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十问中国教育

已有 3472 次阅读 2019-7-10 18:00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fcc5b018-ac40-473e-8b06-483c3605fb4d.jpg

 

 

为什么社会越发达,教育越弱势?

如果说中国人不重视教育,估计世上没有人会相信,因为中国有个孔夫子呀!

可问题是,孔夫子是一个好老师吗?

孔夫子弟子三千,出了七十二贤,优等率仅2.4%,明显不如今天某某高校,或者说某某中学高考升学率。还有,到今天,我们均不知七十二贤为谁?可见,除孔夫子外,皆是“无名鼠辈”。

当然,说到今天的中国教育,我们怪不得孔夫子,因为今天中国人的富庶,是其望尘莫及的。

可教学楼堂高耸入云,精英学子数也数不清,为何还说教育有“问题”?

谁能告诉我们,没问题吗?

 

为什么理念越繁杂,方向越模糊?

应试也好,素质也罢,中国现在不乏各式教育理念,甚至可以说,已然集古今中外之“大成”——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我们这样“蔚为大观”,毕竟我们是教育大国。

曾经,孔夫子说要“因材施教”;曾经,无数人科举高中;曾经,高考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其实,现在依然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教育资源有限啊!另外,总得把优秀的人选拔出来吧?

考试,难道不是一条很好的方式吗?

可有谁告诉我们,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书读得越多,人越来越糊涂?

首先,读书等于教育么?可教育确实等于“死读书”——反正没有哪个考试考得好的,不会受到良好的“教育”。

当然,良好的“教育”,还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放开了二胎政策,积极响应的也不是很多。

还有,教材今天改过来,明天改过去,似乎总在犹疑不定之中——是不知道该教什么呢?还是对自己教的东西信心不足?

这样的“书”,当然只能“随遇而安”地读了,能真正清醒过来吗?

 

为什么表扬到最后,不能再批评了?

不是说学生是这样,老师也一样。只能赞许赞许再赞许,恭维恭维再恭维,很难直截了当予以“批评”。

当然,打骂不等于批评。批评是诚恳地指出不足,希望帮助改正。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这是最大的真理。

没有人不犯错误,教育批评,不能揪住别人的错误不放,重点是提醒对方“自觉”起来。

教育,其实是教人如何“自我觉醒”的一个过程,它贯穿我们生命始终。

 

为什么师德都不在了,还希望别人尊重?

当你强调付出必须与所获同等时,你是没有师德可言的。教师这个职业,它可以不神圣,可它至少需要奉献。

抱怨和责怪,有时会如瘟疫一样,在广大的时空里迅速传播,特别是在讲台和课桌之间。

某某校长曾抱怨,领导大都口头上重视教育。可他忘记了,某某领导可能便是他所在学校“教育”出来的,甚至就出自他之手。

 

为什么体魄越来越强健,心灵越来越脆弱?

与当年被辱骂为“东亚病夫”不同,现在没有人会这么看中国人。可看似挺强壮的体魄内,却都安放着一颗脆弱的心,为什么?

这是我们一直所秉持的“教育”使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高考及各种考试制度使然。

那么,是不是没有考试,中国人的内心就会强大起来呢?

当然不可能。问题是,知识既不能“考”出来,也不能“学”出来,而得“实践之”——当我们真正掌握了知识,具备了做人的素养和能力,心灵岂能空虚?

 

为什么旧的陋习没改掉,新的还在滋长?

学而优则仕。这个问题,发展到今天,几乎“无药可解”了——不是哪个人站出来说说的问题,其实根本就没有人听。

学生怕老师,老师怕校长,校长怕领导,家长是谁都怕——这便是中国父母的可悲之处。

不要以为我们思想越来越开放了,这些都会随之“烟消云散”。

要知道,千年大树,根深蒂固。

另外,固步自封,与闭关锁国无异。

 

为什么教育部说的话,连孩子都不信?

这个诚信问题,始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一次又一次下文,而且向社会公布,老师、学生和家长都知道,可就是没人信,更没人照做,为什么?

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两项,教育部管得着吗?

人们越来越清晰地发现,教育的根本还在于后两项,学校教育除了高考能考个好大学外,几乎影响甚微。

有效的教育需要国家体制来保障,即便法制亦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为什么教育不能产业化,教育集团却越来越多?

集团化管理教育资源,将其等同于国有资产一样来经营,生产出来的自然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件”了。

人原本是生产力,现在却成了“产品”,试问:他除了商品功能,还有多少社会功能呢?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那也是“社会生态”建设的“痼疾”,为什么不下狠心革除呢?

还等什么时候!

 

为什么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教育改革必先行?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民族的未来在教育,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也在教育。

新的时代,中国教育必须定好调,选择一条真正适合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的改革之路,不要总是彷徨,不要总是摇摆,不要总是畏缩,不要总是等待!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永远是我们奋勇前进的法宝。

中国教育的路就在脚下,希望在前方。

 

 

20197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1188953.html

上一篇:麻城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下一篇:打老师,该判刑!
收藏 IP: 111.47.62.*| 热度|

21 武夷山 王从彦 王永奉 柏延文 杨正瓴 苏德辰 姚伟 梁洪泽 段含明 杜占池 宋威 徐耀 褚海亮 郭新磊 童调生 孙颉 晏成和 张学文 刘建兴 雷宏江 牛凤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