多年来的习惯已经养成,职称评审中论文本来也是送审的,突然弱化SCI论文,以代表作评价为准,操作也有难度。类似问题还有很多,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3.要重视SCI论文的科研符号功能

SCI论文用于科技评价出现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从SCI论文的贡献看,我国目前SCI论文已经位列世界第二,充分说明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世界地位,试想一下如果不是SCI论文,拿什么来证明中国基础研究水平的进步。某种程度上,SCI论文已经成为一种科研符号。大家都知道千金买马骨的故事,与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相比,SCI论文问题根本不值得一提。我们一定要明确,SCI论文在评价中是存在一些问题,但科学研究没有问题,SCI论文总体也没有问题。千万不能让公众将SCI在论文评价中的问题视为SCI论文问题!我们一定要努力维护SCI论文的科研符号功能,弘扬科研信仰!


                                                        2020.3.20 俞立平 于杭州

 




破除“SCI至上”大家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1224501.html

上一篇:SCI用于评价浅析
下一篇:谈谈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数学化、模型化
收藏 IP: 218.109.213.*| 热度|

16 王兴 信忠保 张启峰 黄永义 武夷山 曾杰 王启云 陈建伟 安海龙 周阿洋 郑永军 孙颉 李晓瑜 王从彦 许培扬 张明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