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转载]特大地磁暴资料汇编

已有 2193 次阅读 2023-4-25 10:34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特大地磁暴发生!

   

,时长00:38

据气象组织消息:过去24小时,太阳风速度上升至700km/s左右,地磁有6小时达到大磁暴水平,6小时达到小磁暴水平,目前KP7磁暴仍在进行中!
严重的G4级地磁风暴使得位于欧洲最南端的法国都能看到极光。CME比预期更早到达,此前只有极少的气象组织预测了强磁暴。
《信鸽探索》4月24日发布地磁天气飞行建议
注:本建议是综合国内外气象组织的地磁天气预报作出,纯属个人意见,仅供鸽友在考量赛鸽飞行的地磁因素时参考。
视频中现在太阳的图片“由 NASA/SDO 和 AIA、EVE 和 HMI 科学团队提供。”
视频使用了人工智能artflow.ai技术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82388279&ver=4489&signature=vV*-AbslP1VPm4AXSzBL-k1j4rZCHpAzLGTSs65vSe3NtRZYgJeE3KH91NQkXUuz6ybWMv3LkOeNeNqSv1ORhllva9aVVHfIHokAf2C8K8xsFMezNCAGq1txLS5xnQNk&new=1

今晨发生特大地磁暴,新疆出现绚丽极光 

2023-04-24 15:13


罕见!摄影师捕捉到新疆绚丽极光

 罕见!摄影师捕捉到新疆绚丽极光

新京报讯(记者王景曦)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北京时间今天(4月24日)2时到8时,发生了一场特大地磁暴。今天凌晨,地磁暴在新疆克拉玛依引发了绚丽的极光。此外,地磁暴还有可能造成气象卫星之一风云三号G星的轨道降低约560米。

北京时间4月24日2时到8时,太阳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图为24日地磁活动水平与往日的对比。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供图

记者了解到,今晨发生了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Kp指数即全球磁场指数,其反映的是每三小时地球磁场活动的情况,数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目前磁暴过程仍在进行中,后续仍有可能发生特大磁暴。

此次地磁暴由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引发。据介绍,此次地磁暴过程是由冕洞高速流和日冕物质抛射共同作用产生的,前者是源自太阳表面大气,也就是日冕的低密度区域,高速太阳风从这一区域大量飞出;后者日冕物质抛射是典型的太阳爆发,当这些携带太阳能量的物质以数百千米每秒的高速飞离太阳表面时,就会形成类似爆炸冲击波,快速传递到太阳系的各处。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地球磁场发生了方向及大小的明显变化,地磁暴便随之发生了。

风云三号E星空间极紫外望远镜观测到的太阳影像。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供图

磁暴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驱使地球高层大气微粒运动加剧,最终的结果就是受热膨胀,向着更高的空间扩散。如此一来,飞行在太空的航天器就要承受较平常更大的飞行阻力。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介绍,此次特大地磁暴过程可能造成气象卫星之一风云三号G星的轨道降低约560米,而在日常情况下,这一数值则要小得多。风云三号G星是4月16日发射升空的一颗气象卫星,负责监测降水情况,也被称为“降水星”。

编辑 刘梦婕


https://www.sohu.com/a/669780140_114988

https://new.qq.com/rain/a/20230424A054P100

欧美多国天地变色,超强地磁风暴确定发生!分析:太阳又打喷嚏

2023-04-24 16:03:32 来源: 中国气象爱好者 重庆  

就在我国多地正遭遇异常倒春寒、甚至部分地区出现同期罕见大雪时,在北半球的其他地区,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正在出现——在欧美多国,昨天到今天,不少人们惊讶地发现天空出现了奇异的色彩,有的地方是诡异的红色,有的地方是夺目的绿色,有的地方是妖艳的紫色。这些美丽而神秘的景象,其实是一种极端的空间天气现象:超强地磁风暴的迹象。



