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说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ongmoon 用古诗词演绎科学的魅力——言志抒怀诗里吟,欢歌词韵意还矜。科学也乐攀风雅,比兴描得格致新。(科学词皆从新韵)

博文

三十年后又聚首

已有 6090 次阅读 2016-10-28 11:17 |个人分类:音画诗情|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聚会, 花山

世界遗产录,花山岩画全。明江西流去,弯洄到海渊。
那字地名嵌,壮语意桑田。乡有成均立,学子乐其间。
学好数理化,赚足天下钱。志在高天上,书寂笔空闲。
戏水清渠畔,搏浪大江前。同窗乡梓串,美景自流连。
三餐素里过,粥米水加盐。掐指两节课,辘辘饥肠怜。
垒窑红薯焙,未熟早垂涎。草丛觅牙祭,烛火蚂蚱煎。
塘边果园密,柑桔梦里甜。天桃高百尺,长叹望树巅。
逃学追港剧,检讨信口编。陈真是汉子,程程若天仙。

彩云织幽梦,拐角盼奇缘。倚天射白鹿,功课落三千。
磁带悠悠转,乱步舞翩跹。张明敏励志,邓丽君歌绵
牛顿恋居里,曼娜斗金莲。卧榻故事会,个个有奇篇。
列队留倩影,折柳长亭边。奔赴前程去,各自一方天。
叹白驹过隙,转眼三十年。聚首明江畔,杯中尽欢颜。
同忆骑竹马,笑比白头先。阔论得意事,唏嘘生计艰。
泪祭同窗逝,酒酹恩师眠。醉里引吭唱,何惧笑我癫。
不胜酒力睡,酣声享梦恬。晨曦窗台照,金风送屋檐。
携程花山去,红衣丽景添。江水因咱绿,岩画为君鲜。
执手相叙旧,往事不如烟。话别多伤感,何日又重牵?


201610月,阔别30年的初中同学相约宁明聚会。宁明是广西的一个边陲县城,知名度不是很高。但说到法卡山,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如雷贯耳吧。法卡山原属宁明县,1961年广西成立凭祥市,中越界山法卡山也就划给了凭祥。20167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0届会议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宁明县再次成为世界焦点。

明江是左江的支流,发源于广西十万大山山脉,一路向西流到宁明,再向北注入左江。在距宁明县东南约14公里的明江东岸就是花山,花山壮语名为“岜来”,壮语的语法有点像英语,主谓倒置的,岜是山,而来是画的意思,汉译为“有画的石山”。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变成花山了。

花山临江那面有一大片绝壁,上面绘有许多红色的图腾像,风格古朴,笔调粗犷,场面十分壮观。现存图像1900多个,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 3类,以人物为主。人物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无五官等细部。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正身人像形体高大,最大的高达 2米以上,皆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叉开,屈膝半蹲,腰间横佩长刀或长剑。侧身人像数量众多,形体较小,多为双臂自胸前伸出上举,双腿前迈,面向一侧,作跳跃状,据信这些画面表现的应该是祭祀的宏大场面。。

据考查研究,岩画的绘制时间应该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创作者是壮族的祖先骆越人。绘画颜料是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猜想是将赤铁矿用动物脂肪稀释调匀,再用草把或鸟羽直接刷绘在天然崖壁上。整个岩画长约 172米,距江面最高约90余米,底部高出江面30米,距离山脚一级阶地310米不等。直至今日,古人是怎么画上去的,还是一个谜。

我在1984-1986年随父亲的工作调动来到了宁明县,转学到当地海渊镇的一所中学就读。宁明县是壮族聚居县,地名多数都含有“那”字,例如“那堪”、“那岜”等,令人印象深刻。后来才知道“那”在壮语里是田的意思,人们以当地田的特点作为地名,例如“那岜”就是多山的田、“那怀”是多牛的田等。县城和绝大部分乡镇都通行壮语,而海渊镇却是少数几个汉族人聚居较多的地方,语言上的便利使我很快融入到同学的中间,当时我在班上最矮小,但高我两个头的同学依然和我玩得很好。

30年后重逢,酒是少不了的了。喝得高兴时,同学们要我当场赋诗,记录我们的峥嵘岁月。但当时醉得连手机都不知去哪里了,第二天找回了手机,一气呵成一首长诗发上朋友圈。现在突然想发到科学网上给大家介绍一下花山岩画,略加修改,现世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9537-1011376.html

上一篇:给高山博士的重大突破算上一卦
下一篇:小重山·玫瑰和月季
收藏 IP: 202.103.215.*| 热度|

57 郭向云 王从彦 李竞 姬扬 陈楷翰 徐令予 钟炳 胡春松 张忆文 周金元 朱晓刚 宁利中 蒋永华 侯成亚 戴德昌 杨学祥 陈永金 饶东海 武夷山 王启云 魏焱明 代恒伟 郑永军 黄健 张能立 李学宽 李天成 邱趖 强涛 汪晓军 杨正瓴 徐旭东 秦旅 鲍海飞 张晓良 柏舟 罗春元 李毅伟 陆泽橼 王震洪 张章 陈南晖 蔡庆华 钟振余 ljxm ddsers zjzhaokeqin xiyu2005 jason1857 liufei1234 liudazhe dulizhi95 Njfh ncepuztf biofans LongLeeLu haipengzh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