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关于SCI论文的几点看法 精选

已有 54327 次阅读 2020-2-22 23:53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第一,SCI论文是通过同行评议审核后发表的,因此SCI天然具有定性评价功能。

第二,SCI对科技评价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即使存在问题,也可以通过微调的方法适当加以修正,不可以动摇SCI作为评价核心指标的根基。

第三,科技评价包括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用SCI做宏观评价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用SCI做微观评价要慎重,重点要看论文质量。但是在微观评价中,比如人才评价、职称评审等,如果SCI论文达到一定数量,尤其是一区二区论文,那么数论文评价也没有问题,比较公正,SCI总体上是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重要显示指标。

第四,SCI的真正问题,是在微观评价和考核中,是局部的,不要夸大SCI的问题。

第五,高校对SCI考核方式问题并不是SCI的问题,SCI发展多年,相对成熟。并没有要求高校强行考核,甚至将论文指标分配到教师个人,但这和SCI本身无关。

第六,“以刊评文”固然不对,但是在一定情况下,”以刊评文”是可以的,比如宏观评价,特别是评价大学、学科、团队时,高水平论文数量大致能反映问题。比如SCI一区、二区论文数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重要期刊论文数量等,很能说明问题。即使在微观学者评价中,拿出10篇论文以上,这样的学者直接给教授、博导,基本没有问题。

第七,学术评价是有成本的,SCI作为一种成本较低的评价手段,应该给其一定的存在空间。很多宏观评价,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难以保证公平。

第八,高校不宜给院系甚至教师下达SCI论文任务,资源配置也不参考SCI,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在高校评价和学科评价中取消SCI。

第九,教师从事真正的科研,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并非功利。取消SCI奖励不是不可以,要适当评估一下其影响。

第十,鼓励论文发表在中国,不能操之过急。首先哲学社科论文应该鼓励中文发表,其中部分学科应该兼顾中英文发表,如经济学及一些方法技术类学科(统计学、管理科学等),自然科学应该鼓励英文发表;其次中国英文期刊过少,尤其是高质量的英文期刊,目前只有两三百种,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基础理论论文应该加强国际交流,版面费损失和版权损失暂时是国际交流的成本。

第十一,如果弱化SCI的评价功能,那么替代手段应该更加科学、公平和规范,一定要早做准备。

第十二,对SCI认定及其处理,要充分尊重领域专家的建议。

 

                                                                            2020.2.22 俞立平 于扬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1219875.html

上一篇:建议移动、电信、联通抗疫期间免费扩大流量
下一篇:代表作评价十问
收藏 IP: 111.208.112.*| 热度|

84 张占辉 焦飞 武夷山 郑永军 廖建岗 史晓雷 罗民 郭利涛 朱志敏 杜学领 袁有录 叶振华 丁克强 周忠浩 姚新生 刘庆彬 刘维树 杜彦君 王毅翔 张勇斌 杨顺楷 王从彦 雷蕴奇 单广君 周天军 黄永义 李剑超 徐碧漪 左小超 刘建彬 葛军饴 刘立 王崇臣 梁才 吴嗣泽 段洪涛 孙志鸿 程帅 张晓斌 王明明 蔡宁 曾荣昌 陈佩圆 左宋林 贺乐 王春雷 杨顺华 杨立坚 周浙昆 许培扬 刘旋 彭真明 安海龙 孙颉 王中任 赵志宏 刘全生 曾杰 郭战胜 孙建成 王启云 唐莉 刘玉仙 杨洪强 张学超 叶建军 贡金涛 赵建忠 江克柱 苏鑫杨 张步云 贺玖成 帅凌鹰 梁星云 刘钢 吕健 石生伟 原梅妮 于兆杰 杨金波 胡红兵 李斌 张明武 张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