一、欧美多国天地变色

当地时间4月23日-4月24日,欧洲和北美洲多国夜空出现了壮观的极光现象。例如英国,当地网友在英国巨石阵上空拍摄到了炫目的极光,荒凉的巨石阵配上诡谲多变的极光,呈现出相当奇特的画面。



在加拿大,有网友则拍摄下了天空中一层一层的极光覆盖夜空,如多层彩虹一般绚烂,甚至绚丽的极光一度将户外的雪地都染上了色彩。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不少网友在夜空中注意到,逐渐变暗的夜空中,除了星星开始闪烁,紫红色和黄绿色的光柱也开始在天空中出现,又像是轻薄的彩色丝带在夜空摇曳。



二、超强地磁风暴出现

欧美多地天空绚丽极光现象的背后,是一场超强的地磁风暴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星球。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预报台消息称,北京时间4月24日02时到08时,发生Kp指数为8(Kp指数即全球磁场指数,其反映的是每三小时地球磁场活动的情况,数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的特大地磁暴,目前磁暴过程仍在进行中,后续仍有可能发生特大磁暴。



对地磁暴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地磁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副产品——极光-。不光是在两极地区,生活在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的人们,都观测到了绚烂的极光,可以说极光其实就是地磁暴可视化的表现。地磁暴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太阳表面经常发生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爆发现象,释放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和辐射。这些粒子和辐射形成的太阳风,以极高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散。当太阳风撞击地球时,就会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地磁扰动和电流。如果太阳风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引发地磁暴。



地磁风暴会对地球产生多种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极光。极光是由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激发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发光而形成的。通常,极光只能在高纬度地区看到,但在强烈的地磁风暴中,极光会扩展到低纬度地区,甚至赤道附近。按照国家标准,地磁暴强度Kp指数可将其划分为五个级别(小、中等、大、特大、超大),此次地磁暴Kp指数高达8,达到了特大地磁暴级别,在近15年也只发生过数次这么强的地磁暴现象,在近些年是比较少见,在特大地磁暴影响下,导致极区极光增强而且能扩展到更低的纬度,这是欧美多国能看到绚丽极光的重要原因。



三、太阳打了个喷嚏

除了极光外,地磁暴还会对人类的科技设施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例如,卫星、导航、通讯、电网等都可能受到影响。卫星可能会受到辐射损伤或轨道变化,导航和通讯信号可能会失真或中断,电网可能会出现过载或故障。这些都会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和损失。比如2022年2月,美国SpaceX发射升空的49颗星链卫星,就因受到地磁暴影响,使得38颗星链卫星无法进入轨道。



那么,为什么这次地磁暴会如此强烈呢?原因就在于太阳——目前的超强地磁暴,是受到了一次日冕物质抛射(CME)影响。在北京时间4月22日凌晨,发生了一次相对少有的晕状CME事件,该事件面向地球。太阳大气层最外层是温度极高但极其稀薄的日冕层,而其中的物质在短时间内突然喷射离开日冕的现象就是日冕物质抛射。它是太阳大气层最猛烈爆发现象之一,也将对包括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空间产生显著影响。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33ORVFE0511ATND.html

“特大地磁暴”引发罕见极光 越美越危险该如何科学应对

2023-04-14  来源:天气网  

天气网讯,见过极光的人,都被它的美惊艳到,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不过,越是美丽的东西,其实越是隐藏着一些人们难以察觉的危险。近日,据说北极“特大地磁暴”引发罕见极光!相信很多人都想前往去邂逅。但专家说了,这背后有危险,那该如何科学应对?一起来了解。

“特大地磁暴”引发罕见极光

“特大地磁暴”引发罕见极光 越美越危险该如何科学应对

地磁暴

近日,北极圈爆发绚丽极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得让人惊叹,但你知道吗?这些罕见极光由“特大地磁暴”引发,美景背后其实也有危险!

