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科研绩效评价问题之一 精选

已有 8229 次阅读 2018-10-21 22:57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这个问题有点大,写博客本来是图轻松的,这里不再费力气先建立一个宏观框架,否则就变成写论文了,所以想到哪写到哪,这一篇算是第一篇。

科学计量学能解决绝大多数宏观的科学计量问题,但很难解决微观的尤其涉及到学者个人的科学计量问题。宏观的科学计量问题包括国家或区域层面的科技评价、科技绩效评估。但并不是说,科学计量学可以解决所有国家或地区的科学计量问题。

在举国争创双一流的大背景下,几乎每个高校、每个学院、每个学科都在进行量化考核,追求科研成果、课题等的数量。从这个角度,尽管一些指标数据水平上来了,但仍然要打折扣,因为这不是国家或地区科研本来应该的样子,换句话说,这些指标的数据被扭曲了。所以,国外发达国家科学计量学总体上反映的是科学研究的自然状态,更加接近客观实际,我国可能同样的指标,但实际水平会被高估,这是需要注意的。

微观层面的,科学计量学大致可以进行学者的影响力评价,但很难进行作者的学术水平、科研质量评价,要做这些评价,相对靠谱的还是同行评议,但我国的同行评议总体上质量也有待提高。

现在高校老师总是抱怨科研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我要说的是,这件事要一分为二的看:如果是教学型的老师,根本就不考核科研,那是另说;如果科研型或教学科研型老师,哪一天真不考核了,你的压力可能更大!我们都知道评职称、人才工程、项目申请等在数论文、课题数量,或者在计算科研积分,这是在误用科学计量学,因为科学计量学从来没有肯定这种做法。问题是,如果不这样数,那么掌握话语权的少数人,完全可以用几篇垃圾论文得到其想得到的一切,普通老师根本没有机会。

别以为代表作就一定科学,代表作同样有代表作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方法,这才是科学计量学的真谛。

所以,真正的科研应该是学者感兴趣的,至少不是拒绝的。通过各种方法将这些人筛选出来,给他们足够的经费,要知道,这些人不让他做科研就是要他们的命。985高校的教师,不要考核科研。一般211学校的教师,50%的不要考核科研,完成教学任务即可,科研作为奖励而非考核指标,另外50%的老师适当考核科研。至于其他高校,根本就不要考核科研,愿意做科研的给予奖励即可。真能如此,那么科学计量学在我国的宏观应用就没有问题了。

一些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包括一些学者在误用科学计量学,出现问题就打科学计量学的板子,我这里要呼吁一下,这并不是科学计量学的问题,虽然科学计量学要不断发展。

相关部门为了做出成绩,在用指标逼高校,高校就逼各学院,各学院逼老师,这才是问题的根源。回归科研的本质,回归科研的乐趣,遵循科研规律,可以说,这是科学计量学不会被误用的前提条件。 

 2018.10.21 俞立平 于杭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1142119.html

上一篇:写论文与其他学者商榷时要不要委婉?
下一篇:基于时间序列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关系研究
收藏 IP: 223.167.152.*| 热度|

14 武夷山 王安良 杨正瓴 刘建彬 季丹 张磊 张英姿 郑永军 黄永义 汤茂林 李明阳 郑新奇 周忠浩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