专家表示,这是从2019年12月太阳进入第25个太阳周以来爆发的最强的一次地磁暴。

对地磁暴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地磁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副产品——极光。不光是在两极地区,生活在美国和英国等部分地区的人们,近期都观测到罕见的极光。极光其实就是地磁暴可视化的表现。极光是地面上能用肉眼看到的,由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磁暴为何能带来极光?

专家表示,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地球磁场磁力线的空间分布。

在中低纬地区,地球磁力线是闭合的。外来的带电粒子不容易穿越磁力线。在纬度比较高的区域,地球磁力线是开放的,这使得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能沿着开放的磁力线进入到极区上空、当带电粒子与极区上空的大气发生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极光。

由上可见,极光的形成必备三大要素:太阳风(高能带电粒子流)、地球磁场和大气层。

磁暴期间,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后注入到极区的粒子会大幅度增加,注入地球磁场的纬度范围也会扩大,从而导致极区极光增强而且能扩展到更低的纬度。按照国家标准,地磁暴强度Kp指数可将其划分为五个级别(小、中等、大、特大、超大),此次地磁暴Kp指数高达8,达到了特大地磁暴级别。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预报台副台长毛田说:“这次强度很强,近15年也只发生过5次这么强的地磁暴现象,近些年来比较少见。”

极光越美越危险?地磁暴威胁航天器运行和地球通信

“极光虽然好看,但越绚丽的极光,意味着地磁暴越强烈,对地面通信和航天器运行威胁就越大。”专家表示。

2022年2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升空的49颗星链卫星,就因受到地磁暴影响,使得38颗“星链”卫星无法进入轨道。据悉,2022年2月地磁暴强度级别只是达到最小级别,为何会造成如此大损失?

“特大地磁暴”引发罕见极光 越美越危险该如何科学应对

地磁暴

根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综合分析,地磁暴发生后,给地球两极地区注入巨大能量,其规模可能超过了中等地磁暴所引起的能量注入,随后能量传递给高层大气中,造成大气被加热,并向低纬扩散。低层大气受热膨胀,导致卫星轨道上的大气密度增加,使得卫星所受阻力增大。因为没有准确预估卫星轨道受影响的严重程度,所以才引起卫星无法进入预定轨道。轨道高度在300公里以下的卫星受磁暴影响是非常大的,而SpaceX的星链当时所处的轨道正好处于这一高度范围内。

除了威胁航天器运行,地磁暴还会威胁地球短波通信。短波通信是一个严重依赖地球电离层的通信方式。电离层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传输媒质,当有地磁暴发生时,电离层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分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造成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反射高度发生变化;这时如果还采用无磁暴时的电波传播信号,这些信号的反射高度会降低,导致在电波原有的接收点接收到的信号会大幅度衰减,甚至完全接收不到,从而造成短波通信的中断。

专家表示,本次地磁暴影响期间,短波信号衰减幅度超过50%。磁暴期间导航定位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对飞过极区或者航线要经过高纬地区的航线会造成严重影响,此时这些航线就需要依据空间天气状况制定航线了。在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期间,作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当值中心的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及时向国际民航组织发布了地磁暴和短波通讯出现的信息。

此外,强地磁暴影响期间,电网和地下管网(如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海底光缆的外保护管等)也会受到影响。

如何科学应对地磁暴?

专家表示,规避地磁暴威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密切监测太阳活动、及时准确研判并预报其可能造成的地磁暴。

地磁暴发展过程:

地磁暴发生时,这种全球性的剧烈扰动会在整个磁层持续十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的时间,所有地磁要素都发生剧烈变化。其中地磁水平分量H变化最大,其扰动幅度通常在几十纳特斯拉到几百纳特斯拉之间,最能代表磁暴过程特点(其变化在中低纬度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磁暴的大部分形态学和统计学特征是依据中低纬度H分量的变化得到的。典型磁暴的发展过程也是按照H分量的变化来划分的,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相、主相和恢复相。

初相

磁暴开始之后,在全球各经度上,地磁水平分量在高于暴前值的水平上起伏变化,持续时间为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这个阶段叫做“初相”。

主相

初相结束后,H分量突然下降,半小时至数小时之内下降到极小值,称为“主相”。主相是磁暴的主要特点,磁暴的大小就是用主相阶段H分量下降最低点的幅度来衡量,一般磁暴H分量下降为几十到几百纳特斯拉,个别大磁暴可超过1000纳特斯拉。

恢复相

主相之后,H分量逐渐向暴前水平恢复,在此期间,磁场仍有扰动起伏,但总扰动强度逐渐减弱,一般需要2~3天才能完全恢复平静状态,这一阶段叫做“恢复相”。

https://www.tianqi.com/news/324164.html

“特大地磁暴”引发罕见极光!专家:美景背后有危险!

2023年04月07日 09:28 北京日报客户端

  说起地球上最绚丽

  最神秘的景观

  极光算是其中之一了

  近日

  央视新闻在视频号发布了一段

  北极圈爆发绚丽极光的视频

  瞬间引爆朋友圈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看得让人惊叹!

  说起极光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

  受日冕物质抛射影响

  3月23日至24日

  地球上出现了特大地磁暴

  导致极光增强现象

  “这是从2019年12月太阳

  进入第25个太阳周以来

  爆发的最强的一次地磁暴”

  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首席科学家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研究员乐贵明

  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但你知道吗

  其实

  突如其来的“美丽极光”

  其实也暗含着危险

  地磁暴为何引发极光?

  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听听专家怎么说↓

  地磁暴的著名副产品——极光

  对地磁暴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地磁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副产品——极光-。不光是在两极地区,生活在美国和英国等部分地区的人们,近期都观测到罕见的极光。极光其实就是地磁暴可视化的表现。极光是地面上能用肉眼看到的,由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小知识】“极光”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文“伊欧斯”这个词。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太阳神和月亮女神的姐姐。“极光”这一名称却来源于罗马神话中的织架女神“奥罗拉”(Aurora), 她掌管极光,代表旭日东升前的黎明。

  地磁暴为何能带来极光?

  学会看这张图你就明白了↓

  乐贵明表示,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地球磁场磁力线的空间分布。

  在中低纬地区,地球磁力线是闭合的。外来的带电粒子不容易穿越磁力线。在纬度比较高的区域,地球磁力线是开放的,这使得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能沿着开放的磁力线进入到极区上空、当带电粒子与极区上空的大气发生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极光。

  由上可见,极光的形成必备三大要素:太阳风(高能带电粒子流)、地球磁场和大气层。

  磁暴期间,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后注入到极区的粒子会大幅度增加,注入地球磁场的纬度范围也会扩大,从而导致极区极光增强而且能扩展到更低的纬度。按照国家标准,地磁暴强度Kp指数可将其划分为五个级别(小、中等、大、特大、超大),此次地磁暴Kp指数高达8,达到了特大地磁暴级别。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预报台副台长毛田说:“这次强度很强,近15年也只发生过5次这么强的地磁暴现象,近些年来比较少见。”

2009-2023年特大地磁暴发生频次统计。数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制图/王美丽2009-2023年特大地磁暴发生频次统计。数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制图/王美丽

  极光越美越危险?地磁暴威胁航天器运行和地球通信

  “极光虽然好看,但越绚丽的极光,意味着地磁暴越强烈,对地面通信和航天器运行威胁就越大。”乐贵明表示。

  2022年2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升空的49颗星链卫星,就因受到地磁暴影响,使得38颗“星链”卫星无法进入轨道。据悉,2022年2月地磁暴强度级别只是达到最小级别,为何会造成如此大损失?

  当地时间2022年2月3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SpaceX 启动了最新的星链(Starlink)任务 图/新京报

  根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综合分析,地磁暴发生后,给地球两极地区注入巨大能量,其规模可能超过了中等地磁暴所引起的能量注入,随后能量传递给高层大气中,造成大气被加热,并向低纬扩散。低层大气受热膨胀,导致卫星轨道上的大气密度增加,使得卫星所受阻力增大。因为没有准确预估卫星轨道受影响的严重程度,所以才引起卫星无法进入预定轨道。轨道高度在300公里以下的卫星受磁暴影响是非常大的,而SpaceX的星链当时所处的轨道正好处于这一高度范围内。

  除了威胁航天器运行,地磁暴还会威胁地球短波通信。短波通信是一个严重依赖地球电离层的通信方式。电离层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传输媒质,当有地磁暴发生时,电离层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分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造成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反射高度发生变化;这时如果还采用无磁暴时的电波传播信号,这些信号的反射高度会降低,导致在电波原有的接收点接收到的信号会大幅度衰减,甚至完全接收不到,从而造成短波通信的中断。

  地磁暴影响前(左图),电离层可用频带范围(蓝色方框中的红色分布点)为2~10.65兆赫兹,地磁暴影响期间(右图),电离层可用频带范围明显变窄,为2~4.10兆赫兹

  乐贵明表示,本次地磁暴影响期间,短波信号衰减幅度超过50%。磁暴期间导航定位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对飞过极区或者航线要经过高纬地区的航线会造成严重影响,此时这些航线就需要依据空间天气状况制定航线了。在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期间,作为国际民航组织(ICAO)全球空间天气中心当值中心的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及时向国际民航组织发布了地磁暴和短波通讯出现的信息。

  此外,强地磁暴影响期间,电网和地下管网(如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海底光缆的外保护管等)也会受到影响。

  如何科学应对地磁暴?

  地磁暴威力如此大,那么我们如何规避和减小它带来的威胁呢?乐贵明表示,规避地磁暴威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密切监测太阳活动、及时准确研判并预报其可能造成的地磁暴。

  太阳活动的监测与预报是空间天气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直以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中心在地面布设望远镜,在风云卫星上也有对紫外波段的成像观测设备以及对软X射线的流量、多能段的太阳高能粒子流量的监测,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次地磁暴爆发期间,国家空间天气监测中心紧密监测、及时反应,第一时间向ICAO发布了《ICAO空间天气咨询报》,3月23日夜间到26日地磁暴影响期间,共发布空间天气咨询报14份,并滚动对未来发生状态进行了准确预测,为全球民航提供了及时和高质量的服务。


  “这次特大地磁暴是国家空间天气监测中心为ICAO全球空间天气中心执行任务期间出现的最强磁暴,这次磁暴过程中我们的应对以及为ICAO提供的服务,说明我们团队完全能够胜任ICAO的值班任务,这也是对我们实力的一次检验。”乐贵明说道。

  而参与此次值班的国家空间天气监测中心的宋茜和韩大洋说:“每一次值班都需要非常仔细、谨慎,当这次罕见特大地磁暴发生时,我们有一整套规章制度和流程,指导值班人员该如何做,所以也没觉得慌乱。”韩大洋表示,参与ICAO值班期间,当有空间天气发生时,需要做到眼快、手快、心快,这次团队人员应对得都非常好。

  太阳活动具有11年左右的周期,从2019年12月份开始,太阳进入第25个太阳活动周。近一年多,太阳活动明显增强,强爆发事件时有发生,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利用天地一体化空间天气监测体系对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进行密切监测并及时发布预报,为相关部门提供服务和决策依据。毛田表示:“太阳将进入本活动周的峰年,强太阳活动总体上会越来越频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空间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https://news.sina.com.cn/o/2023-04-07/doc-imypphui1834688.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85692.html

上一篇:[转载]地球磁场发生强烈扰动 摄影师国内首次拍到绿色极光
下一篇:印尼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发生6.9级地震:关注4月25-28日弱潮汐组合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